华夏一青五期词班第一讲 总论【诗和词 的互为关系和区别】主讲;柳三老师
我记得,看过这样一首诗,白居易的 赠梦得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大家知道谁是梦得么 ,是刘禹锡 白居易还有首绝句 叫 问刘十九,那么这个刘十九和刘禹锡两人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给大家说下 刘十九 本名 刘禹铜 和刘禹锡是族内兄弟关系,刘禹锡也叫刘二十八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们再来看一首词 冯延巳——《长命女》
春日宴,
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岁岁长相见。
这一诗一词,内容差不多
大家觉的是诗好,还是词好
这两首作品,正好说明了诗和词的本质区别 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知识点 关于词性和诗性 大家都说词好些,为什么呢?白居易的诗节奏上不如冯,因为诗和词最大的区别就是句式上不同,还有就是在押韵上比诗多了许多变化。诗多是押平声韵,古诗呢还有压仄声韵的,多是在尾句押韵。词就不同了,可以平仄相协,也可以压平或者仄,仄又分上去入。
词的句式比诗灵活,压韵也比诗灵活些。其实,白的诗写的比较早,冯的这首是使用隐括的手法来写的,就是说把白的诗内容通过词的形式表达了这就说明了,词和诗的基本区别 诗每一句的字数是规定好了的,即使是杂言古风,也只是个别几句,字数不一样。但是词不同,词的特点就是长短句的搭配 我们说了,诗词的最根本的区别是在于节奏上的,词由于长短句搭配,造成韵味悠长的,朗朗上口。
但是不代表词比诗好不信,我们再来看一首 比这个长命女,更回环的词
《雨中花》云:“我有五重深深愿。第一愿且图久远。二愿恰如雕梁双燕,岁岁得相见。三愿薄情相顾恋。第四愿永不分散。五愿奴留收因结果,做个大宅院。” 大家觉的这词和前两篇作品,相比如何? 【这个不行
不如前面的】 不论诗还是词,都是文学体裁, 既然都是文学体裁,那么文学体裁是以什么取胜呢 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在神韵 所以我们学词的时候呢,有很多内容是和诗一样的 例如,写作技法赋比兴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这些诗班会学,我们词班也要学 而有些词牌和诗一样,这个时候如何区别呢 例如 最早的浪淘沙词牌,就是七言绝句 瑞鹧鸪,就是七言律诗 我们看下 刘禹锡的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皇甫松的浪淘沙 大家看下 滩头细草接疏林,浪恶罾舡半欲沉。滩头细草接疏林,宿鹭眠鸥飞旧浦,
这些全唐词里收录了,同样全唐诗里也收录了因为词在唐朝的时候,很多词牌就是诗。那时候诗词没有明显的划分。尤其时和格律诗格式一样的词牌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这个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大家觉的是七律呢,还是词牌瑞鹧鸪
是七律,同样也是词 全宋词收录了这篇作品
同样 全宋诗里也收录了
文人在创作词的时候,遇到和格律诗一样格式的作品,通常会将诗融入到词里,造成诗词不分这个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以后会讲解到,那么这样的词牌和律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个不是今天的话题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仗,是千古流传的,同样还有一个文人之间的佳话。首的是王琪和晏殊 我们对这首浣溪沙是比较熟悉的 晏殊的《浣溪纱》春恨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同样我们来看一首律诗示张寺丞王校勘 晏殊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这个不用猜那个好,因为词已经千古流传了,但是这律诗知道的人却不多词如何好,我们先不说。先说这七律。后代人对这首七律的评价是 颈联太弱了,影响了全篇浣溪沙这个词牌的结构,和七律相比,只是少了两句,我们这样理解下,就是少第三和第七句。律诗最重的是气脉,最重行气。律诗的第三联很重要,第三联不能弱,一弱整首都弱.这个大家要记住,律诗的第三联很重要!律诗 的第三联,是第五六句。而词重的是回环。这要牢记一点,律诗的第三联很重要。二、 关于词性和诗性词律和诗律的共通既然这些小令符合律句的要求,那么是否他们还有孤平的禁忌?一般来说,小令和中调有些是词谱的格式是符合律句的要求,那么同样孤平的禁忌也存在
如破阵子上下片结句
这个结句的平仄格式是 中平中仄平
还有,阮郎归的上下片第二句和最后一句.
鹧鸪天的第一句.菩萨蛮的上下片结句.这个要说明下,菩萨蛮的上下片结句,格式是这样的,平平平仄平.但是宋人喜欢把这句演变成 中平中仄平.所以这样的要注意别犯孤平了.还有南歌子的上下片第二句.关于这个诗律和词律的共通点,就介绍到这里,以后会在讲词谱的时候还会顺带讲解的。 词里遇到 五七言句式的时候,要注意孤平的禁忌。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词的分类么,也就是说词是如何分类的。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如何学习的呢? 我记的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过,词分婉约和豪放两个风格 首婉约以晏殊李清照为主 豪放以苏辛为主 这个是两个风格的代表人物 可能还有个老师讲的深了些,说还有一个风格,叫慢词 代表人物就是柳永 这个是我们上学时候学习的 估计现在的孩子上学也是这样学的 我们下面来讲下词的分类 对于词的分类,我比较信服的词的分类是这样的(出自胡云翼先生的说词一书)王国维先生推崇的“境界说”这一类词,另一类是梁启超先生推崇的“奔迸,回荡”的词;第三种是 胡适先生推崇的“白话词”。 王国维先生推崇的“境界说”这一类词.
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下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样词都属于境界词王国维的境界说这一类词,就是我们常说的婉约词。 另一类是梁启超先生推崇的“奔迸,回荡”的词。 这类呢,是我们常说的豪放词,还有一些比较悲壮的词也算在内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胡适先生推崇的“白话词”。那么这里说的白话,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白话的意思 这个是相对那些境界词,而说的 所谓白话,就是通俗的语言来写一些题材,同样可以抒发心志。 不过这类题材的作品,多是以山村小景为主 或者是写一些生活中的细节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西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同样还写过一篇卜算子,咏齿落的 卜算子·齿落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了看,舌在牙先堕。
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这类都属于白话词的范围 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分类呢,主要是给大家写作题材上,写作风格上,提供一个参考范围 我们填词,可以通俗易懂,可以豪放,可以婉约。不可以给词就下一个定义,或者说是框架。说词只有婉约是最美的 三、音律和词律填词 这个是很多人都在争议的 话题 我们填词到底是按照词牌而填呢,还是按照这个词牌的原有的音律而写呢 同样还引申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词牌都带有它与生俱来的情感呢 例如,填满江红,必须是悲哀的曲调 填风入松,必须是以哀怨为主 就是说这些词牌只能表达这些情绪么? 这个我们来说明下 诗经大序里就说过“情动与中,而行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里说的言就是歌词,歌就是曲调;舞就是舞蹈。这说明了诗乐舞是同源的。诗歌最先是和舞蹈脱离的, 成为只可以咏唱的诗歌;后来又和音乐脱离开,成为只可以诵读的诗歌。不过这时候只能算是个半脱离的状态,因为诗还保留它的音乐性即节奏和韵律。 这个有人说了,诗是这样发展的,和词有啥关系呢 其实一样的。词也是如此 开始的词呢,就是文人在酒席之间,以歌姬来演唱的 类似于现在的家庭宴会中,唱的流行歌曲诗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
那么随着更多的文人加入到创作的队伍当中,发现词过于强调其音乐性,那么影响了词的发展。首先苏轼的豪放词,就有人质疑
甚至李清照也曾说过,说苏轼不懂词也有人说了,你这个无法用二八佳人来演唱,必须是丈二的关西大汉,手持铜弦铁琵琶来唱之苏轼真的不懂音律么
其实古代会写诗填词的多精通音律诗的发展也是如此,开始也是贵族在席间歌唱的辞
例如,李白醉酒脱靴的故事,就说明了这点 不过那时候呢,是先有的音乐节奏,后谱入的歌辞古代的诗也是可以歌唱的,那时候有两类人--第一是文人,第二是乐工。 乐工根据文人创作的作品,来谱曲演唱 不过那时候诗已经和音乐脱离了。词和音乐分离开不仅仅是苏轼创出了豪放词的缘故
还有一个缘故,是 战争的问题 因为宋代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 由于战争造成了南宋的偏安,同样也使一些乐谱损失在战火中了.虽然南宋也有不少懂音律的词人.也流传了一些工尺谱 --就是关于现在说的倚声填词的依据 什么是工尺谱呢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 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音律,又分清浊轻重。同样字有八音之说 那么我们填一首词,要费多大的力气哈 随着文学体裁发展,那么有些东东就已经成了糟粕中国解放后,出现了大量研究古典文学的人 偏偏没有一个人去研究这个如何倚声填词?为什么呢 第一;文学就是文学,音乐就是音乐。诗词和文学已经是半脱离的状态。这个已经是文人公认的话题了。所以很少有人过于较真这个 例如 江城子,这个词牌,适合写欢快的调子,在宋代,东坡就把它写成了一个悼亡的作品.宋代的人都认识到了这点, 文学发展是往前发展的,绝对不可能出现后退的现象 第二;就是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例如现在是以普通话为官话 那么宋代是以什么为官话呢 从宋到现在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 官话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古人不可以强调倚声填词 第三,朝代的更替,准会出现战争。 战争的问题使一些资料损失了 所以我们现代人学习填词,只需要知道 一点,那就是体现出诗词之美即可。 诗词之美在两处 ;一;是神韵意境,这是内在美 二;就是外在美,节奏句式 这个就是我们词班第一课所讲的内容 下节课,我们来学习下,词的小令写作方法 第一讲不留作业 【2015年3月6日。整理人;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