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封冻火山 于 2012-4-18 17:55 编辑
C组01凤尾竹考试卷
升级词班考试试题(满分100)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15分)15分
1、词按照字数大致可分三类:(1 )(小令);(2 )(中调);(3 )(长调)
2、.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它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 换头 ")。
3、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显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
4、豆,就是读(d òu )。句稍有停顿叫豆。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
5、词的结构层次关系到词的(谋篇)技巧。从大体上说,一首词分为(开头
)、(中间)和(煞尾)三部分。不论是那一部分,词的结构安排不但要有层次,并且要层次(分明)。
二、问答题:(24分)20分
1、简述词牌及其由来?(8分)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又有个别名叫“长短句”,起源于民间,在唐代中期,刘禹锡和白居易等诗人开始了词的创作。到了晚唐五代,上至君王下至贫士,都能倚声填词。及至宋代,词成为了可以与诗相抗衡的一种文学形式,而且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词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点:一、词的句式长短是有规定的。二、词的句子是讲究格律的。每首词都有自己所要依据的乐谱,也就是词调,又称为词牌。2、词的对仗和律诗有何不同?(8分,答对四点满分8分)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相对于律诗,词的对仗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没有固定的对仗位置
就整体来说,词没有固定的对仗位置,这是因为词是长短句形式的文体,必须在上、下句字数相等的情况下才可能对仗,也就是说,不同调的词,如有对仗的话,位置不一定都是相同的。
对某一个具体的词调,可能规定了在该调的某位置必须对仗,这种位置的规定,也仅仅只适用于该调,而不适用于其他词调。
2、不限于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
3、允许同字相对
律诗对仗中,同字是不允许相对的,但词的对仗允许。
4、因为词中有“领字”的用法,所以有些对仗,看上去两句的字数不相同,但去掉领字后,字数就相同了。
3、什么叫“换韵”?有那几种情况?(8分)
亦称"转韵"。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也叫“转韵”,也就是说平仄韵互换交替押韵。
第一种,换韵不换部(平仄韵通叶格);
第二种,换韵又换部(平仄韵转换格);
第三种,换韵后又回到原来的韵上(平仄韵错叶格)。
三、论述题:(16)16分凤尾竹不错!有自己的理解。
王国维曾以词谈词,有所谓三种境界的说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
答王国维曾以词谈词,有所谓三种境界的说法。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单看这几句词的意思,是说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 我的理解是 -----首先要执着的探求,先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后,了解要描写物的外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点盖面的写出好词。 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我的解释是------做什么都不是容易的事,不是随便可得的,伊字代表词,憔悴二字看出学者所付出的辛劳。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的理解是----做学问要达到第三境界,要有千百次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写出想要表达的好词。
四、以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意境入词,填一首《虞美人》(45分)
⊙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平⊙仄平平仄(换仄韵)
⊙仄平平仄(叶仄)
⊙平⊙仄仄平平(再换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平)
要求:
1、不限韵;题目自拟;
2、本调五十六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3、第四句九字,以一气呵成为佳,语气可于二字、四字或六字处作逗,视具体情况而定。
春雨送别
桃魂疏淡春来晚,细雨风吹乱。
轻舟飘荡水连天,岸柳清阴何奈别离言。
埠亭把酒徒空叹, 挚臂离情绻
泪珠湿弄绣罗绢, 欲去他乡从此意难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