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98|回复: 1

诗词别裁浅谈--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3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裁浅谈 别裁的意思就是特别的体裁。是古时文人墨客利用汉语的独特魅力,创造出的一些富于技巧、饶有趣味的独特的诗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大类型:谐趣诗词和别体诗词。历朝历代均有不少佳作出现,尤以诗为最多,词也时有妙品出现。因此一般就简称为谐趣诗和别体诗。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谐趣诗通常浅显直白、通俗易懂,别体诗大多构思精妙、表现独特。谐趣诗以趣胜,别体诗以巧称。
谐趣诗又分两大类:戏谑诗、打油诗。
别体诗也含两大类:修辞独特类、表现独特类。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有别于正统诗歌和传统诗歌。正统诗歌思想内容要求庄重严肃,所谓“文以载道”、“诗言志”,后者则追求谐趣,或者是寓庄于谐;前者尚“雅”,所谓“温柔敦厚”、“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只有这样才能登大雅之堂。后者则大多比较通俗、俚俗、浅俗;前者贵“曲”,表达方式讲究含蓄,后者往往比较直白;前者要求合乎格律,后者在格律上往往不太讲究。
正因为如此,尽管这几类诗歌也曾置身庙堂唱和、樽俎应对、科举命题和书斋雅会,但在传统诗学中却一直被斥为“本体不雅、其流易弊”,历来难入正统诗家法眼。如 “戏谑体”,元好问《论诗绝句》第二十三首云:“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明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也说:“虽含讽喻,实则戏谑,盖皆以文滑稽尔,不足取也。” 又如别体诗,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谓之“终非诗体之正”。至于打油诗就更不用说了。如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论词》中说:”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极是恶境界,白亦喜之,何也?风雅不复论矣,张打油胡钉铰,此老便是作俑。”
在近代兴起的文学史研究中,宋元戏曲曾因“托体稍卑”,而被后世儒硕“鄙弃不复道”。后经王国维首事梳理研析,揭秘探幽,宋元戏曲始得在文学史有一席之地。对戏谑诗、打油诗和别体诗,我们也大不必拘泥于传统诗学旧章。
其实,这几类诗歌从“俗文学”的角度看,都很有文学价值。事实上,它们雅俗共赏、流播众口,其魅力或许并不下于典雅的传统诗歌。

别体诗,又称异体诗、怪体诗、杂体诗。这些诗多把字形、句法、声律和押韵、格式加以特殊变化,成为独出心裁的奇异之作,一般带有文字游戏性质,要求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如果说诙谐诗和打油诗是靠谐趣,好玩好笑,构思出人意表之外而取胜,那别体诗则是以奇绝、怪异、遣词造句的精巧取胜。
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说:按诗有杂体:一曰拗体,二曰蜂腰体,三曰断弦体,四曰隔句体,五曰偷春体,六曰首尾吟体,七曰盘中体,八曰回文体,九曰仄句体,十曰叠字体,十一曰句用字体,十二曰藁砧体,十三曰两头纤纤体,十四曰三妇艳体,十五曰五杂俎体,十六曰五仄体,十七曰四声体,十八曰双声叠韵体,十九曰问答体,皆诗之变体也。
实际上可以归为杂体诗类的远不止上述这些,诸如宝塔诗、剥皮诗、藏头诗、拆字诗、叠字诗、顶真诗、集句诗、离合诗、连环诗、谜语诗、逆挽诗、十七字诗、数字诗、同旁诗、镶嵌诗、音韵诗、增减诗、专名诗、一韵诗、辘轳诗、八音歌诗、绝弦体诗、百年诗、神智体诗等有四十多种。
总的来说别体诗,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修辞独特类,是指采用独特的修辞手法创作的诗词,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上。比如拗体,是一种专用拗句写律诗的体式。杜甫倡以拗句写诗,形成独特风格,至宋黄庭坚专写拗体,崇尚艰涩拗曲,形成了所谓的“江西诗派”。
再比如蜂腰体,是指律诗中仅一联对仗,一般用在颈联,颔联则不用,谓其腰细,“若已断而复续也”。这些别体诗不很多见,但一出必是佳作。有的修辞手法却使用的很多,譬如回文、藏头等等。
别体诗中还有一种是表现独特类。即是指采用独特的表现形式来创作诗词,主要体现在诗词的体裁格式的奇特上,换句话说,就是看起来不象诗的诗。
通常的诗都是三、五、七言、偶尔会有四、六言(骈文不是诗,是文),而且诗的每句的字数是一样的,词的字数也会根据词牌,每句有固定的字数。但表现独特类的诗词字数和排列却和一般诗词完全不一样。常见的有十七字诗和宝塔诗等等。
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别体诗的分类和格式(不是我收集的,我只是整理、修改了一下):
一、音韵系列:充分利用汉字独有的一字一音的特点。
1、福唐体,即独木桥体,又叫独韵诗,一字韵诗。每句韵脚用同一个字。         
2、柏梁体,每句七言都押韵的,全篇不换韵,称为柏梁体。
3、间韵诗(变体诗) 又称平仄两韵诗、平仄通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4、转韵诗,转韵,就是换韵,在一首诗歌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求连续转换若干韵。韵脚平仄交替。
5、促句诗,转韵诗的一种,不拘平仄,以三句一转韵。
6、倒押前韵诗,用于和诗,一个不少地照用原诗人的韵字,顺序则由尾字依次到首字。                 
7、犯韵体, 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每句首字与本句末字押韵,便称为犯韵体。
8、短柱体, 一句中或两韵、或三韵的叫短柱体。
9、四声诗,每句诗用同一种声调的字写成的组诗。有全平、平上、平去、平入等。古诗中也有句全平、一句全仄(含上、去、入三声)的。可分为全平诗、全仄诗、五平五仄诗。五平五仄诗,是单句一个声调,偶句为另一个声调。                                      
10、双声诗,又叫吃语诗、口吃诗。双声诗要求诗的各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                                         
11、叠韵诗,全诗各句所用的字的韵部均相同的诗。                     
12、双声叠韵诗,每句都有双声字或叠韵字的诗。                  
13、拟音诗,以自然界各种声音,来表诗人心中之情之意。
14、风人诗,谐音诗与谐音双关诗,利用同音假借字作文学的隐语。                  
15、声韵诗,分声母诗、韵母诗、反切诗。①声母诗,诗句的字的声母正好是拼音声母数。②韵母诗,诗句的字的韵母正好是拼音韵母数。③反切诗,又叫切语诗,用古代反切注音的方法,诗句中两字反出一字,诗表层一个意思,反出的话还有一个意思。  
二、嵌名系列:原则是“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所嵌的字字面意义与诗中意思一样的,便不能称之为体,起码也不能算别体诗。
16、嵌字诗,广义的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17、藏头诗,本来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今天称为半字顶真诗。现在我们说藏头诗是指嵌字诗中嵌于句首(“鹤顶格”)的诗。  
18、天干地支诗,分两种,一种是天干诗:将十天干的名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全诗十联,二十句。一种是地支诗:将十二地支的名字冠于诗每联首句第一字,字意融于句中,形成杂体诗特定格式。
19、药名诗,药名诗是在诗中嵌用中药名,联缀成篇。
20、针穴名诗,以针炙名联缀成诗。  
21、卦名诗,就是每句诗中嵌用《周易》六十四卦名中的一个卦名,联缀成篇。  
22、龟兆名诗,是指将解释卦象意义的词语隐藏在诗句中。  
23、相名诗,是将相术之名嵌用于诗中。  
24、星名诗,是将星辰名嵌用于诗句中。  
25、节气名诗,是将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名嵌用于诗中,联缀成篇。  
26、动植物名诗,将禽名和兽名和草名和树名等动植物名分别嵌于诗中,联缀成篇,有的用本义,有的语意双关,有的巧用别名。  
27、姓名诗,每句都含有人的姓名。  
28、地名诗,是将郡国名、州名、县名、道里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嵌于诗中,假借词意,联缀成篇。  
29、宫殿屋名诗,每句嵌入建筑物名称。
30、车船名诗,是把车名、船名分别嵌用于诗中。  
31、围棋名诗,就是将围棋的一些别名嵌用于诗中。  
32、象棋名诗,就是将象棋的一些棋名和术语嵌用于诗中。
33、歌曲名诗 词牌名体词曲名诗,是将乐府歌名、词牌名、曲调名等嵌用于诗词中,联缀成篇,而词义双关。  
34、戏目名诗,是将戏目名嵌用于诗中。  
35、四季诗,也称四时诗,实为四时诗的一种变化体,是将“春”、“夏”、“秋”、“冬”四个节的名字顺序嵌用在一首诗中,每句诗的内容符合各个季节的特点。  
36、四色诗也称四色咏,五言四句,偶句押韵.每句诗嵌入一种颜色的名称,共四句,就有四种颜色,因此叫做“四色诗”。也有分四段,一段描写一色的。  
37、五行诗,就是将五行五字嵌入诗中,别行组词,别作他义,联缀成篇。
38、六甲诗,就是将六十甲子的数字嵌入诗中,仅借用字面,而另行组词,缀联成诗。
39、六府诗,五言十二句,“六府”的次序为:水,火,金,木,土,毂。将此六字依次嵌于单数句句首,偶句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入韵与否皆可。
40、八音诗,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代表八种乐器。八音诗就是将八音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
41、十二属诗,即十二生肖诗,也称“十二辰诗”、“十二神诗”。把十二生肖顺序嵌用于诗中。
42、数字诗,嵌名诗的一种,每句都嵌同一个数字,如果嵌在首位的则为同头数字诗。  
43、数名诗,是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用于诗句中,连贯而成的诗,也有用到千、万的。现在一般也称数字诗。
三、结构系列  
(一)、限定格式填空型
44、两头纤纤诗,四句七言,每句前四字描绘事物特点,后三字描绘事物名称。这是一种填空体,每句填三个字。两头纤纤,半白半黑 ,腷々膊々 ,磊磊落落 。
45、五杂俎诗五杂俎或做五杂组,三言六句, 以首句名篇。偶句押韵.其内容多寄予哲理。一、三、五句与《古五杂俎》同,唯更改二、四、六句。这也是填空式的诗体:五杂俎, 。往复还,。不获已,。  
46、三妇艳,五言六句。大妇 。中妇 。小妇 。 。良人 。 。良人也可用丈人、丈夫、众人、上客、佳人等
47、尔汝歌,五言四句,每句有汝。
48、一半儿,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与词牌《忆王孙》相仿,惟末句七字增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故名【一半儿】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曲中多用此格。×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
49、自君之出矣诗,五言四句或四句以上,也可写若干首。第一句一定要是“自君之出矣”。
50、四愁诗,共四首,每首都以“我所思兮在×× 开始,而以“何为怀忧心 ××”作结,故称“四愁”。
51、五噫诗
52、六忆诗
53、十索诗
54、十离诗
(二)、限定段落与内容
55、诸言体又叫诸意体、诸语体,凡描写情态之辞皆可自为一体格。常见有:了语、大言、小言、乐语、滑语、馋语、醉语、安语
56、反义词诗,每句都有反义词。
57、五更诗,把一更至五更发生的事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分别描述成篇构成连章组诗。  
58、十二时诗,就是将十二时的名目冠于句首,它与表达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但据以押韵而已。  
59、禁体诗,即指赋诗时,预定不准犯某某等字之诗。因诗家以体物为工巧,废而不用,视同禁例,有如徒手相搏,不持寸铁。后遂以禁体诗为白战。  
60、七哀诗
61、百年诗,十年为一章,共十章。
62、广告诗  
四、利用材料系列  
(一)、引用类
63、集句诗就是全用前人诗句词句杂缀成诗。  
64、集句词就是全用前人诗句词句杂缀成词。  
 楼主| 发表于 2010-6-3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改造类 65、剥皮诗,也称“拟古诗”,是一种仿造诗,即旧瓶装新酒。此体有时被冠以【拟】或【赋得】之名。其形式是步前人诗体,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颠倒、删除、增添或改动几个字,甚至沿用部份诗句。其内容则以各个时期的生活画卷为基础,使诗作产生新意,用调侃嘲讽口气,妙趣横生,达到发泄或鞭挞的目的。   减字剥皮诗   加冠诗   添脚剥皮诗  66、櫽括体,就前人诗文的内容剪裁改写而成。  67、逐字替换诗,把原诗逐字用同义字代替,形成一首新诗。  (三)、兼收类 68、藏诗体对联(“联绝连环体”) ,对联的下联作为绝句诗的首句,第二句则从下联第四字读起再接上联头三字,上联作第三句,第四句从上联第四字读起再接下联头三字,全诗结束。这是从十四字回转回文诗(十四字脱御连环诗)改造出来的,先把这十四个字编成对联,再按十四字回转回文诗读法来读。 69、诗改词,通过句读把诗读成词,偶尔可加减个别字。近似櫽括体,但有异。櫽括体作了较大的文字改动,诗改词在文字上基本不变。  70、诗词包含体,是诗同时也是词,只须改变句读。诗改词也属此类,只是诗词包含体是作者本人构思出来的,诗改词则是别人改原作。  71、中西合璧诗,每句中都有中文与外语混杂。 72、号码诗,是指把阿拉伯的数字写入汉文字的诗中。 73、藏字横诗竖铭,横读是诗,竖读是铭,又可根据需要进行嵌字。 74、诗词合璧,专指回文虞美人又可读出回文律诗的。  75、联诗,由对联组成的诗。 76、诗联,由诗组成的对联。 (四)、字句数量类 77、掉脚诗,“十七字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亦称“无赖体”,俗称“瘸腿诗”、“吊脚诗”、“翘脚诗”,今天通称三句半。从内容上看,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后一句多是诙谐风趣的调侃;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在节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一般把十七字的“三句半”叫十七字诗,把不是十七字的“三句半”叫瘸腿诗。  78、九言诗,一般说来,全诗每句九字,句数不限,以偶数句式为主,节奏均依传统体式。 79、宝塔诗,这种诗由若干行组成,第一行只有一个字,第二行二个字,第三行三个字,如此类推。当书写时每句都居中排列,就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像一座宝塔一样,故名“宝塔诗”。种类甚多。 80、一七体诗,宝塔诗的一种。它从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首句为一字,实际是个题目,一韵到底。  81、飞雁体,同头体的五律或五言八句的古风可排成这种形状。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宝塔诗,呈对顶塔形,只不过在读法上不同罢了。它读法是从左上一字开始往右下斜读,然后依此类推,两两交叉,如飞雁排成的“人”字形,犹如雁阵。要左右开弓斜着读,呈人字行,犹如雁阵,所以叫飞雁体.制法与读法:共八行,第一行二字,下面几行一次增加二字,第五行与第四行字数同,第五行以下依次减二字,最后一行为二字。把同头的字排在前四行的头尾,其它字的排法按读法进行。读法:第一句从第一行第一字开始,向右斜向读,即第二行的倒二字,第三行的倒二字,第四行的倒二字,第五行的倒一字。第二句从第一行第二字开始,向左斜向读,即第二行的第二字,第三行的第二字,第四行的第二字,第五行的第一字。第三句从第二行第一字开始,向右斜向读,第四句从第二行倒一字开始,向左斜向读,下面各句依次交叉右斜、左斜的读。 82、火焰体诗,以其形似火焰,故名。但读法与宝塔诗恰好相反,宝塔诗是自上而下读,火焰体诗则是自下往上绕着读。 83、叠翠诗,“八山叠翠诗”属于宝塔诗。一三五七行的首尾二字相同。还有一种叫“包山叠翠诗”的是倒数三四句的中心分别多出两个×字,故名。共分四层,一二三层各两行,第四层有四行,第一层每行二字,下面每层增加二字。根据不同安排,有两种读法。一种是第一层顺着读,第三行开始由中间劈开,从第三字开始往右念,然后接第四行往左念,至中间接下一行的中间字往右念,如此一右一左的念下去,再由最后一行往上念,一直到第三行的中间。另一种读法是由第一层的第二字开始,接第二行的第二字,下面方法同上,最后往上到第三行的中间,再接第二行的第一字和第一行的第一字。这种读法的诗也可把第一行的两个字并为一个。 84、八大山诗,是叠翠诗的改装,形状像飞雁体。八行(4、6、8、10、10、8、6、4),每行开头为同字。读法,从第六行的末字沿外面往上读到第一行的第三字,再转向下到第四行,又转向上,前四行读完再转到下四行。  85、三句诗 86、摊破诗,又名“摊声”,在绝句和词牌规定的句数上,摊破一句或半句,比如使绝句成为五句或四句半的一种新诗。摊破之处,应是诗眼,能点醒全篇。  五、复叠系列  (一)、重复镶嵌式  87、复字体是在全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而且一句中可以复用两三次。  88、重字体诗,是指同一词语在句中重复使用。  89、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90、两字连珠诗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两个字  91、翻韵诗(倒字诗) ,是将通常的词语顺倒过来,使之句句协韵,所以也称“倒字诗”。内容多寓讽谕之意,诙谐有趣,令人发笑。 92、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 93、罗嗦诗、重复诗,有意的意思重复,造出一种颇有诗味儿的意境。 94、绕头诗,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二)、全句式重现 95、双承体,又叫堆絮体,上句句尾的词,在后文中进行两次承接。 96、首尾吟体(首尾重复),一句而首尾皆用之。  97、辘轳体也称轮回体,是主题相关的组诗。她与顶针格、鹤顶格诸体不同,更不同于回文诗。她的写法是:选定一个内涵较丰富的中心句子作题目,采用七律或七绝的形式来写。如果采用七律形式,则将选定的题目按第1、2、4、6、8句顺序,分别镶嵌于其中,象车轮转动一样,使其形成五首的一组诗。如果采用七绝形式,方法亦类似,不过镶嵌的分别是在第1、2、4句上,三首为一组。后来也有人利用仄声韵的律诗把它放到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的,这样可就全辘轳起来了。  98、换序诗,指的是调换现成诗词作品的句子顺序,使之具有新的意义,而形成的一首新诗。 六、修辞系列 99、语义双关诗,双关诗分两种,一种是同音双关,还有一种是意义双关,此指意义双关,包括同字双关(使用相同的字构成双关)。 100、粘对诗或称“当句有对”、“隔句对”。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在一联上下句相对的同时,再以每句的前后半句相对;另一种是以奇数句和奇数句相对,偶数句和偶数句相对。 101、歇后诗又称缩字诗或缩脚诗,将成语或古人陈句,引用前一部分,而略去后面的本质部分的歇后修辞方法引入诗篇,称为歇后诗。  102、问句诗必须全诗为问句,又叫设问诗。 103、排比诗,以排比句式贯串全诗的,才算是排比诗或排句诗。 104、反语诗,反语诗是利用反语修辞,正话反说。与反义诗的区别,反义诗即颠倒诗,是把事物都说反了,与学理相悖的诗。反语诗是用和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的诗。  105、顶真体   106、句蝉联   107、倒顺连环锦缠枝   108、回环顶真诗  109、顶真回文诗   110、连环体诗是指上一首诗的尾句是下一首的首句。连环体诗又叫首尾联环诗,属于顶真类。此体多为整句重复式,故又称重句体。  111、段落顶真(节蝉联)  112、半字顶真体   (1)首尾二字没回环  (2)首尾二字也半字回环   113、藏头拆字体 六、文字结构系列  114、藁砧诗、隐语诗、谜语诗,以字为谜底的诗,也称廋语诗、隐语诗。它的谜面主要是将字形分解,而将谜底隐藏其中。所用诗句多数着眼于字形,有的则兼释字义三、修辞系列。数谜诗也属于谜语诗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以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它犹如今的一道趣算数题。   115、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字的诗。常见的情形是,每四句离合一字。即次句的第一字与前一句的第一字相犯,分离出一个字,或一个偏旁,或某种笔划,再与后两句分离出的字、偏旁、笔划,合并成另一个字,故称离合诗。  116、析字诗,是根据汉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拆字诗与离合诗相近似,但又不尽相同。也称拆字诗。  117、同偏旁部首诗,又叫联边诗嵌字中字体,每句都以同旁字排列的诗叫同偏旁部首诗,也简称同旁诗。 118、叠字形诗 七、语言风格系列119、逆挽诗、抑扬诗,一般是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但从全诗来看,知只是一种铺垫,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1)铺垫式,所谓铺垫式(拨叶寻花),是指故意先用数字作铺垫,使诗的前半部显得通俗易懂、平淡如水;最后却用警句作结,使全诗平中出奇,骤然生色,使读者在大失所望之时,眼前突然为之一亮,充分体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之妙。 (2)巧补式,犹如续字联,就是命题写诗或作联的条件、背景一变再变,使得写诗人或题联者穷于应付,这是要考考咏诗或题联之人的应景捷才。 (3)波浪式,设悬再解,又设悬又解,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 (4)解疑式,先设疑后释疑,形成新奇的意境。 (5)扬抑式,打油诗中还有一种先扬后抑的,前面写得很文雅,富有诗意,后面忽然粗俗,造成一种幽默的效果。 120、颠倒歌又叫撒谎歌,是我国诗歌园地里有一种颇为有趣的反义诗。特点是把很多不可能发生的看见的的事物,用歌谣的形式,非要说出来,让人听了笑破肚皮,还在嬉笑怒骂中学到作人接物,是移风易俗的好教材。  121、俳谐体 、俳体 、谐体 、覆窠体、打油诗 打油诗,内容浅显明了,字句诙谐风趣,形象鲜明生动的诗称作“打油诗”。   八、语序系列   122、标准回文(种类和内容实在太多) (1)回文诗 一、通体回文体  二、本篇回文体  (一)标准的本篇回文诗  (二)回文辘轳体(有人把它叫做叠字回文诗,叫法不大对)  三、回转回文体  四、上下句回复式(又叫双句回文)  五、本句回复式回文诗(又叫本句回文、就句回文)  六、其他形式的回文诗  (一)叠词回文诗  (二)复字回文诗(三)图形化的辘轳体(环复连环诗) (2)回文联  (3)回文词  (4)回文曲(5)回文赋(一)本句回复式 (二)上下联回复式  (三)待回式 (四) 局部回文联  (五)谐音回文联 (六)回环联 (七)读法灵活多变的回文联 (6)回文谜 1、谜面回文  2、回文格谜 123、异形回文,正反诗词回文。正是诗或词,倒读就变成词或诗。     九、图象诗系列  124、围棋四季诗,把围棋盘分作四块,一块为一季。 125、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为“十”字形,读法颇多,但一般居于“十”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  126、数名会意诗 127、阡陌诗又称称十口井田歌,极像田间之阡陌纵横。以“十、口、井、田”四字作为连接点结构成诗。回旋往复,耐人寻味。 128、纵横田亩诗 129、花心诗,五言诗一首,从顶上开始,顺时针转,第一个字读成离合字,再与中间的字连线读到对面。 130、拆字图诗此诗可谓拆字诗中一绝.每隔一行的字每字拆成两字,拆后全诗从右至左竖读,成一首七言律诗或五言绝句。 131、相思璧,运用拆字连环。 132、神智体形意诗,它靠字形大小、笔画多少、位置正反、排列疏密等的利用,不是靠调序的利用。  133、圈儿诗 134、图画诗 135、画中藏诗,两棵竹枝上竹叶是由二十个汉字拼画而成,可读成一首五言诗。 136、竹枝三弄,竹竿和竹叶由字组成,可读出三首绝句。每首的结构固定,相当于词。137、梅花形诗共84字组成。共七个圆,是由一个同心圆(花芯)和六个圆(花瓣)构成,每个圆12个字,两圆之间公共合用3字。读法:诗中某些字要重复读,形成连珠,要一个圈字挨一个圈子读,读成蝉联式连环七绝三首。 138、梅花三弄,共有三朵梅花,每朵梅花构成诗一弄(五句一首)。一朵梅花五瓣(五个圆)由31字组成,中心一字即题目,两圆之间公共合用3字(包括圆心的那个字),这样每瓣梅花由9个字组成。每句诗都由中心那个字开始,组成同头五句七言诗三首。(此已由刚刚推广) 139、蜘蛛图诗(综合离合诗)全图因形似蛛网而得名。 140、图象诗  141、八枝盘鉴图诗,图中花上八个大字及中心处花枝间八个小字,以四字为句,环旋读之,各得诗八首。 142、六棱品字玦诗,共含三个六棱形,分成六个三角形。先以六个角上的字来读,分别是碧、暮、翠、暗、小、夜。呈三角形状来读。可读出六首五言绝句。 143、龟形诗,以回文作龟形诗。 144、宝塔形的文字葫芦 145、葫芦图形诗 146、回旋四季诗  147、盘中诗,是将诗句写于盘中,从中心一圈一圈屈曲成文,词意回环。 148、方角书诗 149、方结连环诗 150、石碑诗 151、卦形诗 152、酒壶诗 153、火环诗 154、饮月诗(反义诗) 155、鸳鸯诗 156、翠峰诗 157、金花连环诗 158、火球形诗  159、三角形诗 160、风花雪月诗 161、鳞迭连环诗翠蕉-四时歌 162、渔网诗   163、建除诗:建除十二生辰诗简称。五言,二十四句,单句首字即建除法所用"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后世因称为"建除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将"建除体"归入"杂体"。宋李彭老﹑范成大等均有"建除体"之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6-10 12:20 , Processed in 1.1089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