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9|回复: 0

[六期领读] 2016-06-28诗词领读(领读者:天部扳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8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知,通知,
从这周起我们开始领读哈,
田宝老师说这周天部先读,

不过有个情况,我可没有时间真正的领读,因为我的作息时间不太一样,

所以我可能提前发,然后你们自己读哈,

先到先读,后到后读,
到了就读,不读后悔哦!

谢谢大家支持!

在这个寂静的午夜,在欧洲杯的喧闹声里,在西班牙和意大利高昂的国歌声中,我们开始早读,

第一首诗,我们献给诗圣杜甫,同时也献给西班牙和意大利英勇的人民!!
足球万岁,人类万岁,
赞美诗词,
赞美艺术,
赞美缪斯。



2016-06-28
诗词领读之一



◎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

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声律启蒙》
卷 上
一 东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
白叟对黄童。
江风对海雾,
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
门外打头风。
梁帝讲经同泰寺,
汉皇置酒未央宫。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
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
齿皓对唇红。

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
半溪流水绿,
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
芳池鱼戏芰荷风。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先通读一遍
下面是翻译注释

一东1


注释:

1一东:“东”指“东韵”,是宋金时期的“平水韵”(也叫“诗韵”)中的一个韵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像下面的三段文字中,每个句号之前的那个字,即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 15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一”,是指东韵在平水韵中的次序。平水韵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分为 106个韵部,其中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后面的“二冬”、“三江”等情况也相同,不再一一说明。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1。
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2。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3。


—注释—

1这一联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曾经说:我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提着三尺长的宝剑而夺取了天下。

下联出自《左传》,鲁国有个勇士叫颜高,他使用的弓为六钧(钧为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要用 180斤的力气才能拉开。

2清暑殿:洛阳的一座宫殿。广寒宫:《明皇杂录》说,唐明皇于中秋之夜游月宫,看见大门上悬挂着“广寒清虚之府”的匾额,后代便以广寒宫代指月宫。

3次:军队临时驻扎,引申为一般的短暂停留。途次,旅途的意思。



沿对革,异对同1。
白吏对黄童2。
江风对海雾,
牧子对渔翁。

颜巷陋,阮途穷3。
冀北对辽东。
池中濯足水,
门外打头风4。
梁帝讲经同泰寺,
汉皇置酒未央宫5。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6


—注释—

1沿:沿袭、遵照原样去做。革:变化、变革。

2黄童:黄口之童,即儿童。黄,黄口,雏鸟的喙边有一圈黄色的边,长大就消失,故以黄口喻指年龄幼小的。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论语·雍也》,颜指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孔子称赞他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食,喝一瓢凉水,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颜回不改变他快乐的心情。颜回呀,真是个贤人!)

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阮指阮籍(字嗣宗),魏晋时代人,博览群书,好老庄之学,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记载,阮籍经常驾车信马由缰地乱走,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大哭而返。穷,到……的尽头,此处指无路可走之处。

4濯(音zhuó)足水:屈原《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句子,故濯足水指污水。
打头风:行船时所遇到的逆风。

5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经常和高僧们在同泰寺研讨佛经。

汉皇: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他曾宴请群臣于长安的未央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6尘虑:对尘世间琐碎小事的忧虑。萦:缠绕。绿绮:琴名,据说汉代的司马相如曾弹琴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就用绿绮琴应和他。霜华:即霜花(“华”为“花”的古字),借指白发。百炼青铜:借指镜子,古人用青铜镜照面。




贫对富,塞对通。
野叟对溪童。
鬓皤对眉绿,
齿皓对唇红1。

天浩浩,日融融2。
佩剑对弯弓3。
半溪流水绿,
千树落花红。

野渡燕穿杨柳雨,
芳池鱼戏芰荷风4。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
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注释—

1皤(音pó):白色。绿:这里指青色、黑色。皓:白色。

2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融融:暖气上腾的样子。

3佩剑、弯弓:这两个词组既可看成动宾词组,即佩上剑、拉弯弓;也可看成偏正词组,即佩带的剑、被拉弯的弓。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对仗。

4芰(音jì):菱角的一种。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今日领读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11-1 07:32 , Processed in 0.05051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