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廉政诗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冕(1287~1359)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家境贫寒,替人放牛。常入村塾,旁听他人诵书,名儒韩性闻知他好学,收为弟子。奋力苦学,遂成通儒。曾试进士举,屡试不第,又拒绝荐举。后绝意仕途,过起了浪迹江湖的生活。曾漫游淮、楚,北至燕都。晚年与家人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九里山,种粟养鱼维持生活。朱元璋攻婺州(今浙江金华),应召任谘议参军,不久病卒。王冕一生愤世嫉俗,狂放不羁,蔑视权贵及功名利禄,耿介自守,是元代杰出的诗人。有《竹斋集》。
    其事见《明史·文苑·王冕传》。

悲苦行

    悲风吹茅坠空屋,老鸟号鸣屋上木①。谁家男子从远征,父母妻孥相送哭②。哭声呜咽已别离,道旁复对行人悲③。去者一心事,归者百感随④。前年鬻大女,去年卖小儿,皆因官税迫,非以饥所为⑤。布衣磨尽草衣拆,一冬幸喜无霜雪⑥。今年老小不成群,赋税未知何所出⑦。昨夜忽惊雷破山,北来瀑雨如飞湍⑧。此时江南正六月,酸风入骨生苦寒⑨。东村西村无火色,凝云著地如墨黑⑩。聩翁瞽妪相唤忙,屋漏床床眠不得(11)。开门不敢大声语,门外磨牙多猛虎(12)。自来住此十世余,古老未尝罹此苦(13)。我感此情重叹吁,不觉泪下沾裳裾(14)。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坐令尔辈皆安居(15)。

[
导读]
    这首诗通过对元末下层百姓卖儿卖女、衣食无着的痛苦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苛政的暴虐,寄托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行,诗的一种体裁。

[
注释]
①悲风:凄厉的风。《古诗十九首》之十四:“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坠:落。老乌:乌鸦。这两句是说,凄厉的大风把屋上的茅草吹得纷纷落下,乌鸦蹲在屋梁上发出一阵阵的号叫。
②从远征:即参军远征。从,参加、从事。远征,到远处出征。妻孥:妻子儿女。孥,音n’,妻子儿女。这两句是说,这是谁家的男子又参军出征远方了,父母、妻子儿女都哭着为他送行。
③呜咽:幽咽低泣的样子。复:又。这两句是说,在幽咽低泣中已经与亲人分别,征人远去,一家老小仍站在路边对着行人悲哭不已。
④去者:指远征的人。一心:满心。归者:指父母妻孥。这两句是说,从军远去的人满腹心事,放心不下;前去送行的一家老小带着万般思绪回到家中。
⑤鬻:音yù,卖。非以饥所为:不是因为饥荒所造成的。这里是指卖儿卖女皆因人祸,并非天灾。
⑥草衣:用草编织的衣服。
⑦今年老小不成群:言男子从军远征,全家不能团圆。何所出:出自哪里,即无出处之意。
⑧雷破山:雷声很大,山震欲裂。瀑雨:急雨。飞湍:急流。湍,音tuān。这两句是说,昨天夜里,忽然响起山崩欲裂的惊雷,从北方来的急雨倾盆而下。
⑨酸风:凄厉的寒风。苦寒:严寒。杜甫《捣衣》:“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⑩无火色:没有做饭的烟火,即断炊之意。凝云著地:凝聚的云团贴着地面。著,“着”的本字。
(11)聩翁:聋老头。聩,音kuì,天生耳聋。瞽妪:音gǔ yù,瞎老太太。瞽,目盲。床床:所有的床。
(12)语:交谈。
(13)十世:十代。古老:古代的老人。未尝:不曾。罹,音lí,遭遇。
(14)叹吁:叹息、叹气。吁,音x‘。裳裾:泛指衣襟。裳,音cháng,古代指裙子。《诗集传》曰:“上曰衣,下曰裳。”裾,音jū,衣服的大襟。
(15)安:如何、哪儿。壮士:意气壮盛之士,犹言勇士。宋玉《大言赋》:“壮士愤兮绝天维,北斗戾兮太山夷。”挽:音wǎn,挽回。挽:拉、牵引。天河:银河。一洗:全部洗掉。烦郁:烦恼。郁,忧愁。九区:九州。传说古代中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后以九州代指中国。坐:遂,将。令:使,让。尔辈:你们大家。这几句是说,哪儿能寻到一位力大无比的壮士,他可以挽住银河,用那里的水把整个中国清洗得干干净净,除去所有人的全部烦恼,于是让大家都能安居乐业。

[
诗释]
凄厉的大风将茅草吹落于屋顶,乌鸦立在屋梁上发出阵阵悲鸣。
谁家的男子从军就要出征远去,父母与妻子儿女哭 着为他送行。
在幽咽低泣声中和他依依惜别。立在路边又对着行人悲戚不停。
走的满腹心事,来的百感交集。前年卖掉大女,去年卖掉儿子;
                          都因官税逼迫,不是饥荒所致。
布衣烂完了草衣也已拆开重整,幸喜一冬没有降霜下雪的寒冷。
今年老老小小已经没法子团圆,更不知要交的赋税到哪里完成。
昨夜忽然传来山崩一样的巨响,从西北方飞来的急雨如同天倾。
这时节正赶上江南的六月天气,凄厉的寒风像刺入骨头般寒冷。
东村西庄再也没有做饭的烟火,只见乌黑的云团贴着地面飞动。
聋老头与瞎婆婆忙着相互招呼,雨水漏湿了屋里的每一张床铺。
睡不成觉开门也不敢大声交谈,门外边有很多正在磨牙的猛虎。
自从来到这里居住已十代以上,未曾听说过祖辈遭遇如此痛苦。
我听说这些话感动得不停叹气,不知不觉中泪水已经沾湿衣服。
哪里能够找到手挽天河的壮士,洗净天下把人的烦恼统统除去,
                          于是让百姓们从此后乐业安居!
蝦蟆山

    春风吹船著牛轭,扶藜直上山之脊①。山上老石怪且顽,皮膚皴皵苔花碧②。我来不知石有名,拊摩怪状心亦惊③;野人指点为我说:此物乃是蝦蟆精④。古昔曾偷太仓粟,三百余年耗中国⑤;天官烛其阴有毒,敕丁破口劙其足⑥。至今突兀留山邱,雨淋日灸无人收⑦,树根穿凥蛇入肚,老鸦啄背狐粪头⑧。牧童时时放野火,耕夫怒击樵夫剁⑨。自从残堕不能行,见者唾之闻者骂⑩。蝦蟆蝦蟆非令仆,无功那窃天之禄(11)!如今蝦蟆处处有,天官何不夷其族(12)?致命骄气吹臊腥,干霄上食天眼睛(13);百虫啖尽心未已,假作鼓吹怡人情(14)。三月江南春水涨,纡青拖柴紫争跳浪(15);渔父持竿不敢言,猎夫布弩空惆怅(16)。黄童白叟相引悲,田中更有科斗儿(17)。

[
导读]
    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反贪诗。作者在该诗的自注中说:“山在海口,石状如蝦蟆。”据古代传说,它曾盗窃太仓的粮食,后天帝震怒,派人凿去了石蝦蟆的嘴,从此灾祸才得以消除。海口,大约是指钱塘江的入海口。
    诗的前半部分,作者引述古代传说,交待蝦蟆的来由,接着写天人共愤,表达人们对贪官的无比憎恨,从牧童、耕夫、樵夫甚至飞鸟走兽的言行中显示怨恨之深。后半部分诗笔陡转,由传说的渲染转向现实的描述,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如今蝦蟆处处有!”这些人间饕餮气焰嚣张,为所欲为,他们一方面私欲弥天,豪夺巧取,大势鲸吞国民财产,另一方面又以清官廉吏自相标榜,捞取令名美誉。大贪未除,小贪又生,上天无计可施,百姓痛不欲生。作者以其爱憎分明的笔触,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绘出了一绘触目惊心的“官场现行图”,在历代刺贪诗中,《蝦蟆山》以其巨大的社会生活容量和刺贪的深刻而倍受人们的关注。

[
注释]
①著:附着。此处指靠上。牛轭:作者自注道:“牛轭潬在蝦蟆山下。”潬,古同“滩”,音tān,高出水面的沙堆。扶藜:拄着杖。藜,草名,茎坚老者可以作杖。山之脊:指山顶。这两句是说,春风吹送下,我的船靠近了牛轭  ,拄着杖我登上了山顶。
②怪且顽:指山石又奇又硬。皮膚:指表层石头。皴皵:形容山石嶙峋,极不平整。皵,音què。苔花碧:形容山石颜色斑驳。
③石:此指山。拊摩:轻轻拍打。拊,通“抚”。
④野人:农夫。
⑤太仓:京城的粮仓。耗:亏损、消耗。
⑥天官:天神。烛:洞察。阴有毒:暗中做危害国民的事。敕:命令。丁:指六丁。火神名。韩愈《调张籍》:“仙宫敕六丁,雷电下取将。”破口:凿烂了嘴。劙:音lí,分割。这两句是说,天神洞察它暗中做坏事,危害国民,命令六丁凿烂它的嘴,砍断了它的脚。
⑦突兀:高耸的样子。灸:烤。这两句是说,到现在留下了一座高耸的山邱,日晒雨淋没人管它。
⑧树根穿凥:树根从它的屁股下穿过。 凥,应为“尻”之误,脊骨尽处。蛇入肚:指蛇顺着石缝钻入石内。这两句是说,野树根从蝦蟆山的屁股下穿过,乌鸦在它的背上啄击,狐狸在它的头上大便。
⑨耕夫:种田的人。樵夫:砍柴的人。剁:用刀砍。
⑩残堕:犹言残废。唾:啐弃。
(11)令仆:泛指大官。令,如尚书令、中书令。仆,如左右仆射。这两句是说,蝦蟆呀蝦蟆,你又不是什么朝中的高官,没有任何功劳怎么能窃取上天的俸禄呢!
(12)夷:灭。
(13)致命:致辞,报命。骄气:骄横之气。吹臊腥:指呼出的气味臭不可闻。干霄:直达云霄。干,犯。上食天眼睛:此句化用唐朝诗人卢仝《月蚀》:“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传闻古老说,蚀月蝦蟆精。”食天眼睛即指食取生灵。
(14)已:停止。鼓吹:本为乐名。汉有《朱鹭》十八曲,列于殿庭,宴群臣及上食用之。大驾出游用短箫铙歌,军中行路用横吹,泛言之,亦统称鼓吹。东汉时,边将及万人将军始得有鼓吹,不及此者仅得假鼓吹。“假作鼓吹”本于此。而此句又化用孔稚珪鼓吹之典。据《南史·孔稚珪传》,珪院内有蛙鸣,他幽默地说:“我以此当两部鼓吹。”怡人情:使人心情愉快。
(15)纡青拖紫:系佩印绶。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此处语意双关,用蝦蟆的颜色暗指高官们绶带的颜色。
(16)渔父:捕鱼的老人。猎夫:猎人。布弩:陈列着弓弩。空:徒然。惆怅:因失意而伤感、懊恼。
(17)黄童白叟:指幼儿和老人。黄童,黄口儿童。白叟,白发老人。语出韩愈《元和圣德》:“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引:拉、牵。“田中”句:以蝦蟆幼子比喻贪官污吏层出不穷。

[
注释]
春风吹动船儿靠在牛轭  边,拄着杖一步步登上高山之巅。
山上的石头形状奇异而坚硬,岩石嶙峋还长着青绿的苔藓。
我来这里却不知道山叫何名,拍击着怪异的山石心中吃惊。
当地的农民指点着告诉我说,这东西本是蝦蟆精演变而成。
远古的时候盗窃太仓的米粟,损耗了中国三百余年的财物。
幸喜天神已洞察它暗中为害,命六丁凿烂其口又砍掉四足。
到今天留下一坐高耸的山峦,年年日晒雨淋更无谁人接管。
树根穿越腚下毒蛇钻进肚里,乌鸦啄击背脊狐在头上大便。
牧童经常在它身上点燃野火,耕夫愤怒抽打樵夫抽刀猛剁。
自从它残废后不能继续行走,闻者破口大骂见者吐口唾沫。
蝦蟆呀蝦蟆你不是达官贵族,没有功劳怎能盗取上天俸禄!
像今天这种蝦蟆已到处都是,天神为何不把它们统统灭族?
报命时骄横之气呼出腥臊味,简直气冲云霄要吃天的眼睛。
食尽百虫之后贪心仍然不足,假作吹奏起音乐想愉悦人情。
三月里的春天江南春水上涨,佩着印绶的蝦蟆在水中俯仰。
打鱼的老人手持钓杆不敢言,打猎的山民摆着弓弩空惆怅。
儿童与老人牵拉着哀戚不止,因为农田中的蝌蚪正在成长!
伤亭户

    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①。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②。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③。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④。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箓 ⑤。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⑥。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⑦。田关供给尽,鹾数屡不足⑧。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督⑨。今朝分运来,鞭答更残毒⑩。灶下无尺草,瓮中无粒粟(11)。旦夕不可度,久世亦何福(12)。夜永声语冷,幽咽向古木(13)。天明风启门,僵尸挂荒屋(14)。

[
导读]
    这是作者旅行至浙江时,所写的一首盐民被迫自尽的诗。亭户,本是唐时对于煮盐民户的称呼。据《宋史·食货志》,宋时沿海的盐民分亭户和锅户两种,亭户生产的盐叫“正盐”,归官府;锅户的盐叫“浮盐”,售给盐商,销行民间,元承宋制,于此没有大的改变。《元史·食货志》载,元太宗时,“始立河间税课所,置盐场,拨灶户二千三百七十六隶之。”《元史·王都中传》云:“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筴。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乃请于行省,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
    元朝盐户所受的压迫、盘剥丝毫也不比农民轻。该诗所对盐户悲惨命运的描述,几乎让人难以卒读。

[
注释]
①东关:在今浙江绍兴东运河旁。薄暮:接近日落,傍晚。曹操《苦寒行》:“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曹娥:曹娥江,在浙江境内,流经绍兴县。这两句是说,清晨我从东关经过,傍晚时分在曹娥江边住宿。
②未成眠:即没有入睡。“忽起”句:忽然因西边邻居的哭声而惊起。
③野老:田野老人。丘迟《旦发渔浦潭》:“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盐亭族:煮盐的亭户家。
④采薪:砍柴。投身:献出身体。
⑤起土:这里指为修筑盐场等破土动工。旧时迷信,认为起土动工要躲避当年太岁(木星)所在的方位,否则就要遭受祸害。冲恶:冲犯凶神恶煞。鬼箓:即鬼录,死者名册。入鬼箓,即谓死亡。这两句是说小儿子因动土触犯太岁而死亡。
⑥课额:指规定亭户上交食盐的定额。日以增:一天比一天增加。酷:残酷。
⑦务:致力。这两句是说,官吏不断增加课额并非为国,而是为了中饱私囊,满足私欲。
⑧田关:指官府的赋税。元代赋税规定,田地多者收田税,田地少者收丁税。东南沿海地区以夏秋二季收丁税。供给:供应给予。鹾:音cuó,盐。鹾数,即指课额。
⑨总催:与下文的“场胥”、“分运”都是盐务官吏的名称。元代总管两浙盐务官员为两浙都转运盐使,于杭州、嘉兴、绍兴、温台设检校四所,主事官员称分运;检校所管辖各盐场,盐场设司令、司丞、管勾各一人,“总催”当指管勾。场胥指盐场办事小吏、监工之类。
⑩鞭笞:鞭挞。
(11)瓮:陶制盛器。这两句是说,锅灶下没有一点柴草,陶瓮里没有一粒粮食。
(12)旦夕:早晚。久世:久于世上。指长期生存。
(13)夜永:夜长。幽咽:形容声音低沉、微弱。杜甫《石壕吏》:“夜久语声绝,如闻泪幽咽。”
(14)启:开。此句写野老也自尽身亡。

[
诗译]
清晨我便走过东关,傍晚住在曹娥江边。
躺在草床还未入睡,西邻哭声让我不安。
敲开房门寻问老农,说是煮盐亭户家中。
大儿上山前去砍柴,不料却被老虎吞并。
小儿起土修筑盐场,触犯凶神断送性命。
食盐定额天天增加,官吏残酷越来越凶。
并非皆为国民做事,都是在为私欲经营。
官府赋税用尽粮物,食盐定额屡次不足。
前夜总催不停叫骂,昨天扬胥多次督促。
今天早晨分运又来,鞭挞老人更加残毒。
灶下没有一点柴草,瓮里不见一粒米粟。
一早一晚都难度过,活在世上能享何福。
夜长话语格外清冷,对着古树幽咽不住。
天明大风吹开房门,一条僵尸挂在荒屋。
猛虎行

    去年江北多飞蟊,今年江南多猛虎①。白日咆哮作队行,人家不敢开门户②。长林大谷风飕飕,四郊食尽耕田牛③。残膏剩骨委邱壑,髑髅哨雨无人收④。老乌衔肠上枯树,仰天乌乌为谁诉⑤!逋逃年年不见归,归来又苦无家住⑥。老翁老妇相对哭,布被多年不成幅⑦。天明起火无粒粟,那更打门苛政酷⑧。折髋败肘无全民,我欲具陈实难述⑨。纵使移家向廛市,破獍猰  喧成群⑩。

[
导读]
    这首诗是“苛政猛于虎”的具体化。前半部分极写江南猛虎的嚣张、贪婪、凶狠,为下半部写“苛政”之酷作了有力的铺垫。后半部通过一家农户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吏吃人的黑暗现实。

[
注释]
①飞蟊:指蝗虫。蟊,音máo,吃苗根的害虫。
②咆哮:形容老虎叫声很响,刘禹锡《壮士行》:“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作队行:结队而行。门户:指房门、院门。
③长林大谷:指深谷密林。飕飕:风声。郊:距都城百里谓之郊,此泛指城外、野外。
④残膏剩骨:指被老虎吃剩下来的油脂和骨头。委:弃。邱壑:深山幽谷。髑髅:音d’ lŽu,死人的头骨。哨雨:指头骨因风雨吹打而发出响声。收:管。此处指葬于土中。
⑤老乌:乌鸦。衔肠:用口叼着人和其它动物的肠子。乌乌:形容乌鸦叫声低沉、凄然。为谁诉:替谁诉说。
⑥逋逃:指逃亡。逋,音bū。杜甫《遣遇》:“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茫茫:旷远的样子。
⑦不成幅:指布被破烂不堪。幅:汉制,布帛广二尺二寸为一幅。此作量词。
⑧起火:点火。指升火做饭。粟:北方通称谷子。此泛指粮食。那:“奈何”的合音。苛政:指苛刻的政令和繁重的赋役。有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看见一位妇女在坟前哭得很悲伤,便叫他的学生子路前去探口原因,原来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掉了。孔子问他为何不搬到别处住,她回答:“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不已,对他的学生说:“苛政比老虎还要凶残啊!”见《礼·檀弓<下>》。作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点明诗的主题。
⑨折髋败肘:腿断臂折。髋,音kuān,大腿的上部,这里泛指腿。肘,泛指手手臂。无全民:没有一个身体完整的人。民,人。具陈:详细陈述。具,完备。
⑩移家:迁居。廛市:古代城市贫民居住的地方。廛,音chán,古称一家所居的房地。《荀子·王制》:“顺州里,定廛宅。”《荀子注》云:“廛谓市内百姓之居,宅谓邑内居也。”破獍:又叫獍,传说中像虎豹一样的凶兽,它一出生就吃掉母兽。见任昉《述异记〈上〉》。猰貐,又称为“窫窳”,传说中吃人的凶兽,身体像牛,脚像马,声音像婴儿。猰貐,音yà yǔ。见《淮南子注》。破獍与猰貐在这里都是比喻残害百姓的恶吏凶官。

[
诗译]
去年江北有很多蝗虫飞舞,今年江南活动着群群猛虎。
大白天高声嚎叫结队出行,老百姓谁也不敢打开门户。
深谷密林里冷风飕飕作响,四周田野里耕牛已经吃光。
残脂剩骨丢弃在深山幽谷,风雨中头骨鸣叫无人埋葬。
乌鸦叼着肠子飞上了枯树,仰天惨叫这是为何人倾诉!
逃亡者天地茫茫不见归来,即使归来也苦于无家可住。
老翁与老妇只好相对哭泣,多年的破被烂得不成条幅。
天明点火做饭没有一粒米,无奈何打门逼租苛政残酷。
腿断臂折竟没有健全民户,我想详述也实在难以详述。
纵使把家迁移到市区以内,你不见狼嚎虎叫排成队伍。
墨  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①。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②。

[
导读]
    作者在会稽九里山隐居时,曾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他种植豆粟芋,培栽梅桃杏,引水养鱼,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但王冕并非甘为隐士。据宋濂《王冕传》云:“(冕)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人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然而,命运与机遇并没有眷注他,于是他只有修身养性,洁身自好。王冕晚年曾自言:“(冕)不会奔趋,不能佞诌,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画梅作诗,读书写字,遣兴而已!”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亦独善其身”的思想在王冕身上得到了集中的显现。这其间,他写作了大量的与梅花有关的诗作,借以抒发其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高士情怀。《梅花屋》、《梅花》、《白梅》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墨梅,即水墨画的梅花。这是一首题画诗。张辰的《王冕传》云:“君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顷。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志云。”因此,这首诗自然也是借诗显志,表现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人生态度。所谓“只留清气满乾坤”既是写梅,更是夫子自道。

[
注释]
①我家:这里是自指,又是泛指王姓人家。旧时同姓常以“我家”称之。作者和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是同姓,羲之寓居江南,其宅就在绍兴,诗人这样称呼,语意双关。洗砚池:相传晋王羲之宅旁有洗砚池,水呈墨色,遂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说。树:指池边的梅树。本是作者自己画的梅,题诗却说画的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此乃风趣之语。朵朵:或作“个个”。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成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等。这两句是说,一朵朵盛开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②清气:清香纯正之气。满乾坤:充满天地之间。乾坤:原为《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阳称乾,乾之象为天;阴为坤,坤之象为地,因而乾坤即指天地。这两句是说,不要别人夸赞自己的颜色美好,只愿留下一股清香充溢在宇宙之间。

[
诗译]
这本是我家洗砚池边上的梅树,朵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
根本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愿意留下清香之气充满乾坤。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基(1311~1375)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文宗至顺间进士,曾任浙东行省郎中、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江浙行省都事等职。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元顺帝二十年(1360)与宋濂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协助平定天下,为明朝开国功臣。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封诚意伯。明洪武四年(1371)以年老辞官回乡,后被丞相胡惟庸害死。刘基为官清正廉直。不避豪强。正德中,追谥文成。有《诚意伯刘文成公集》。
    其事见《明史·刘基传》。

田  家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①。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②。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③。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④。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⑤。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⑥。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⑦。岂无仁义矛,可以弭锋镝⑧。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⑨。清心罢苞苴,养民廖国脉⑩。

[
导读]
    这首诗写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左右。时刘基因反对招抚割据浙东的方国珍,被割职羁管在绍兴。他在这首诗里指出了天下盗贼蜂起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官府对百姓的勒索压榨,他盼望清廉的官吏出现,以推行仁政的办法一解决矛盾,这当然是一种不太可能的想法。

[
注释]
①田家:农家。《汉书·杨恽传》:“田家作苦。”
②事:从事。耕稼:翻土下种,泛指农事。《后汉书·章帝纪》:“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攻:从事某事。《诗·大雅·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纺绩:古代纺多指纺丝,绩亦作“缉”,多指缉麻。《汉书·食货志〈上〉》:“男子力耕,不足粮馕;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此泛指纺织。这两句是说,丈夫从事农田的耕作种植,妇女专门做纺织的工作。
③侵晨:同“侵早”。破晓。荷:扛。不遑:无暇。这两句是说,天刚亮就肩扛锄头下地干活,暮夜时分还无暇休息。
④匪:同“非”。不是。赖:依靠。尔:你们。这两句是说,吃穿之需,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靠你们自己劳动才能获得。
⑤所从来:产生的地方。宜爱惜:此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爱惜民力,勿使劳役过重。二是指勤俭节用,不要挥霍无度。这两句是说,老百姓出力流汗,耕作纺织,这也正是国家租税收入的来源,官府对此,要加倍爱惜。
⑥恣刻剥:肆意剥削。渗漉:过滤。涓滴:水点。这两句是说,为什么竟然这样肆意剥削老百姓,残酷地像水经过过滤一样,点滴不留。
⑦怪:感到奇怪。休明;指政治清明。狼藉:同“狼藉”。混乱。这两句是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像我们这样政治清明的时代竟然会乱糟糟的出现了很多盗贼。
⑧仁义矛:指用仁义为武器,犹言仁义之师。弭锋镝:平息战乱。弭,音m&#8249;,停止。锋镝,泛指兵器,这里代指战乱、战争。锋,兵刃。镝,箭镞。这两句是说,难道没有仁义之师来平息这些战乱吗?
⑨安得:怎么能得到。廉:廉洁。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欣戚:喜与忧。  
⑩清心:心地清净,没有名利之欲。苞苴:馈赠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瘳国脉:使国家太平安定。瘳,音chōu,病愈。

[
诗译]
农家没有其它要求,所求只是衣服食物。
男人从事耕作种植,妇女从事纺线织布。
拂晓扛锄出去种地,深夜无暇回去休息。
饱暖不是从天而降,全靠你们劳动出力。
租税也从这里出来,官吏应该加倍爱惜。
为啥这样恣意盘剥,如同滤水不留点滴。
奇怪当今清明世界,盗贼为何乱中蜂起?
难道竟无仁义之军,能将战乱彻底平息?
如何得到廉洁官吏,与国共同忧虑欣喜。
清心寡欲贿赂不行,养民保国平安无事。
畦桑词

    编竹为篱更栽刺,高门大写畦桑字①。县官要备六事忙,村村巷巷催畦桑②。桑畦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来计点③。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④。君不见,古人种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⑤。今日路旁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⑥。

[
导读]
    元统一天下后,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国家设置劝农机构,颁行《农桑辑要》等书籍,并委派官吏察举勤惰,以此作为升降官吏的依据。据史书记载,元于农村每五十家至一百家编为一社,设社长,“以督教农民为事”。“凡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某社某人于其上,社长以时点视劝诫。”武宗、仁宗时,又以行政命令强力推行种桑法,“令各社出地共莳桑苗,”,后又改为“各畦种之”。国家的农桑意图让官员们执行起来却往往走了样。他们华而不实,雷声大,雨点小,精力大多花在了做表面文章上,连《元史·食货志》也感慨:“法虽屡变,而有司不能悉遵上意,大率视为具文而已。”官吏们对农桑这种敷衍的态度,不仅有害于国,更是不利于民。该诗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催课植桑的情况,讽刺了官风的浮华、败坏。

[
注释]
①编竹为篱:用竹子编织成篱笆墙。刺:指荆棘一类的有刺的灌木。字:指分管该地的官吏的名字。这两句是说,编织竹子,栽种有刺的荆棘,以此形成一道围绕桑畦地的篱笆墙,桑畦园的门上用很大的字写着园名和分管该地的官员的名字。
②六事:此指县官的工作。《尚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谷惟修”。孔颖达疏:“政之所为,在于养民,使水火金木土谷此六事,惟当修治之。”这两句是说,县官要为农事奔忙,每一个村子、每一个巷子都有官吏在催促农人开畦种桑。
③计点:查验数量。这两句是说,桑畦的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准备上司前来查验数量。
④行:指离开。这两句是说,新上任的官员已经到任,原来的官员已经离开,桑畦园的门牌上也改了新任官员的名字。
⑤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动词。帛,丝织品。此句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句是说,你没看到,古人都把桑树种在宅院旁,五十岁的老人能穿上丝织的衣服,其他人就更没有挨冻的了。
⑥中夜:半夜。这两句是说,现在路两边到处都是桑园,但严寒的冬天,茅草屋中深更半夜仍然能听到农民们受冻的哭声。

[诗译]
编织竹篱再栽种上荆棘,桑园门上大书官员名字。
县官正准备为农事奔忙,村村巷巷都在催做桑事。
桑畦只能增加不许减少,准备上司前来查验统计。
旧官已走新官刚刚下马,园牌上已改成新官名字。
您不见古人种桑在墙边,五十岁的老人也穿帛衣。
今日路边到处都是桑畦,深夜严寒茅屋传出哭泣。
买马词

    驿官亭鼓冬冬打,驿使星驰买官马①。府官奔走群吏趋,呵叱县官如使奴②。一时立限限乡役,马价顿增无处觅③。卖田买马来纳官,买时辛苦纳时难④。县官定价府官减,骅骝也作驽骀看⑤。归来拊鹰向隅泣,门前索钱风火急⑥。

[
导读]
    无朝立国后,不仅田租赋税一例照收,还由朝廷“发钞市马”。名为市(买)马,实是剥削。它强行摊派,立限交纳,层层催逼,多方盘剥。无马之户低价卖田高价买马,官府压低马价,从中渔利。该诗生动形象地记述了“发钞市马”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反映了民户难得温暖的生活境遇。

[
注释]
①驿官:同“驿吏”。驿站官吏。亭鼓:驿亭的鼓。驿是古时供信使及往来官吏临时休息的处所,有驿站、驿亭,设在不同路程的区间。驿亭之中设置官吏、乡役司其事,遇有意外情况或其它事情则击鼓以告之群众。冬冬:鼓声。同“咚咚”。星驰:星夜奔驰。指事急。这两句是说,驿亭之中传来驿官咚咚的击鼓声,传递公文的使者星夜奔驰,传递朝廷收购马匹的通知。
②奔走:奔跑。趋:疾走。呵叱:音hē chì,大声喝斥。使奴:役使奴隶。这两句是说,府官奔跑,群吏急行,他们大声地训斥县官,就像役使奴隶一样。
③立限:规定时间范围。限,期限。顿:立刻。这两句是说,一时间,县官又对乡里规定了收购马的时间,不准拖延,马的价格陡然增加,人们无处买到马。
④纳官:上交官府。纳,缴纳。
⑤骅骝:相传为周穆王八骏之一,赤色,又名枣骝。《荀子·性恶》:“骅骝、  骥、纤离、绿耳,皆古之良马。”这里指好马。驽骀:音nú tái,劣马。宋玉《九辩》:“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这两句是说,县官定下的马价到府官那里就会削减,好马也当作劣马收购,县官只好以更低的价格收进,把负担转借给农民。
⑥拊膺:拍胸。隅:墙角。索钱:讨债。这两句是说,卖马的农民回来以后对着墙角拍胸痛哭,而门外早有急如风火的讨债人前来逼债。

[
诗译]
驿亭内不断传来冬冬的鼓声,驿使星夜奔驰传达买马诏令。
府官四处奔跑群吏忙个不停,喝斥县官像对待奴隶般无情,
一时间定下上缴马匹的期限,马价陡增无处寻觅马的踪影。
卖掉农田后再买马缴给官府,买马辛苦卖马更是困难重重。
县官定下价格府官又加削减,好马按照劣马价钱卖给朝廷。
回来面对墙角拍着胸脯哭泣,讨债的早站在门前急如火风。
春  蚕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①。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虫不畏人②。

[
导读]
    这首诗对于倍爱人们称颂的春蚕的奉献及牺牲精神进行了新的平判,指出了它的盲目与可悲,肯定了捕捉飞虫的蜘蛛,特别对它不择处所、不畏人言、诛除丑恶的大无畏精神给予了大胆的肯定。这是一首寓义深刻的名作。

[
注释]
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放入沸水中烧煮。这两句是说,可笑春蚕一天到晚独自辛辛苦苦,你却不知道自己为谁结茧、为谁在烈火沸水中献出生命。
②蜚:通“飞”。这两句是说,你还不如那个没有用处的蜘蛛网,它无所畏惧,敢于网尽那些到处乱飞的害虫,把它们吃掉。

[
诗译]
可笑春蚕整日独受苦辛,为谁结茧最后为谁献身?
还不如那些无用的蛛网,他们网尽害虫从不畏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谦(1398~1457)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出身世宦之家,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后出任河南、山西等地巡抚,一度领兵部尚书等职。正统十四年(1449),瓦刺(蒙古族的一支)侵扰大同,英宗领兵亲征,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战败被俘。于谦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景帝,调集军队守卫北京,最终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刺军,使国家转危为安。次年,瓦刺放回英宗。七年后,英宗乘景帝病危,使徐有贞、石亨发动夺门之变,复得帝位。后英宗听信谗言,竟以“大逆不道,迎立外藩”之罪名杀害了于谦。
    于谦为官清正谦洁,不畏权势,体恤百姓疾苦,深得民众爱戴。万历间,谥忠肃。有《于忠肃公集》。
    其事见《明史·于谦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①。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②。

[
导读]
    这首咏物诗是于谦十七岁时的作品,它赞颂了石灰的优秀品质和不屈精神,表达了自己决心像石灰一样不怕烈火焚烧,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坚贞自守、保持节操的洁白无瑕。于谦以自己一生的言行,给这首诗作了最好的注解。毫不夸张地说,该诗就是作者崇高人格的真实写照。

[
注释]
①若等闲:好像很平常。这两句是写烧制石灰的过程。从深山里面开采石灰石作为烧石灰的原料,经过粉碎,烧成石灰。
②清白:双关语,表面指石灰的颜色,实际指清白的节操。

[
诗译]
经过千万次锤击运出深山,面对烈火焚烧却从容悠闲。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能清清白白留在世间。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①。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②。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③。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④。

[
导读]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歌咏煤炭的品质和功用,表达贡献自身、造福人民的博大胸怀。该诗与《石灰吟》异曲同工,先后辉映,都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名篇。

[
注释]
①混沌:天地未开辟以前的元气状态。又作“混沌”。此指未开采的煤。乌金:本指一种合金,以铜百分,加入金一分至十分,熔合而成,呈黑紫色,故称“乌金”。此处喻指煤炭。阳和:阳光般的温暖。这两句是说,开凿煤矿,就可以得到煤炭,这些煤蕴藏着阳光般的温暖,让人对它产生无限深情。
②爝火:小火。浩浩:广大的样子。洪炉:大炉子。沉沉:深沉的样子。这两句是说,烧一点炭火就可以给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而大炉子里的火焰更是能冲破深沉的黑夜。
③鼎彝:鼎,古代铜铸的烹饪器,三足两耳。彝,音yí,古代铜铸的酒器。先秦时代,鼎彝是国家的重器,往往刻有铭文,以传子孙,后又用作铭刻功勋的重器。元:通“原”。本来。赖:依靠。生成力:指煤炭燃烧发生的力量。铁石:铁矿石。这两句是说,鼎彝这些铜器,原本依靠煤炭的热力浇铸而成;那些铁矿石被冶炼成了各种器物,它仍然保留着煤炭的精神。
④但愿:只希望。苍生:指百姓。俱:全都。这两句是借煤言志,说只要能使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自己愿意不辞辛苦而出山。

[
诗译]
开采煤矿得到煤炭,炭藏温暖情意深远。
小火带来春日暖意,大火照破深夜黑暗。
铜器依靠煤热铸成,铁石炼成精神不散。
只愿百姓都得温饱,不辞辛苦走出深山。
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①。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②。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③。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④?北风吹,能几时!

[
导读]
    这首诗通过对挺立于北风之中的松树的形象描绘,展示了作者坚贞的情操与乐观的情怀,表达了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刚正襟怀。

[
注释]
①庭:堂前之地。
②坚:刚强。节操:气节操守。棱棱:形容节操的严正。自持:自己克制,保持一定的操守、准则。
③移:改变。阳和;阳春气和。这里指春天的温暖。这两句是说,松柏历经了冰雪严霜的考验,必依然不变,更何况现在已经是春风送暖、景色宜人的季节呢!
④闲花野草:野生的花草。葳蕤:音wēi ruí,草木鲜丽茂盛的样子。将何为:又能怎么样。

[
诗译]
                                    北风频吹,吹拂堂前松柏树枝。
松柏坚强不怕风吹,节操严正自能坚持。
历尽冰霜心不变化,何况春暖景色渐宜。
野生花草尚且鲜活,风吹松柏又能怎的?
                                    北风频吹,能吹几时!
小像自赞

其性虽僻,其情则真①。所宝者名节,所重者君亲②。居不求安逸,衣弗求故新③。

[
导读]
    这是作者题在自己画像旁的一首短诗。题像明志,这是古人的习惯。作者这首诗实际上是向人们表明自己的人生信条:注重名誉节操、效忠君亲,而不求物质生活的安逸、富足。于谦一生为官廉洁奉公,自守清贫,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诺言。

[
注释]
①其性:他的性格。其,指自己。僻:偏、邪。这里指不合时宜。
②所宝者:所珍爱的。宝,珍爱、看重。《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名节:名誉与节操。《汉书·两龚传》:“二人相友,并著名节。”
③弗:不。安逸:舒适安闲。择:选取。《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诗译]
我的性格不合时宜,我的性情却很纯真。
我所珍爱的是名节,我所重视的是君亲。
居住不求安闲舒适,穿衣不管好坏旧新。
清风歌

手帕蘑茹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①。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②。

[
导读]
    据《水东日记》载,明英宗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官员贪脏枉法,贿赂公行。大太监王振把持朝政,飞扬拔扈,勾结内外贪官污吏,作威作福。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有时甚至公开议价。于谦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装束,“独不持土物贿当路”。友人劝他,他笑举两袖道:“吾唯有清风而已。”并口占一绝,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不仅是作者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也鼓舞、勉励无数清官廉吏,成为人们为官的准则。

[
注释]
①手帕;手绢。磨菇:干菌类植物,可食用。线香:以香末制成,细长如线,故名。供药用的多用白芷、芎藭等为末,以榆皮面作湖和济,以唧筩笮做成,成条如线。手帕、蘑菇、线香皆为土产。资:供给、资助。反为:反而成了。殃:祸害。
②清风两袖:形容居官廉洁。囊空如洗。朝天:谒见天子。闾阎:泛指民间。闾,里门。阎,里中门。话短长:说长道短。

[
诗译]
手绢蘑菇还有线香,本助民用反成祸殃。
两袖清风进京谒帝,免得百姓说短道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枯枝牡丹 发表于 2012-7-26 17:17
先生辛苦,牡丹给先生上茶,问好先生!

谢谢,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丘濬(1421~1495)
    丘濬,字仲深。广东琼山(今海口)人。明代宗景泰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他学识渊博,理学尤精。有《丘文庄集》。
    其事见《明史·丘濬》。

花径二首 (其二)

                       闲来无事学栽花,每日朝回顽物华①。不是偷闲作时态,要分春意到贫家②。

[
导读]
    作者素性俭朴,不喜奢华,他厌恶那些朝堂之外投机钻营、图谋升迁的庸俗之辈,更不愿醉生梦死,追求感官享受,而把业余时间用在了栽花种草上。而这种喜好又不是追求时髦、博取声名,而是要陶冶情操,砥砺名节,以更好地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要分春意到贫家”既可以看作是作者“每日朝回玩物华”的直接目的,更可以视为毕生的政治追求。

[
注释]
①朝回;散朝归来。玩:赏玩。物华:本指自然景色,白居易《酬南洛阳早春见赠》云:“物华春意尚迟迴,赖有东西昼夜催。”这里的物华就指花草。
②偷闲:忙中取闲。作时态:指赶时髦、作样子。贫家;穷人家。

[
诗译]
空闲无事时候学栽花卉,每天散朝以后欣赏玩味。
不是忙里偷闲追赶时髦,要让穷人分到春的恩惠。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周(1427~1509)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初从陈孟贤学经学,景泰间,郡守以贤良荐举之,周不就,隐遁乡里,居有竹庄,躬耕垄亩,以奉养老母,终身不仕。有《石田先生集》。
    其事见《明史·沈周传》。

西山有虎行

    西山人家傍山住,唱歌采茶山上去①。下山日落仍唱歌,路黑林深无虎虑②。今年虎多令人忧,绕山搏人茶不收③。墙东小女膏血流,村南老翁空髑髅④。官司射虎差弓手,自隐山家索鸡酒⑤。明朝入城去报官:“虎畏相公今避走⑥。”

[
导读]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该诗写南方茶山附近多虎,茶农屡遭伤害。可是官府派来的弓箭手不仅不尽力为民除害,反而趁机走村串户,敲诈勒索,吃拿卡要。待他们心满意足后,便回去谎报:“老虎怕您,都远远逃避了。”明朝中期,吏治日渐腐败,弄虚作假,上下相习成风,这首写差员言行的诗可见其一斑。

[
注释]
①傍:临近;靠近。
②虑:忧思;担心。
③绕山:指围着山行走。搏:攫取。这两句是说,老虎绕山而行,残害茶农,使得人们不敢上山采茶。
④墙东:指东边的邻居家。膏血:即指鲜血。唐人皮日休《鹿门隐书》:“食生人之膏血。”空:白白剩下。髑髅:音dú lóu,死人的头骨。
⑤官司:本指百官,后用以泛指官府。差:派。弓手:弓箭手。指官府所属的武装。隐:躲藏。山家:山村的百姓家。索:强要。
⑥相公:本指丞相。因汉、魏以来拜相者必封公,故称曰相公。明洪武废丞相之职,自后无相公之称。此用以代指官员。

[
诗译]
西山旁边的人家靠着山居住,往年都是唱着歌往山上走去。
太阳落山了仍旧唱着歌回来,路黑林深也不忧虑老虎出没。
今年老虎众多让人忧心恐惧,绕着山吃人连茶也无人收取。
东邻的女孩被咬得鲜血直流,村南的老翁只剩下一尊髑髅。
官府虽然派来了射虎的弓手,可他藏在山民家里索鸡要酒。
第二天却走进城中报告官员:老虎怕您的威严早已经逃走!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慎(1488~1559)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新都)人。他天资聪慧,学识渊博,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考取进士第一,官翰林院编修。世宗时任经筵讲官,后因上疏议大礼,得罪皇上,遭廷杖,谪戍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他在那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直至病逝。他多才多艺,著作达一百余种,有《升庵集》。
    其事见《明史&#8226;杨慎传》。
                                                  
                                                   三岔驿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①。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②。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③。

[导读]
    驿站是封建时代官员来往休息、信使换马小憩之所。三岔驿实有其地,在陕西凤县南,是陕、甘、川三省交通要道,但作者并未到过,只是有感于宦海沉浮,荣辱不定,而借题发挥,抒发个人的感慨。[注释]
①北去南来:北去,指升官北上京城。南来:指谪迁南返。几朝暮:几个早晨、傍晚。极言时间短暂。这里暗含宦海无常、朝升夕沉之意。
②朝见:早晨看到。扬扬:得意的样子。《史记&#8226;晏婴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拥盖:车子聚集,言车之多。盖,车篷,此代指车。暮看:傍晚看见。寂寂:清静无声,冷落寂寞。晋人左思《咏史》之四:“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这两句是说,早晨看见那些升官内调的官员车马众多,意气扬扬;傍晚又看见他们贬官南归,单车独盖,冷落寂寞。
③今古:古往今来。销沉:销磨沉泯。短亭、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作送人饯别的处所。《白孔六贴》:“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这两句是说,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追逐名利,浮沉宦海,耗尽毕生精力,而这驿站亭舍依然是年年流水萦绕,杨柳依依。

[诗译]
                                   三岔驿,十字路,升迁贬谪只在几个早晚工夫。
                                   早晨见他车马众多得意而来,傍晚看其单车孤盖寂寞而去。
                                   古今多少人销沉于名利之中,驿馆亭舍依然还是清水绿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汤显祖(1550~1617)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为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薄,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为人意气激昂,不肯屈身于权贵,多次拒绝权贵笼络收买,坚持正义,始终不渝。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书弹劾首辅申时行,揭露吏治黑暗、言路壅塞,被贬广东徐闻县典史,后量移浙江遂昌知县。任职期间,讼息民安,政声频佳。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弃官归里,专心著述,不仅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等很多戏曲传奇,也写作了大量关心百姓疾苦,抨击朝政黑暗的诗文。有《玉茗堂全集》。
    其事见《明史·汤显祖传》。

题东光驿壁是刘侍御台绝命处

                        哀刘泣玉太淋漓,棋后何须更说棋①。闻道辽阳生窜日,无人敢作送行诗②。

[
导读]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悼念诗,写于万历十二年(1584)秋赴南京任太常博士的途中。悼念之人为当时诤臣刘台。台,字子畏,安福(今江西安福)人。因上疏弹劾首辅张居正被捕至京师,下诏狱。张居正阴阳两端,表面上疏救之,捞取贤名,暗中令御史于应昌巡按辽东,又命王宗载巡抚江西,搜集刘台在辽东及家乡的“罪迹”。于、王二人迎合张居正之意,上书构陷刘台,台被远戍广西,至浔州,饮于戍主官舍,归而暴卒。次年,御史江东之讼其冤,弹劾于应昌、王宗载诬陷之罪,乃诏复刘台原职,追谥毅思。
    刘台初遭迫害时,朝中官员慑于张居正的威势无一人敢置一词,刘台被平反昭雪后,他们争着写诗著文、痛悼不已。诗人有感于斯,借题发挥,讽刺了那些见风使舵的“软骨”人物,抨击了不敢坚持正义,人云亦云、虚伪媚俗的流风时弊。
    该诗最早见于《明诗纪事·庚签》卷二,诗后又引《列朝诗集》云:“先是过客题诗哀刘侍御者,遍满驿壁,义仍书此诗,后人遂绝笔。瞿元立为余(钱谦益)诵之,与今集本异。今集题《甲申见递北驿寺诗,多为故刘侍御台发愤者,附题其后》,诗云:‘江陵罢事刘郎出,冠盖悲伤并一时。为问辽阳严谴日,几人曾作送行诗?’”。
    东光,地名,在今河北省东南部、南运河的东岸。驿,驿站,古时供来往的官员及信使途中休息、换马的处所。驿壁,即指驿站的墙壁。刘侍御台,即侍御史刘台。侍御史,官名,掌监察,简称“侍御”。绝命,犹死亡。诗题的意思就是:写在东光驿站墙壁上的诗,这里是侍御史刘台死的地方。

[
注释]
①泣玉:据《韩非子·和氏》说,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是欺诈,被砍去双脚。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下。楚王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宝玉,称和氏壁。这里用此典故以比喻刘台之冤。淋漓:眼泪下滴的样子,这里形容非常悲伤。这两句是说,悲叹刘台就像当年抱璞而泣的卞和那样太哀伤了,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就好比一盘棋,已经撤盘了,哪里还有必要再去唠唠叨叨地评说它呢?
②闻道:听说。辽阳:借指刘台。台为侍御史时曾经巡按辽东。生窜日:生前被放逐的时候。

[
诗译]
悲叹刘台像卞和一样痛心哭泣,棋已撤局何必再对它说东道西。
听说刘台生前遭受放逐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写送行之诗。
感  事

                         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①。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②。

[
导读]
    这首诗写在遂昌知县任上。据《明史·陈增传》载,明万历年间,朝廷屡次对外兴兵,耗费频大,仅宁夏、朝鲜两处兵费帑(tǎng)金就高达九百余万,同时又兴土木,翻修宫殿,于是造成国库空虚,用度匮乏。神宗二十四年(1596)始,朝廷委派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聚敛财富。通都大邑皆设税监,两淮有盐监,广东则有珠监。这些官吏,打着为国征税的幌子,乘机豪夺巧取,中饱私囊。所获财物真能上交国库的,十不及一。作者有感于此,将讥讽的笔触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明神宗朱翊钧,这在当时确实是需要有一种大无畏精神的。

[
注释]
①中涓;本指秦汉时皇帝亲近的侍从官。颜师古《汉书注》:“中涓,亲近之臣,若谒者、舍人之类也。涓,洁也,主居中扫洁也。”此处用以代指宦官。神宗委派的矿监税使都是宦官。凿空:捏造,凭空立论。这立指随心所欲地巧立名目搜敛财物。《新唐书·刑法志》引周矩疏:“比奸  告讦,习以为常。推刻之吏,以深刻为功,凿空争能,相矝以虐。”山河尽:指国土上的财富被搜刮殆尽。圣主:圣明的君主。指朱翊钧。求金:搜求金钱。作者将“圣主”与“求金”联系在一起,并且说他“日夜劳”,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②赖是:因此。赖,依靠、凭借。年来:近年来。稀:少。骏骨:《战国策·燕》:“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这是战国时燕昭王在郭隗建议下借买名马以延揽人才的典故。后因以骏骨比喻贤才。“黄金”句:这里是用黄金台的典故。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台于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名士,故名。而《史记·燕世家》只说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事之,未言筑台;孔融《论盛孝章书》始说筑台,但未言台名为黄金;南朝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始见“黄金”之名。以后“黄金台”成了真心招贤的代名词。这两句是说,这几年来,幸亏国家贤才稀少,不然的话,当今皇上求贤的黄金会堆得和当年燕昭王的台子一样高了。作者这里再把“求金”与“招贤”联系在一起,使讽刺之意又进一层。

[
诗译]
宦官挖空心思搜尽天下财宝,圣主寻求金钱更是日夜操劳。
幸亏最近几年贤才比较稀少,不然那招贤之金像筑台样高。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①。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②。

[
导语]
    这首诗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89)弃官家居时。这年农历四月,天旱无雨,田禾枯萎。明神宗每天傍晚在宫中露天跪拜,祈祷下雨。这首诗即咏此事,讽刺明神宗的昏庸,讥责他根本不知道求雨无助于解除各种苛捐杂税所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这是又一支直接掷向最高统治者的投枪,其尖税、大胆,在古代作品中是不多见的。
    渴雨,急切盼望下雨。摊税,明代商税名目之一。据《明史·食货志》,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朝廷增设“市肆门摊课钞。”。宣宗宣德四年(1429)“于京省商贾凑集地、市镇店肆门摊税”。这是一种挨店门摊分的商税,此指对市民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

[
注释]
①“五风”句:汉代阴阳家以为“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是太平的征兆。王充《论衡·是应》则以为:“言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褒之也。风雨虽适,不能五日、十日正如其数。”作者这里就是用王充之意,是说所谓太平年代“五日一风,十日一雨”的传闻,也不过是一种褒奖的说法。言外之意是,风雨即使稍不及时,也不失为太平岁月。语含讥讽。亦:也。褒:赞美。薄夜:傍晚。御袍:皇帝穿的衣服。据《明实录》载,万历二十六年四月,“上忧旱甚,每夜分宫中秉诚露祷”。
②当知:应该知晓。申渐高:五代时吴国的乐工,善诙谐讽刺。据《南唐书》载,南唐烈祖李昇 (shēng)任吴中书令时,曾因都城久旱问左右曰:“近郊颇得雨,都城不雨,何也?”渐高答:“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昇大笑,于是下令减税。这两句是说,想起申渐高讲的笑话,应该知晓都城久不下雨,是因为怕抽税啊。

[
诗译]
五风十雨也只是一种褒奖说法,皇上每晚焚香御袍都沾了香味。
不觉想起当年申渐高讲的笑话,该知天气久旱是因为雨怕抽税。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攀龙(1514~1570)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曾任郎中、陕西提学副使等职,官至河南按察使。他与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被称为“后七子”。作为“后七子”的中心人物,李攀龙主复古,重摹拟,其作品题材狭窄,但也有少数作品对时政弊端有所揭露。有《沧溟先生集》。
    其事见《明史·李攀龙传》。

岁杪放歌

    终年著书一字无,中岁学道仍狂夫①。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酤②。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③。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④。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⑤。

[
导读]
    这首诗写在隐居白雪楼之时。全诗抒发了作者志在林下、不愿进入官场自污其身的洁身自好之情,表达了一种严肃、执拗的人生追求。岁杪,即年末。一年将尽之时。放歌,放声歌唱。

[
注释]
①终年:整年,一年到头。中岁:中年。 一般四十岁左右称“中年”。作者隐居白雪楼是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穆宗隆庆元年(1567)之间,此时在四十六至五十四岁之间,故言中岁。学道:学道家之术。即学其清静无为,远离尘嚣。狂夫:狂放不羁的人。这两句是说,一年到头想著书立说却没能写出一个字;中年了,钻研道学,时至今天,仍然还是一个狂放不羁的人。
②劝君:劝您。既是奉劝世人,也是自勉自励。高枕:谓安卧。《战国策·齐》:“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自爱:自好,自洁其身。浊醪:浊酒。南朝梁人江淹《恨赋》:“浊醪夕引,素琴晨张。”自酤:自己卖酒。酤,卖。《晏子春秋·问〈上〉》:“宋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这两句是说,我奉劝您安卧自爱,别有非分之想;我奉劝您自已酿制的浊酒,自己把它卖掉。
③宦游:外出求官;做官。复:又。不恶:不认为是坏事。这两句是说,谁人不说外出求个一官半职是人生的乐事呢,可像您抛弃做官的机会隐居林下,还不认为这样做是坏事的人能有几个?
④炎凉:比喻人情势力、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杜门:闭门;堵门。王世贞《艺苑卮言》:“于鳞归,杜门。自两台监司以下,请见不得;去,亦无所报谢,以是得简倨声。又尝为诗有云:‘意气还从我辈生,功名且付儿曹立’。诸公闻之,有欲甘心者矣。”不妨:不认为有什么妨碍。这两句是说,哪里不谈论世态炎凉呢,可像您这样关起门来不与别人往来,又不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妨碍的人又有几家呢?
⑤疏拙:迂疏、笨拙。即指上面所言“弃官”、“杜门”之事。非时调:指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合。悠悠:安闲静止的样子。此指隐居生活的悠然闲适。长:善;优。《孟了·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两句是说,我迂拙的做法纵然是不合时宜,就姑且把这清静无为的隐居生活当作是自己的优点吧!

[
诗译]
整年著述也没一个字写出,中年学道仍然还是个狂夫。
劝您高卧而且要洁身自爱,劝您自酿的浊酒自己售出。
谁人不说出外求官真快乐,像您弃官不做还不当错误。
谁人不说人间世态有炎凉,像您闭门绝交竟无所顾虑。
纵然迂拙的做法不合时宜,我便把清静无为当作长处。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贽(1527~1602)
    李贽,原姓林,一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举人出身。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授辉县教谕,历官礼部司务、南京刑部主事。神宗万历五年(1577)任姚安知府。三年后弃官,居湖北黄安、麻城龙湖著书讲学。他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猛烈抨击程、朱道学,大胆怀疑封建伦理纲常,被朝廷视作洪水猛兽。万历三十年(1602),统治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名将他投入监狱、不久,自刎而亡。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其事见《明史·李贽传》。

石潭即事四首(其四)

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①。年来寂寞从人谩,祗有疏狂一老身②。

[
导读]
    这首诗写于麻城龙潭芝佛上院。全诗表现了作者不愿阿谀奉迎、取悦世俗的刚贞个性和与封建卫道士们抗争到底的决心。
    作者以思想家的伟名存诸青史,而他作为清官的事迹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据《李贽研究参考资料》云,他任姚安知府时,在楹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其一曰:“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其二曰:“听政有余闲,不妨甓运陶斋,花栽潘县;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做了三年知府,“俸禄之外,了无长物”(袁中道《李温陵传》),而他离开姚安时,“士民攀卧道旁,车不得发”(康熙《姚州志》卷四)。其为官清正、百姓拥戴由此可见一斑。
    这首诗,是他个性特征及人格精神的又一体现。

[
注释]
①若:假如。追欢:寻求快乐。悦:取悦。皮骨:指身心。损:损害。精神:指人格。
②寂寞:孤单冷清。从人:任凭别人。谩:怠慢、傲慢。祗:音zhī,仅仅、唯一。疏狂:狂放不羁的样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徽之》:“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
诗译]
假如为追求欢乐而取悦世俗,身心白受疲劳人格遭到沾污。
近年来虽孤单冷清任人怠慢,老夫这狂放不羁却仍没消除!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歌

京师民谣

                      可笑严介溪①,金银如山积,刀锯信手施②。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③!

[
导读]
    这首民谣见于《涌幢小品》卷九,题作“京师人为严嵩语”,《野获编》卷二十六亦载此谣,前二句作“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整首民歌怒斥了奸相严嵩的受贿、敛财,表达了对贪官污吏横行不法、为所欲为的愤怒之情,流露出盼望这些国家蛀虫早已覆灭的内心情怀。

[
注释]
①严介溪:严嵩的字。嵩,一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因善于谄媚皇帝,累拜武英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世宗时,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师。他专国政二十余年,揽权贪贿,凡直言时政,劾其弄权谋利的,皆遭杀害。其子世蕃,官至太常寺卿,尤横行不法。御史邹应龙等极论嵩父子不法,遂籍没嵩家,斩世蕃,罢嵩官。嵩寄食暮舍,饥饿而死。严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见《明史·奸臣传》。
②如山积:积累如山,比喻受贿之多。史载严嵩被抄家时,有金三万余两,银三百余万两、珍宝服玩等价值数百万。刀锯:泛指各种刑具。信手施:指对人乱施刑罚,随意杀害。严嵩当政二十余年,所杀戮、刑杖的朝中大臣极多。嘉靖二十二年,吏科给事中周怡上疏论严嵩,下狱被杖,凡御史论救者均夺俸,巡按御史叶经实以主山东乡试失职之罪名被嵩杖死;二十七年,兵部侍郎曾铣、阁臣夏言皆为严嵩诬杀;二十九年,兵部尚书丁汝夔及侍郎杨守谦被严嵩以兵败之责诿过杀害;三十年,锦衣卫经历沈鋉上疏言严嵩父子收受贿赂等十罪遭谪戍;三十二年,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劾严嵩十罪、五奸被下狱致死;三十七年,给事中吴时来劾严嵩父子受贿被谪戍。至于被下狱、远谪的地方官吏更是不计其数。
③尝将:曾经用。冷眼:冷静坦然的神情。几时:什么时候。

[
诗译]
                               可笑那位严介溪,金银财宝如山积,胡乱杀人随已意。
                               曾经用冷眼看着螃蟹,看你横行能够到几时!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伟业(1609~1671)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早年师事张溥,为复社重要成员。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编修、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在崇祯党争中,因抗击以温体仁为首的客、魏余孽,几遭陷害。福王时,以与马士英等不合,虽为少詹事,旋即去官,回归故里。明亡后,因清政府征召,复出仕,曾于苏州虎丘召集数十郡名士聚会,一时为天下文人之首。顺治十年(1653)官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1656)以母丧请假南归,从此再未出仕。他身事明、清两朝,被认为有失气节,自己也深感悔恨,晚年生活痛苦寂寥。有《梅村家藏稿》。
    其事见《清史稿·贰臣·吴伟业传》。

捉船行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①。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②。郡符昨下吏如虎,快桨追风摇急橹③。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④。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⑤。前头船见不敢行,晓事篙师敛钱送⑥。船户家家坏十千,官司查点候如年⑦。发回仍索常行费,另派门摊云雇船⑧。君不见官舫嵬峨无用处,打鼓插旗马头住⑨。

[
导读]
    这首诗是写官府为了运送兵员,派人到民间强征民船,贪官污吏借机大肆敲诈勒索,船户们只得送钱送物以求免役。诗的结尾指出官家大船停泊在码头上不用,反衬出“捉船载兵”的虚假,道出了巧立名目、搜刮百姓的深沉主题。捉船,强行收缴船只。行,诗歌的一种体载。

[
注释]
①官差:官府的差役。载:运。买脱:用钱贿赂官差,放走大船。中船:不大不小的船。
②芦港:长满芦苇的河港。潜避:隐藏。无知:不了解官府里的差役正到处征集船只。
③郡:符:郡府里下达的文书、榜文。吏;指胥吏、差役。快桨:快速挥动的船桨。追风:形容速度极快。橹:划船前进的工具,比桨大。这两句是说,昨天郡府下达了命令,胥吏、差役像猛虎一样窜到各个水港鱼村去征集民船,他们快速地挥桨摇橹,简直像风一样快。
④肘:音zhǒu,这里指手臂。捉头:即“捉鹅头”。有意寻人过失,乘机敲诈勒索。鹅头与“讹头”谐音。这里指差役把这个衣着破烂的村人抓来,就是为了讹诈他的钱财,并不是真要“捉船”。背似土牛:《魏书·甄琛传》:“赵修小人,背似土牛,殊耐鞭杖。”土牛,即土制的牛。据《礼·月令》及《后汉书·礼仪志·立春》载,古代于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后于立春造土牛,以劝农耕,象征春耕开始。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又云,鞭打土牛又叫“鞭春”,“立春前一日,开封府进春牛入禁中鞭春。开封、祥府两县,置春牛于府前,至日绝早,府僚打春。”这里是借典用喻,言船夫像土牛一般能任人鞭打。
⑤苦辞:苦苦推辞。汹汹:形容声音喧闹。路人:过往行人。拥:聚集。这两句是说,这位村民苦苦向差役推辞,哀求说:“我这船这样小,你们要它有何用?”他们高声争执着,引来行路之人围观。
⑥船见:开船的看到这面扣船相争的情形。晓事:明白事理。篙师:撑船的老手。敛:聚集。这两句是说,前头的船看到了这面发生的事,不再敢往前行,懂得这其中奥妙的老船工只好凑集了钱送过去。
⑦船户:有船的民户。坏:此指耗费。十千:十贯钱。这里形容数目很大,并非实指。官司:官府。查点:点验。侯如年:形容等的时间很长。
⑧发回;发话回来。索:要。常行费:差役巧设的收费名目,即差官下来时的劳务费。另派:另外摊派。门摊:按户摊收的一种额外杂税。云雇船:说是为了雇用载兵的船只。
⑨官舫:官家的船只。嵬峨:高大雄伟的样子。马头:即码头。这两句是说,您没看见公家的大船高大雄伟,泊在那里没有用处;上面鼓乐不断,旗帜高插,靠在码头上很长时间了。

[
诗译]
据说官府差役征集船只是为运兵,大船和中船买通官府后安然放行。
它们在芦苇茂密的河汊悄悄隐避,小船主唱着歌儿出门哪知这实情。
胥吏昨天接到郡中文书迅如猛虎,他们急挥船桨速摇大橹快似疾风。
到渔村抓个破衣褴褛的船民讹诈,说是他背如土牛能忍受鞭打苦痛。
前面的船只见此情景不再敢行进,知情的老船师凑集金钱前去奉送。
每户人家都不得不耗费十贯钱财,等待官府回复却久久地不见动静。
差役终于发回话来仍收例行费用,另外再上缴户头税用它雇船运兵。
您没见高大雄伟的官船没有用处,它停靠码头上彩旗飘飘鼓乐声声。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濬(1611~1687)
    杜濬,本名绍先,字于皇,号茶村,黄冈(今湖北黄冈)人。明崇祯时为太学生,不得志,乃一心于学问。明亡后寓居江宁多年。家贫,犹志于学。人或欲代之申请免征“房号银”濬耻居官绅之列,断然拒绝。尝劝阻亲友勿仕于清而作“两截人”。性格傲岸,蔑视权贵,有民族节气。晚岁,穷饥自甘,犹无求于人。卒后无以为葬,及陈鹏年知江宁府,始葬于蒋山北之梅花村。有《变雅堂集》。
    其事见《清史稿·杜濬传》。

扬州春

    扬州春,迎春自东郊①。尽道今年官作春,先期三日行催索②。积雪泥深一尺余,倡妇挟瑟乘肩舆③。红妆半露疏帘里,不知颜色还如何④?春日诸官宴彩幄,此曹劝酒须唱曲⑤。请君但听曲,莫听六街三市哭⑥。

[
导读]
    这首诗借描写官吏以“迎春”名义搜取民财供其挥霍享乐的内容,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痛苦,指出了官府大操大办迎春活动所给贫苦百姓带来的痛苦,鲜明地表现出恶官扰民的积极主题。

[
注释]
①迎春:据《礼·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又据黄六鸿《福惠全书·迎春》,其地方官,例于立春前一日,公服率绅、耆、吏、役,鼓乐出迎春牛、芒神于东郊。
②尽道:都说。官作春:官府举办迎春活动。先期:先于迎春活动的时间。行催索:向百姓摊派迎春活动的费用。
③倡妇:歌妓。挟瑟:胳膊下面夹着乐器。瑟: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肩舆: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六朝时盛行肩舆,其制为二长竿,中设软椅以坐人。后上加覆盖遮蔽物,成为轿舆。这两句是说,积雪深达一尺多,道路泥泞,歌妓们胳膊下面夹着乐器坐着轿舆前去。
④红妆:也作“红装”。指妇女的盛装。这里指官府为开迎春会而招来的歌妓舞女。颜色:指女子的容貌。这两句是说,稀疏的帘子间不时露出歌妓舞女们的身形,不知道她们的长相如何,还能称官员们的意吧?此句故设疑问,暗含讥讽。
⑤春日:立春这天。诸:众。彩幄:彩色的丝帛做的篷帐。此曹:这些家伙。指众官吏。曹,辈。劝酒:鼓动人饮酒。
⑥君:指诸官。但:只管。六街三市:唐时长安城中左右有六条大街。《续传灯录·希祖禅师》:“六街三市,遍处庄严。”后多以“六街三市”作为都城闹市的代称。此指闹市中的广大百姓。

[
诗译]
                            扬州的春天已经来到,官吏们迎春要去东郊。
都说今年官府要搞迎春活动,立春前三天已经将费用催要。
积雪很深道路上面都是泥水,挟着琴瑟的歌妓们只好坐轿。
稀疏的帘子后半露盛装舞女,她们的长相是否娇艳而美妙?
立春这天众官吏在彩帐聚宴,这些家伙劝酒还要歌唱舞蹈。
请你们只管放心地欣赏歌舞,别管他满城的百姓哀哀哭叫!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澄之(1612~1693)
    钱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后改名澄之,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末诸生。南明桂王称帝时,授庶吉士,官至编修、知制诰。曾参加反对马士英、阮大铖的斗争。南京被清军攻陷后,曾与钱棅起兵抗清,后又至福建辅佐桂王。失败后,回归故里,筑室田间,自号田间老人,以著书教读终老。有《田间集》。
    其事见《清史稿·钱澄之传》。

催粮行

    催完粮,催完粮,莫遣催粮吏下乡①。吏下乡,何太急,官家刑法禁不得②。新来官长亦爱民,那信民家如此贫③。朝廷考课催科重,乡里小民肌肤痛④。官久渐觉民命轻,耳熟宁闻冤号声⑤。新增有名官有限,儿女卖成早上县⑥。君不闻村南大姓吏催粮,夜深公然上妇床⑦。

[
导读]
    该诗揭露的下层官吏催缴公粮时的种种罪恶。他们打着为官府办粮差的旗号,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而朝廷的刑法制度又无以约束他们,使贫苦农民遭受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剥削,更有这些不法之徒的冠冕堂皇的蹂躏,诗中展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让人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即使有些同情百姓疾苦的官长,也“官久渐觉民命轻,耳熟宁闻冤号声”,更何况黑心恶吏及地方上的黑邦呢!

[
注释]
①完粮:指农民向官府缴纳公粮。莫遣:不要派遣。
②何:多么。太急:太紧。指严酷苛刻。官家:朝廷。禁:约束。
③官长:长官的通称。《墨子·尚贤》:“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那:音nǎ,如何,怎么。
④考课:考验官吏成绩。考课之法始于汉代,见《汉书·京房传》,完备于唐,以后代代皆有,各有定则。催科重:即重催科。意思是说朝廷考核官吏的科目中,督促百姓上缴赋税这一项格外被重视。肌肤痛:指百姓不能完税而遭受酷刑。
⑤官久:做官时间长了。耳熟:指经常听到。宁:岂,怎么能。这两句是说,官当久了,也就渐渐感觉到老百姓的生命不值钱;耳朵听惯了,怎么能够听见老百姓喊冤哀号的声音呢?这里是讽刺庸吏草菅人命,对百姓疾苦充耳不闻。
⑥新增有名:新增加的苛税都有名目。官有限:官府都规定了上缴的期限。卖成:指已经卖给了别人。早上县:赶快到县里去完粮税。
⑦大姓:大户。指有钱有势的地方恶霸。吏催粮:即催粮吏。公然:明目张胆,无所顾忌。上妇床:指强奸穷苦百姓的妻女。

[
诗译]
催促缴粮,催促缴粮,别派催粮的官吏下乡。
官吏下乡,多么严酷,官府的刑法难以约束。
新来的长官也爱百姓,哪相信民家这样贫穷。
朝廷考核时重视催税,乡里的小民挨打受罪。
做官久了渐觉民命轻,耳听惯了哪闻喊冤声。
新税有名目更有限期,卖掉儿女后早缴县里。
                                  您没听说催粮官吏与南村大户,公然奸淫民户的妻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嘉纪(1618~1684)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泰州(今江苏泰州)人。生当明、清易代之际,隐居劳作,终身不仕,生活贫苦而吟啸自若,绝不屈节结交权势人物。有《陋轩集》。
    其事见《清史稿·吴嘉纪传》。

朝雨下

    朝雨下,田中水深没禾稼,饥禽聒聒啼桑柘①。暮下雨,富儿漉酒聚俦侣,酒厚只愁身醉死②。雨不休,暑天天与富家秋③。檐溜淙淙凉四座,座中轻薄已披裘④。雨益大,贫家未夕关门卧,前日昨日三日饿,至今门外无人过⑤。

[
导读]
    这首诗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通过对淫雨中苦乐不同的生活描述,反映了当时的贫富差别和矛盾对立。《论语·季氏》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富悬殊,贵贱对立,这是社会动乱的基本原因,由古及今,概莫能外。

[
注释]
①朝雨下:早晨下雨。没禾稼:家作物被水淹没。饥禽:无处觅食的鸟儿。聒聒:音guō guō,鸟的喧闹声。柘:音zhè,柘树,叶可喂蚕。
②暮:傍晚。漉酒:即滤酒。未经蒸滤的酒,用布或篾器过滤去糟,然后饮用。漉,音lù。聚:聚集;聚会。俦侣:朋友。俦,音chóu。酒厚:指酒醇厚、浓烈。愁:担心。
③休:停。“暑天”句:大热天下雨,是老天赐给富贵人家凉爽如秋的好天气,而穷人为饥饿所困,自然不会去领略凉爽的快意。与:给。
④檐溜:房檐上流下来的雨水。淙淙:水声。凉四座:使酒桌旁的人都感凉快。四座,酒席四向座位上的人。轻薄:指生活放荡、娇气十足的富家子弟。裘:皮衣。
⑤益:更。贫家:穷困人家。未夕:不到天黑。三日饿:指前天、昨天、今天三天没吃东西。至今:到现在。无人过:没人过问。

[
诗译]
                              早晨雨下,田中积水已经淹没庄稼,桑树上的饥鸟叫声嘈杂。
                              傍晚下雨,富人滤酒邀请朋友相聚,美酒醇厚只怕醉死过去。
                              雨不停止,天给暑季的富人送凉意;
                              檐流水淙淙满座爽快,座上纨袴都已穿上皮衣。
                              大雨更急,穷人天没黑就关门休息,
                              已经连续三天没有饭食,到现在在门外也无人搭理。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彝尊(1629~1709)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 ,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应博学鸿词试,授翰林院检讨,不久入值南书房,出典江南省试。曾参与纂修《明史》。罢归后,专意著述,其诗词并负时誉,为浙西词派之祖。有《曝书亭集》。
    其事见《清史稿·文苑·朱彝尊》。

马草行

    阴风萧萧边马鸣,健儿十万来空城①。角声呜呜满 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②。阶前野老七十余,身上鞭朴无完肤③。里胥扬扬出官署,未明已到田家去④。横行叫骂呼盘飧,阑牢四顾搜鸡豚⑤。归来输官仍不足,挥金夜就倡楼宿⑥。

[
导读]
    这首诗通过对官府派差征收马草情形的描绘,深刻地表现了统治者横征暴敛所给贫民百姓造成的巨大痛苦,真实地反映了下层小吏抓鸡赶猪、鱼肉乡民的恶行,并对他们的荒淫生活进行了揭露。行,诗歌的一种体裁。

[
注释]
①阴风:北风。萧萧:风声。边马:守卫边关的战马。健儿:军中勇士。十万:泛指数量极多。空城:因生民因顿、诸业凋弊,整个城市显得空荡荡的。
②角声:号角发出的声音。呜呜:象声词。指号角发出的低沉声。张灯:陈设灯火。征:征集。马草:指有关马草的赋税。
③阶:指官府大堂的台阶。野老:乡野老农。梁人丘迟《旦发渔浦潭》:“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朴:通“扑”,打。无完肤:没有完好的皮肤。
④里胥:古代的乡吏。又叫里宰、闾胥。也泛指衙役。扬扬:得意的样子。官署:同“官局”。官设机构。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未明:天还不亮。田家:农民家里。
⑤盘飧:盘中的食物,此指饭菜。飧,音s‘n。阑牢:关养牲畜的地方。阑,同“栏”。豚:音t’n,泛指猪。
⑥输官:献官。指回到衙门后将搜集上来的钱交了差。输,缴纳、献纳。仍不足;仍觉得没有满足自己有欲望。挥金:挥霍金钱。这里暗示里胥下乡除收缴赋税外,对田家有额外盘剥。就:到。倡:通“娼”。就倡楼宿,是指里胥的嫖娼生活。

[
诗译]
萧萧北风传来边马嘶鸣,十万健儿来到这座空城。
满街都是呜呜号角声音,县官张灯征集马草费用。
台阶前的老农七十余岁,全身被毒打得皮肤不整。
里胥意气洋洋走出官署,天还未亮便到农民家中。
横行叫骂让人供应食物,亲自到栏厩里抓鸡赶猪。
回来交差以后欲望不减,花大钱跑到妓院里住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大均(1629~1696)
    屈大均,原名绍隆,字介子,一字翁山,番禺(今广东番禺)人。早岁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中年还俗。曾从桂王抗清,并交结顾炎武、朱彝尊等人,遍游燕、秦、齐、晋诸地,进行抗清活动。后避居江、浙,终老山林。有《道援堂集》、《广东新语》等。
    其事见《清史稿·屈大均传》。

民  谣

白金乃人肉,黄金乃人膏①。使君非豺虎,为政何腥臊②。

[
导读]
    这首诗是对贪官污吏的愤怒声讨。《后汉书·仲长统传》引仲作《理乱篇》曾说:“使饿狼守庖厨,饥虎牧牛豚,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意思是说让贪官污吏做官,无疑给了他们一个蚕食鲸吞的机会,他们会对生民敲骨勒髓,因公肥私。而作者直言明喻,将黄金、白银与人膏、人肉并列而言,其形之惨然、其意之深刻,比仲作更让人触目惊心!后两句欲扬故抑,将这些不施仁政、不懂仁政的人间饕餮一并指斥、痛骂,使“官吏就是豺狼”的主题得到有力的坐实。诗题作“民谣”,使诗歌的社会性、思想性得到了更广泛的延展,这就使得这首诗歌在历代反贪、廉政的诗歌画廊里具有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
注释]
①白金:银。《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乃:是。人膏:人的油脂。
②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的兼称,清时府、道长官也叫“使君”。非:不是。为政:处理政务。《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何:多么。腥臊:臭恶的气味。《国语·周语〈上〉》:“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这两句是说,使君又不是凶狠、贪婪的豺虎,主持政务怎么有这样的臭恶味呢?言外之意,使君就是豺虎。

[
诗译]
银子就是人肉,金子就是人油。
使君不是豺虎,主政多么恶臭!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荦(1634~1713)
    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绵津山人,商丘(今河南商丘)人。顺治四年(1647),应诏以大臣之子列侍卫。康熙三年(1664)授黄州通判。累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有《西陂类稿》、《绵津山人集》等。
    其事见《清史稿·宋荦传》。

邯郸道上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①。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②。

[
导读]
    邯郸自秦汉时便是黄河北岸最大的商业城市。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作者身行邯郸古道之上,眼见熙来攘往的人流,想到卢生祠人头攒动、跪拜上香的情景,写下了这首意味深长的诗。
    卢生之典初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之“卢汾梦入蚁穴”,后改入于刘义庆《幽明录》之“焦湖庙祝”,唐人沈既济妙笔生花,据此写成《枕中记》,黄梁一梦的故事最终定型:卢生在邯郸旅店遇见道士吕翁,道士闻卢生叹息自己不得志,便送他一个枕头,卢生枕之而眠,梦中做了高官,娶妻生子,享尽荣华富贵。哪知一觉醒来,睡前店家蒸上的一锅黄米饭还没有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梁梦”,比喻梦想一场空。清时,邯郸城北有吕仙祠和卢生祠,而那些追拜名利之徒不去求吕仙,反而拜倒在卢生神像前乞求升官发财,可谓是“病”急乱投医了。
    该诗以幽默的笔调表现了一个冷峻的主题:追名逐利终是黄梁一梦。

[
注释]
①秋声:指秋天的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潦:积水。这两句是说,走在邯郸道上。秋声四野,一派肃杀;古树摇风,荒祠凄凉,一汪积水也显得格外清冷。
②往来名利客:来来去去追求名利的人。《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满身尘土:形容对名利痴述程度之深。拜卢生:对着卢生的神像顶礼摩拜,祷求名利。

[
诗译]

邯郸路上又听四野一片秋声,古树苍老祠庙荒芜积水清冷。
来来往往多少追求名利之人,满身尘土急不可待跪拜卢生。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慎行(1650~1727)
    查慎行,字悔余,号初白,初名嗣琏,字夏重,海宁(今浙江海宁)人。曾受学于黄宗羲,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举人特赐进士出身,官翰林院编修。雍正五年(1727),其弟嗣庭遭文字狱,牵连全家,庭死狱中,枭首戮尸,次弟嗣瑮流放陕西,慎行侥幸获释,不久郁郁而终。
    查慎行早年曾从军西南,屡随康熙帝出行,足迹几乎踏遍中国,他对民生疾苦、国政弊端多有了解。有《敬业堂集》。
    其事见《清史稿·文苑·查慎行传》。

鱼苗船

几片红旗报贩鲜,鱼苗百斛楚人船①。
怜他性命如针细,也与官家办税钱②。

[
导读]
    这首诗写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客居九江之时。官府赋税多如牛毛,且百姓生计无着,动辄交税。诗中写道几个楚地渔民捕了些鱼苗准备回家放养,官差发现后硬说他们是贩卖水鲜的小贩,逼其交税。“自古未闻屎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苛捐杂税到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地步,再加上官风败坏,恶吏横行,哪里还有贫苦百姓的活路!

[
注释]
①几片红旗:指巡河差役插在船头的旗帜。报:禀告。差役禀报收税的官吏。贩鲜:贩卖时鲜的水产品。百斛:泛指很多筐。斛,音hú,古时一种量器。楚人;楚民。这两句是说,巡河的差役赶来向官吏禀告,说是发现了贩卖水鲜的人,原来是楚地几个渔民捕了很多筐鱼苗准备回家放养。
②怜:可怜。办:办理。这两句是说,可怜他们捕的全是些细小如针的鱼苗,可官府的人也要逼着交纳贩卖水鲜的税。

[
诗译]

巡河差役禀告有人贩卖水鲜,原来是楚民装运鱼苗的小船。
可怜都是些细小如针的鱼儿,官吏却硬逼着他们交纳税钱。
珠江棹歌四首(其四)

米价高于珠价无?就船剖蚌换青蚨①。
近来官长清如水,不是珠池亦产珠②。

[
导读]
    这首诗写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的广东。珠江是位于广州市西南的一条大河。棹歌,也就是渔歌。作者在这组诗的第一首中说:“一生活汁水边多,不唱樵歌唱棹歌。”这首棹歌,讽刺了长官的贪婪、无能所给渔民带来的生活的痛苦,暗示出革除弊政的良好心愿。

[
注释]   
①高于:比……贵。珠价:珍珠的价格。就船:把船靠过去。剖蚌:剖开蚌壳,取出珍珠。青蚨:本是昆虫名。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十三云:“南方有虫,名■(左“虫”右“敦”、左“虫”右“禺”),一名■(“鲗”的“鱼”换成“虫”旁)蠋,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味辛美可食。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后因以称钱曰青蚨。这两句是说,米价比珍珠的价格还贵,为了活命,不得不把船靠过去,捞起河蚌,剖壳取珠,好去换钱买米。
②官长:长官的通称。清如水:形容清政廉洁,不贪一分一毫。此是反语。珠池:广东合浦县古来盛产珍珠,有“珠池”之称。该句是用“珠还”之典。据《后汉书·孟尝传》载,后汉时前任合浦太守贪得无厌,采取无度,珠畏其贪,皆移转他处,孟尝到官后,改革吏弊,滋养生民,不到一年,去珠复还。此正典反用,意在讥刺。这两句是说,近来,广州的行政长官清廉如水,就连原来不出产珍珠的地方也出产珍珠了。

[
诗译]

现在珠价是否比米价还贱?靠过船去剖蚌取珠把钱换。
长官近来据说是清廉如水,不能养珠之处也有珠出产。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执信(1662~1744)
    赵执信,字伸符,号秋谷,又号饴山,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官至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是王士禛的甥婿。因于佟皇后丧葬之“国忌”期间(1689)观演《长生殿》被革职,坐废终生。有“狂士”之名,曾著《谈龙录》以指讥王士禛之“神韵”说,诗多反映现实生活。有《饴山堂集》。
    其事见《清史稿·文苑·赵执信传》。

道旁碑

    道旁碑石何累累,十里五里行相追①,细观文字未磨灭,其词如出一手为②。盛称长吏有惠政,遗爱想像千秋垂③。就中行事极琐细,龃龉不顾识者嗤④。征输早毕盗终获,黉宫既葺城堞随⑤。先圣且为要名具,下此黎庶吁可悲⑥。居人遇直聊借问,姓名恍惚云不知⑦。住时于我本无恩,去后遣我如何思⑧?去者不思来者怒,后车恐蹈前车危⑨。深山凿石秋雨滑,耕时牛力劳挽推⑩。里社合钱乞作记,兔园老叟颐指挥(11)。请看碑石俱砖甃,身及妻子无完衣(12)。但愿太行山上石,化为滹沱水中泥(13)。不然道旁隙地正无限,那免年年常立碑(14)。

[
导读]
    这首诗写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当时,作者任山西乡试的主考官来到太原,乡试结束后,从太原南下,经太行山区,回故乡山东探亲。作者行经太行山一带时,看到沿途“思政碑”及多,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诗。
    思政碑又叫去思碑,或叫德政碑。它本是地方长官离任后,地方绅士为颂扬其政绩而立的纪念碑,李白就曾为虞城县的李县令撰写过去思颂碑文。所以,立去思碑本来是为了表彰那些勤政爱民的清官廉吏的。没想到,一些庸官俗吏及拍马溜须之徒,却弄虚作假,邀取美名,甚至因此敛钱伤农,祸害百姓。这首诗以其犀利的语言,对比的手法抨击了这种造假的恶政之风,鞭挞了那些无德无恩于百姓却想方设法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民贼,对百姓的苦难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
注释]
①何:多么。累累:连续不绝的样子。相追:指一个接着一个。形容去思碑极多。
②磨灭:消失;湮灭。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其词:碑上的文字。指内容都是颂扬之词。
③盛称:极力称赞。长吏:泛指行政长官。《汉书·景帝纪》:“中元六年诏:‘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惠政:即惠化,仁政。惠,仁爱、宽厚。《书·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遗爱:指遗留及于后世之爱。《汉书·叙传》:“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余思。”想像:犹想见。屈原《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这两句是说,那碑上的文字都是在极力称赞这些行政长官施行仁政,有德于民,人们将千秋万代地怀念他们。
④就中:其中。行事:所做的事情。琐细:繁碎,细小。龃龉:音jǔ yǔ,本指牙齿参差不齐,比喻抵触、不合。识者:有识别能力的人。嗤:讥笑。这两句是说,其中所写的事迹都很繁碎,有些内容前后不合,漏洞百出,也不怕有识别能力的人讥笑。
⑤征输:税赋征收。征,取、抽税。输,献纳。特指纳税。毕:结束。黉宫:学校。元人洪希文《踏莎行·示观堂》:“郡国兴贤,黉宫课试,书生事业从今始。”葺:修建。城堞:城上女墙。泛指城墙。这两句是说,税赋早已经及时征收上来,滋扰乡里的窃贼也终于被抓获;学校已经修缮一新,紧接着又维修了城墙。这些都是碑文上面所罗列的地方行政官员的所谓政绩。实际上,以上这些本是他们应尽的份内之事,不料现在却成了官员们往脸上贴金的依据。作者字里行间,暗含讥讽。
⑥先圣:古代的圣人。指孔子。且为:况且成了。要:求取。黎庶:平民百姓。吁:音xū,叹词。这两句是说,圣人立国安邦的道理都成了这帮人邀取令名的工具,那些下层百姓的遭遇更让人可悲可叹了。
⑦居人:当地人。遇直:即使遇到。直,即、即使。聊:姑且。借问:向人寻问。恍惚:又作“恍忽”。隐约不清,难以捉摸和辨认。云:说。这两句是说,即使你恰巧遇到一个当地人,你问他碑文上的官吏的名子,他也都茫然不知。
⑧住时;指长官在该地做官时。遣:使:令。这两句是以“居人”的语气写:他在这儿做官的时候对我本来就没什么恩惠,他现在走了,怎么能让我思念他呢?
⑨来者:指新上任的长官。蹈:踏。原来的长官走了,老百姓并不怀念他,但新继任的长官却对百姓的“不思”行为大发雷霆,逼着人们一定要为前任建一座去思碑,因为他担心自己日后也会受到百姓的冷遇。“后车”句是比喻说法。
⑩凿:开。劳:夺取。挽推:拉推。指耕作。挽,牵引、拉。这两句是说,秋雨绵绵,道路泥滑,还要到山里开凿建碑的石头,牛拉人推把它运来,百姓连秋季收、耕的农活都耽误了。
(11)里社:本指乡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这时泛指村子里。合钱:凑钱。乞:求请。作记:写碑文。兔园: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的园囿。据《史记·梁孝王世家》言,武好宫室园囿,于是筑东苑,作为享乐和招纳宾客的场所。《三辅黄图》、《西京杂记》均作兔园。唐时,蒋王李恽命僚佐杜嗣先仿效应试科目的策问,编写了一本习题集,恽是太宗之子,因取汉梁孝王的兔园为名,称《兔园策》。当时的士大夫以其内容浅陋、是启蒙性读物,多所讥之。兔园老叟,即指迂腐浅陋的乡村塾师。颐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形容人的傲慢无礼。颐,音y&#352;。挥:本指舞动,这里指挥毫,谓书写。这里是说,村里人凑钱求人作一篇碑记,那村里的塾师尽管浅陋迂腐,但写碑文时仍是十分傲慢无礼。
(12)俱:都是。砖甃:用砖砌成的碑亭。甃,音zh&#144;u,本指井壁,后人砖砌物皆称“甃”。及:和。妻子:指妻子与子女。完衣:完整的衣服。这两句是说,请看这每座石碑皆有用青砖成的碑亭,可那些砌亭的村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
(13)但愿:只希望。滹沱:河名。出山 西繁峙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于献县和滏阳河汇为子牙河,经天津,会北运河入海。这两句是说,只希望太行山上的石头都变成滹沱河中的污泥。
(14)道傍:靠近路边。傍:依靠、靠。隙地:空地。那:怎么;哪里。这两句是说,如果不这样,那靠近路边的空地还非常多,难免年年还要立碑建亭,怎能有个止尽呢!

[
诗译]
道旁的思政碑怎么这样多,十里五里间一座接着一座。
细看碑上文字还没有磨灭,上面的语句都像一人所作。
极力颂扬长官能施行仁政,想让遗留的恩德千秋传颂。
其中记述的事件繁多细碎,矛盾之处也不顾识者讥讽。
税赋早已征收盗贼终入监,学校已维修又把城墙修缮。
先圣教诲都成了求名工具,下面的黎民更是可悲可叹。
即使向遇到的当地人寻问,碑上的姓名他们茫然不知。
在任时对我们就没有恩义,离任后我们对他哪有追忆?
不去建碑新长官就会发火,他担心自己日后也受冷落。
秋雨路滑还要到深山开石,牛拉人推为这事误了农活。
全村人凑集钱央求人作记,老村究虽浅陋也傲气十足。
请看碑亭都是用青砖砌成,百姓没一人有件完整衣服。
只希望太行山上所有顽石,都能变成滹沱河底的污泥。
不然靠近路边的大片空地,难免年年还会有碑亭设立!
寄洪昉思

垂堂高坐本难安,身外鸿毛掷一官①。
独抱焦桐俯流水,哀音还为董庭兰②。

[
导读]
    康熙二十八年(1689),国子监生洪昇招集伶人在宅中演唱自己所创作的戏剧《长生殿》,时值佟皇后丧期,给事中黄仪弹劾洪昇等于“国恤”间观剧为“大不敬”。洪昇被革除太学生资格,赵执信也因前去观剧被免职。数年后,他给隐居故乡的洪昇写了这首诗。
    全诗表达了鄙弃功名富贵的旷达襟怀,及看重朋友情谊的热切心情,显示出与龌龊的官场彻底决绝的人生态度。昉思,洪昇的字。

[
注释]
①垂堂:堂屋檐下。因檐瓦落下可能伤人,比喻危险的境地。秦汉时就有“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的谚语,《史记·袁盎传》也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说法。这里以“垂堂”比喻官位。高坐:也作“高座”,犹言上座。鸿毛:鸿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战国策·楚》:“今夫横人  口利机,上干主心,上牟百姓,公取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掷:抛弃。这两句是说,身居官位,本来就难以平安,赞善的官职本来就是身外之物,抛弃了它,就像失去一片鸿毛那样不值一提。这既是自励,也是勉励洪昇。
②焦桐:即焦尾琴。据《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cuàn)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俯:低头。流水:用高山流水的典故。《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里是借此表示与洪昇的知音之情。哀音:哀伤的曲调。董庭兰:唐时有名的乐工,精于琴瑟。常出入肃宗时名相房琯府中。事见《旧唐书·房琯传》。这里借董庭兰比洪昇。王士禛以为作者比说不妥,不该将自己置于房琯的地位,曾写诗嘲讽说:“君是开元房太尉,一生留得董庭兰。”其实作者仅是借董庭兰之故事说明自己与洪昇的友情之深,不见得就有自诩之意。

[
诗译]
高居官位本来就难以平安,抛弃官职如丢根鸿毛一般。
独抱焦琴弹一曲高山流水,只有知已才听出曲调哀婉。
氓入城行
   
    村氓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①。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②。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③。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④。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⑤。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城中死⑥。一呼万应齐挥拳,胥吏奔散如飞烟⑦。可怜县令窜何处?眼望高城不敢前⑧。城中大官临广堂,颇知县令出赈荒⑨。门外氓声忽鼎沸,急传温语无张皇⑩:“城中酒浓馎饦好,人人给钱买醉饱(11)。”醉饱争趋县令衙,撤扉毁阁如风扫(12)。县令深宵匍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13)。诘朝氓去城中定,大官咨嗟顾县令(14)。

[
导读]
    这首诗作于康熙六十年(1721),作者寓居苏州时。农民由于天灾,生计已变得异常艰难,县令不仅不知道体恤百姓,却借“赈荒”之机,下乡敲骨吸髓。农民忍无可忍,群起暴动。“官逼民反”的道理在这里得到了形象的体现。

[
注释]
①村氓:乡下农民。氓,音ménɡ。终岁:一年到头。逢:遇见。县令行:县令出行。
②犹自可:还勉强过行去。意即不是最糟的事。莫见:不敢见。当衙:正在衙门里升堂。此是言其盛气凌人。据案坐:靠着案桌而尘。案,长形的桌子,这里指衙门里官员坐堂理事的公案。
③但闻:只听。喧轰:县官下乡时随行衙役的吆喝声。来向村:向村中走来。
④锒铛:音láng dāng,拴锁囚犯用的铁锁链。杻械:刑具,手拷脚镣。杻,音chǒu。《新唐书·刑法志》:“死罪校而加杻。”青盖:青色的车篷。代指车。盖;车篷。旧时官员出行必张盖。县令品级低,服色用青,所以张青盖。狼顾狐嗥:形容县令一行野兽一样的神态、声音。狼顾,狼行时常常回头,防止来自后面的袭击,此指官差衙役左顾右盼,像搜索猎物而又担心别人偷袭他的狼一样。嗥:音háo,野兽吼叫。怖杀人:吓死人。这两句是说,众衙役手持各种刑具跟在县令车后,他们野兽一般地左顾右盼、不停吼叫,真是能把人吓死。
⑤鞭笞榜掠:都是拷打人的刑罚。笞,音chī,用竹板或荆条抽打人。榜:捶打。掠,拷打。这两句是说,动用各种刑具,不停地拷打农民。血相视:带泪相看。血,指泪。汉李陵《答苏武书》:“战士为陵饮血。”注:“血,即泪也。”
⑥官私计尽:无论向官府恳求,还是托私人讲情,都无济于事。生无路:没有活路可走。却就:还是到。城中死:即到官府去与之拼命。
⑦“一呼”句:形容众多村民团结一致,响应暴动的号召。胥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和衙役。奔散:奔跑散去。这句是说县令的随从们都很快跑得无影无踪了。
⑧窜:逃跑。高城:指高高的城墙。这两句是说,可怜县令逃到了什么地方?只见他眼巴巴地望着高高的城墙,不敢回到城里来。
⑨大官:指同在这一城中的知县的上级长官。广堂:官署大堂。过去省、府、县的治所有设在同一城中的。颇知:深知;很了解。赈荒:发放粮款救济灾荒。由此可知,县令是在赈荒中因贪脏枉法而激起民愤的。
⑩鼎沸:人声嘈杂,如鼎中之水沸腾。鼎,古代饮器。温语:温和的语言。无;勿。张皇:惊慌。是说大官传下温和的话来,叫下面不要张皇失措。
(11)酒浓:酒质醇厚。馎饦:音bó tuō,一种汤煮的面食。《齐民要术·饼法》:“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买醉饱:买酒食给农民吃饱肚子。这两句是说,大官吩咐下来,城中有的是好酒、好饭食,发钱给大家,吃个酒醉饭饱就没事了。这是城中的大官为避免事态扩大、冲击了自己而用的软招子。
(12)趋:跑向。扉:门。阁:闺中小门,指内室。这两句是说,暴动的农民并未上当,他们吃饱喝足之后,争先恐后拥进县衙,像一阵风一样拆掉大门,捣毁住房,将县衙砸了个落花流水。
(13)深宵:深夜。匍匐:爬行。奴颜囚首:蓬头垢面,像个奴才、囚犯似的。销凶威:威风扫尽。
(14)诘朝:第二天早晨。诘,音jié。咨嗟:音zī jiē,叹息,无可奈何的样子。顾;回看。这两句是说,第二天早晨,暴动的农民已经离开,城中安定下来,大官看着县令直叹息。

[
诗译]
村民一年到头都不进城,进城后怕巧遇县令出行。
遇到县令出行也还将就,千万别看到他升堂办公。
只听他坐衙审案已魂动,更何况喧嚣吆喝来村中。
车后跟着拿刑具的衙役,野兽般吼视着把人吓死。
严刑拷打一个接着一个,家家老少全都含泪相视。
公私计尽也没寻到生路,不如进城拼个死活高低。
大家一呼万应齐挥铁拳,小吏衙役飞烟一样逃散。
可怜县令逃到什么地方?眼望高高城墙不敢向前。
城中大官来到官署大堂,他深知县令去赈济灾荒。
门外传来百姓喧闹叫喊,急传软话让人不要慌张:
“城里酒味醇厚馎饦也好,人人发钱你们喝醉吃饱。”
酒足饭饱争着冲向县衙,一阵砸门捣房如同风扫。
深夜里县令才爬着回城,蓬垢如囚再无往日威风。
早晨百姓离去城里安定,大官看着县令叹息声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5 01:24 , Processed in 0.07545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