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诗论词话] [书目举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五十七卷)[清]纪昀等 纂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学》·八卷(内府藏本)
宋范祖禹撰。祖禹有《唐鉴》,已著录。是书元?初祖禹在经筵时所进,皆
纂辑自古贤君迨宋祖宗典学事迹。由伏羲迄宋神宗,每条後间附论断。自上古至
汉、唐二卷,自宋太祖至神宗六卷。於宋诸帝叙述独详,盖亦本法祖之意以为启
迪也。祖禹初侍哲宗经幄,因夏暑罢讲,即上书论今日之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
而力陈宜以进学为急。又历举人主正心修身之要,言甚切至。史称其在迩英时守
经据正,献纳尤多。又称其长於劝讲,平生论谏数十万言,其开陈治道,区别邪
正,辨释事宜,平易明白,洞见底蕴,虽贾谊、陆贽不是过。今观此书,言简义
明,敷陈剀切,实不愧史臣所言。虽哲宗惑於党论,不能尽用祖禹之说,终致更
张初政,国是混淆。而祖禹忠爱之忱,??以防微杜渐为念,观於是书,千载犹
将见之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志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王开祖撰。开祖字景山,永嘉人。皇?五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
州丽水县。既而退居郡城东山,设塾授徒,年仅三十二而卒。其著作亦多湮没。
是编乃其讲学之语,旧无刊本。据其原序,乃明王循守永嘉时,始为?访遗佚,
编辑成帙。因当时有儒志先生之称,故题曰《儒志编》。然考《宋史·艺文志·
儒家类》中有王开祖《儒志》一卷,则非循之所辑。或原本残阙,循为厘订而刻
之欤?其书久湮复出,真伪虽不可考。然当时濂、洛之说犹未大盛,讲学者各尊
所闻。孙复号为名儒,而尊扬雄为模范。司马光三朝耆宿,亦疑孟子而重扬雄。
开祖独不涉岐趋,相与讲明孔孟之道。虽其说辗转流传,未必无所附益,而风微
人往,越数百年,官是土者犹为掇拾其残帙,要必有所受之,固异乎王通《中说》
出於子孙之夸饰者矣。循字进之,休宁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顺天府通判。所
著有《仁峰集》,今未见传本,不知存佚。惟此书尚行於世云。
(案:以上诸儒,皆在濂、洛未出以前。其学在於修己治人,无所谓理气心
性之微妙也。其说不过诵法圣人,未尝别尊一先生,号召天下也。中惟王通师弟,
私相标榜,而亦尚无门户相攻之事。今并录之,以见儒家之初轨,与其渐变之萌
蘖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九十二·子部二
○儒家类二
△《太极图说述解》·一卷、《通书述解》·一卷、《西铭述解》·一卷
(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曹端撰。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後改
蒲州。事迹具《明史·儒林传》。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
《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
砖皆穿。盖明代醇儒,以端及胡居仁、薛?为最,而端又开二人之先。是编笺释
三书,皆抒所心得,大旨以朱子为归,而《太极图》末附载辨戾一条,乃以朱子
所论太极阴阳,语录与注解互异,而考定其说。盖注解出朱子之手,而语录则门
人之所记,不能无讹。端得於朱子者深,故能辨别微茫,不肯雷同附和,所由与
依草附木者异也。前有端自序,作於宣德戊申,惟论《太极图说》,及以诗赞辨
戾附末之意,而不及《西铭》。卷末有正德辛未黎尧卿跋,始兼《西铭》言之。
《通书》前後,又有孙奇逢序及跋,跋但言《通书》,而序则言渑池令张?景合
刻三书。盖尧卿始以《太极图说》、《西铭》合编,?景又增以《通书》也。据
端本传,其书本名《释文》,所注《孝经》,乃名《述解》。此本亦题曰《述解》,
不知何人所改刊。版颇拙恶,排纂亦无体例,每句皆以正文与注连书,字画大小
相等。但以方匡界正文每句之首尾,以为识别,殊混淆难读。今离而析之,使注
与正文别行,以便省览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子全书》·十四卷、《附录》·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张载撰。考载所著书见於《宋史·艺文志》者,有《易说》三卷,《正蒙》
十卷,《经学理窟》十卷,《文集》十卷。虞集作《吴澄行状》,称尝校正张子
之书,以东、西铭冠篇,《正蒙》次之。今未见其本。此本不知何人所编,题曰
全书,而止有《西铭》一卷,《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易说》三卷,
《语录抄》一卷,《文集抄》一卷,又《拾遗》一卷,又采宋、元诸儒所论及行
状等作为附录一卷,共十五卷。自《易说》、《西铭》以外,与史志卷数皆不相
符。又语录、文集皆称曰抄,尤灼然非其完帙。盖後人选录之本,名以全书,殊
为乖舛。然明徐时达所刻已属此本。嘉靖中吕?冉作《张子抄释》,称文集已无
完本,惟存二卷。康熙己亥,朱轼督学於陕西,称得旧稿於其裔孙五经博士绳武
家,为之重刊。勘其卷次篇目,亦即此本,则其来已久矣。张子之学,主於深思
自得,本不以著作繁富为长。此本所录,虽卷帙无多,而去取谨严,横渠之奥论
微言,其精英业已备采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解正蒙》·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正蒙》一书,张子以精思
而成,故义博词奥,注者多不得其涯?。又章句既繁,不免偶有出入。或与程、
朱之说相?牾,注者亦莫知所从,不敢置议。光地是书,疏通证明,多阐张子未
发之意。又於先儒互异之处,如太虚之说与周子太极不同;清神浊形之分为程子
所议;太极阴阳为三之说,启胡氏三角太极之学;地有升降一条,黄端节以为执
四游旧说。又如六经之中释《孟子》之过化为不滞於物;释《中庸》之敦化为体
厚用神;释《易》继善为不已其善;释《论语》上智下愚为习成;释《中庸》仁
者为生安,智者为学利;释《论语》空空无知为无思无为;释《易》蒙以养正为
养蒙以正;释《论语》先进後进为急行缓行,洋洋盈耳为乐失其次,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句,以共字属下;释好勇疾贫章二乱字为迷缪;释易险阻为圣德之高坚;
释《论语》素绚後素二素字异义;释《诗》勿翦勿拜为拜跪之拜,棠棣为文王之
诗而周公有所加,晨风为劳而不休;释《礼》??之义牵用《注疏》旧说,殇祭
之义又改《易》旧说。皆一一别白是非,使读者晓然不疑。於明以来诸家注释之
中可谓善本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蒙初义》·十七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植撰。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是编诠释《正蒙》,於《性理大
全》所收集释、补注、集解外,取明高攀龙、徐德夫、国朝冉觐祖、李光地、张
伯行之注,列程、朱诸说之後。并采张子《经学》、《理窟语录》、《性理拾遗》
三书相发明者,附录之,而各以己见参订於後。其大旨谓张子见道原,从儒释异
同处入,故其言太虚皆与释氏对照。又谓太虚有三义,又谓程、朱多不满此书太
虚二字,然晰其本旨,殊途同归,正不必执程、朱诸论以诋之。又谓《诗笺》、
《书序》、《礼疏》旧说,张子所用为多,今人习见习闻,皆程、朱遗泽,遂咤
而怪之。但当分别读之,不宜横生訾议。论皆持平,颇能破门户之见。其谓张子
自注,惟见於参两神化至当三十乐器者各一,见於王?者五,乾称者四,诸本或
以集释误为自注。又谓十七篇为苏?丙所传,张子手定,李光地本多割裂。其辨
析皆为不苟。至所称张伯行注出於他人之假名,非所自著,云得诸伯行面言,亦
足资考订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程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二程子门人所记,而朱子复次录之者也。自程子既殁以後,所传语录,有
李<?页>、吕大临、谢良佐、游酢、苏?丙、刘绚、刘安节、杨迪、周孚先、张
绎、唐棣、鲍若雨、邹柄、畅大隐诸家,颇多散乱失次,且各随学者之意,其记
录往往不同。观尹?享以朱光庭所钞伊川语质诸伊川,伊川有若不得某之心,所
记者徒彼意耳之语。则程子在时,所传已颇失其真。(案:此事见朱子後序中。)
故《朱子语录》谓游录语慢,上蔡语险,刘质夫语简,李端伯语宏肆,永嘉诸公
语絮也。是编成於乾道四年戊子,乃因家藏旧本,复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
月先後,编第成为二十五卷。又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一卷。《语录》载陈淳问
第九卷介甫言律一条何意,曰:伯恭以凡事皆具,惟律不说,偶有此条,遂漫载
之。又郑可学问《遗书》有古言乾坤不用六子一段如何?曰:此一段却主张是自
然之理,又有一段却不取。又《晦庵文集》内有答吕伯恭书曰:《遗书》节本已
写出,愚意所删去者,亦须用草纸抄出,逐条略著删去之意,方见不草草处。若
暗地删却,久远却惑人云云。今观书内如刘安节所录谨礼者不透,须看《庄子》
一条,语涉偏矫,则注云别本所增。又畅大隐所记道岂可离而不可离一条,纯入
於禅,则注云多非先生语。其去取亦深为不苟矣。考《文献通考》载《遗书》卷
目,与此本同。而黄震《日抄》所载则至十七卷而止,与此互异。又震所载《遗
书》卷目吕与叔《东见录》及《附东见录》均次为第二卷,而此本则《次附东见
录》为第三卷,殆传本有异同欤?至附录中年谱一篇,朱子自谓实录所书文集内
外书所载,与凡他书之可证者。震则谓朱子访其事於张绎、范?或、孟厚、尹
?享而成。盖朱子举其引证之书,震则举其参考之人,各述一端,似矛盾而非矛
盾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程外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亦二程子门人所记,而朱子编次之,成於乾道癸巳六月,在《遗书》之後五
年。後序称《遗书》二十五篇,皆诸门人当时记录之全书,足以正俗本纷更之谬。
而於二先生之语则不能无所遗。於是取诸人集录,参伍相除,得此十二篇,以为
《外书》。凡采朱光庭、陈渊、李参、冯忠恕、罗从彦、王?、时紫芝七家所录,
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阳大全》集印本三家,又传闻杂记自王氏《麈史》至
孔文仲《疏》,凡一百五十二条,均采附焉。其语皆《遗书》所未录,故每卷悉
以拾遗标目。其称《外书》者,则朱子自题所谓取之之杂,或不能审所自来,其
视前书,学者尤当精择审取者是也。中间传闻异词,颇不免於丛脞。如程氏学拾
遗卷内,以望道未见为望治道太平一条,黄震《日抄》谓恐於本文有增。又时氏
本拾遗卷内,以老子天地不仁万物刍狗之说为是一条,震亦谓其说殊有可疑。盖
皆记录既繁,自不免或失其本旨。要其生平精语,亦多散见於其中。故但分别存
之,而不能尽废。如吕氏《童蒙训》记伊川言僧家读一卷经,要一卷经道理受用,
儒者读书,都无用处一条。又明道至禅寺,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
在是一条。《朱子语录》尝谓其记录未精,语意不圆。而终以其言足以警切学者,
故并收入传闻杂记中,无所刊削。其编录之意,亦大略可见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是先生弟子记》·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刘敞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是编题曰弟子记者,盖托言弟子之所
记,而文格古雅,与敞所注《春秋》词气如出一手,似非其弟子所能。故晁公武
《读书志》以为敞自记其问答之言,当必有据也。公武又称,书中於王安石、杨
忄造之徒书名,王深甫、欧阳永叔之徒书字,以示褒贬。今考公武所说,亦大概
以意推之。即如王回一人,论四岳荐鲧一条,论圣人一条,则书其名。论泰伯一
条,论晋武公一条,则书其字。是於褒贬居何等乎?且其书固多攻王氏新学,而
亦兼寓针砭元?诸贤之意,故其言曰:淫声出乎律吕,而非所以正律吕也;小道
生乎仁义,而非所以明仁义也。又曰:八音不同物而同声,同声乃和;贤能不同
术而同治,同治乃平。又曰:忘情者自以为达,悖情者自以为难,直情者自以为
真,三者异趋而同乱。又曰:学不可行者,君子弗取也;言不可用者,君子弗询
也。又曰:智不求隐,辨不求给,名不求难,行不求异。又曰:无为而治者,因
尧之臣,袭尧之俗,用尧之政,斯孔子谓之无为也。又曰:夫贤者为人所能为而
已矣。人所不能为,贤者不为也。又曰:君子耻过而欲改之,小人耻过而欲遂之;
君子欲善而自反,小人欲善而自欺。又曰:矜小名以售大伪,饰小廉以钩大利者,
惟钜孱尔。盖是时三党交讧,而敞独萧然於门户之外,故其言和平如是。至於称
老子之无为,则为安石之新法发。辨孟子之人皆可以为尧舜,则为安石之自命圣
人发。其说稍激,则有为言之者也。又王守仁谓无善无恶者性之体,有善有恶者
意之用。明人??辨正,称为卫道。今观是书,乃知王安石先有是说,敞已辞而
辟之。是其发明正学,又在程、朱之前。其或谓仁义礼智不若道之全一条,谓道
固仁义礼智之名,仁义礼智弗在焉,安用道。亦预杜後来狂禅之弊,所见甚正。
徒以独抱遗经,澹於声誉,未与伊、洛诸人倾意周旋,故讲学家视为异党,抑之
不称耳。实则元丰、熙宁间卓然一醇儒也。其书宋时蜀中有刻版。乾道十年,豫
章谢谔得之於刘文?,付三衢江溥重刊。淳熙元年,赵不黯又於敞从曾孙子和及
子和从叔椿家得二旧本,较正舛脱,就江本改刻十八页,补三百七十字。此本即
从不黯所刻抄出者,末有谔、溥、不黯三跋,证以《永乐大典》所引,一一符合,
知为原书,亦可谓罕觏之笈矣。敞墓志及《宋史·本传》俱称《弟子记》五卷,
《读书志》则作一卷,盖南宋之初已病其繁碎,合并为一。今以篇页稍多,厘为
四卷,以酌其中。又钱曾《读书敏求记》载《极没要紧》一卷,注曰:即刘原父
弟子记也。考浙江所进遗书,有《极没要紧》一卷,亦题公是先生撰。其文皆采
掇郭象《庄子注》语,似出依托,与此显为二书。今别存其目於道家中,庶真赝
不相淆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孝语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徐积撰。积字仲车,山阳人。登进士第。元?初以荐授扬州司户参军,为
楚州教授。历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监中岳庙卒。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
事迹具《宋史·卓行传》。是书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文献通考》载一卷,与
今本合。其中说经之条,如释唐棣之华,偏其反而,谓偏当音遍,言开遍而复合。
今考礼二名不偏讳注,偏读为遍,则偏遍二字原相通,然以释偏其反而则曲说矣。
其释春秋壬申,御廪灾,乙亥,尝,谓说者皆言先言御廪灾,是火灾之馀而尝,
志不敬。其实曾子问言天子诸侯之祀,遇日食、火灾、丧服则皆废祀。今御廪灾
则尝可废,而不废,是为不敬。何必谓火灾之馀而尝。今考曾子问曰:当祭而日
食,太庙火,乃废祭。他火灾不废也。积概言火灾则废,反斥公、?二传,亦殊
失经意。他若以《论语》三嗅为三叹,谓春秋西狩获麟重书亻?狩非礼,不重书
获麟,亦皆穿凿。至於商论古人,推扬雄而讥贾谊,至以陈平为秦、汉以来第一
人,殊乖平允。而误解《礼记》葬欲速朽,以近世用厚棺为非,尤为纰缪。然积
笃於躬行,粹於儒术,所言皆中正和平,无宋代刻核古人之习,大致皆论事论人,
无空谈性命之说,盖犹近於古之儒家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儒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晁说之撰。说之字以道,钜野人。少慕司马光之为人。光晚号迂叟,说之
因自号曰景迂。元丰五年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元符中以上书入邪等。靖康
初,召为著作郎试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建炎初,擢徽猷阁待制。高宗恶其作
书非孟子,勒令致仕。是书已编入《景迂生集》。然晁公武《读书志》已别著录,
盖当时亦集外别行也。公武以是书为辨王安石学术,违僻而作。今观所论,大抵
《新经义》及《字说》居多,而托始於安石之废春秋,公武所言良信。然序称作
於元?执徐,实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在崇宁二年安石配享孔子後。故其中孔、孟
一条,名圣一条,祀圣一条,皆直斥其事。则实与绍述之徒辨,非但与安石辨也。
又不夺一条,心迹一条,及流品以下凡数条,并兼斥安石之居心行事,亦非但为
学术辨也。当绍述之说盛行,而侃侃不挠,诚不愧儒者之言。至於因安石附会周
礼而诋周礼,因安石尊崇孟子而抑孟子,则有激之谈,务与相反。惟以恩怨为是
非,殊不足为训。盖元?诸人,实有负气求胜,攻讦太甚,以酿党锢之祸者。贤
智之过,亦不必曲为讳也,取其大旨之正可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蒙训》·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吕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已著录。是书其家塾训课之本也。本中
北宋故家,及见元?遗老,师友传授,具有渊源。故其所记多正论格言,大抵皆
根本经训,务切实用。於立身从政之道,深有所裨。中间如申颜、李潜、田腴、
张琪、侯无可诸人,其事迹史多失传,赖此犹可以考见大略。固不仅为幼学启迪
之资矣。考朱子《答吕祖谦书》,有舍人丈所著《童蒙训》极论诗文必以苏黄为
法之语,此本无之。其他书所引论诗诸说,亦皆不见於书内。故何焯跋疑其但节
录要语而成,已非原本。然删削旧文,不过简其精华,除其枝蔓,何以近语录者
全存,近诗话者全汰?以意推求,殆洛、蜀之党既分,传是书者轻词章而重道学,
不欲以眉山绪论错杂其间,遂刊除其论文之语,定为此本欤。其书初刊於长沙,
又刊於龙溪,讹舛颇甚。嘉定乙亥,婺州守邱寿隽重校刊之,有楼?所为跋。後
绍定己丑,眉山李埴守郡,得本於提刑吕祖烈,复锓木於玉山堂。今所传本,即
明人依宋椠翻雕。行款字画,一仍其旧,最为善本。今亦悉从之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心杂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邦献撰。邦献,怀州人。太宰邦彦之弟。官至直敷文阁。是书在宋有临
安刊本,题为林逋撰。或又以为尹?享所撰。至宋濂跋其书,则谓逋固未尝著,
?享亦因和靖之号偶同而误,皆非其实。而王亻必所编《朱子语录续类》内,有
《省心录》,乃沈道原作之文,必有所据,当定为沈本。陶宗仪《说郛》录其数
条,仍署为林逋所作,迄无定论。今考《永乐大典》,俱载是书,共二百馀条,
盖依宋时椠本全帙录入。前有祁宽、郑望之、沈?、汪应辰、王大实五序,後有
马藻、项安世、乐章三跋,并有邦献孙耆冈及四世孙景初跋三首,皆谓此书邦献
所作。耆冈且言曾见手稿,而辨世所称林逋之非。其说出于李氏子孙,自属不诬。
又考王安礼为沈道原作墓志,具列所著《诗传》、《论语解》等书,并无《省心
杂言》之名,足证确非道原作。宋濂遂因《朱子语录》定为道原,其亦考之未审
矣。其书切近简要,质而能该,於范世励俗之道颇有发明。谨厘正舛误,定为李
氏之书,而考证其异同如右。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蔡语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曾恬、胡安国所录谢良佐语,朱子又为删定者也。良佐字显道,上蔡人。
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出监西京竹木场。复坐事废为民。
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恬字天隐,温陵人。安国有《春秋传》,已著录。是
书成於绍兴二十九年,朱子年三十岁,监潭州南岳庙时。生平论著,此为最早。
据朱子後序称,初得括苍吴任写本一篇,皆曾天隐所记。最後得胡文定公写本二
篇,凡书四篇,以相参校。胡氏上篇五十五章,记文定公问答。下篇四十九章,
与版本、吴氏本略同,然时有小异。辄因其旧,定著为二篇。独版本所增多,犹
百馀章,或失本旨杂他书。其尤者五十馀章,至诋程氏以助佛学,辄放而绝之。
其馀亦颇刊去,而得先生遗语三十馀章别为一篇,凡所定著书三篇云云。是朱子
於此书芟?特严。後乾道戊子,重为编次,益以良佐与安国手简数条,定为今本。
又作後记,称胡宪於吕祖谦家得江民表《辨道录》,见所删五十馀章,首尾次序,
无一字之差。然後知果为江氏所著,非谢氏之书。则去取亦为精审。观《语录》
称某二十年前得《上蔡语录》观之,初用朱笔画出合处;及再观则不同,乃用粉
笔;三观则又用墨笔。数过之後,全与原看时不同。则精思熟读,研究至深,非
漫然而定也。良佐之学,以切问近思为要。其言论闳肆,足以启发後进。惟才高
意广,不无过中之弊。故《语录》云:看道理不可不仔细。程门高弟如谢上蔡、
游定夫、杨龟山,下梢皆入禅学去。又云:上蔡《观复斋记》中说道理皆是禅底
意思。又云:程子诸门人,上蔡有上蔡之病,龟山有龟山之病,和靖有和靖之病,
也是合下见得不周偏,差了。其论皆颇以良佐近禅为讥。然为良佐作《祠记》,
则又云以生意论仁,以实理论诚,以常惺惺论敬,以求是论穷理,其命意皆精当。
而直指穷理居敬为入德之门,尤得明道教人之纲领。乃深相推重。盖良佐之学,
醇疵相半,朱子於《语录》举其疵,於《祠记》举其醇,似矛盾而非矛盾也。合
而观之,良佐之短长可见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氏世范》·三卷(永乐大典本)
宋袁采撰。案《衢州府志》,采字君载,信安人。登进士第三。宰剧邑,以
廉明刚直称。仕至监登闻鼓院。陈振孙《书录解题》称采尝宰乐清,修县志十卷。
王圻《续文献通考》又称其令政和时,著有《政和杂志》、《县令小录》。今皆
不传。是编即其在乐清时所作。分睦亲、处己、治家三门,题曰《训俗》。府判
刘镇为之序,始更名《世范》。其书於立身处世之道,反覆详尽,所以砥砺末俗
者,极为笃挚。虽家塾训蒙之书,意求通俗,词句不免於鄙浅,然大要明白切要,
使览者易知易从,固不失为《颜氏家训》之亚也。明陈继儒尝刻之秘笈中,字句
讹脱特甚。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宋本互相校勘,补遗正误,仍从《文献通考》
所载,勒为三卷云。
△《延平答问》·一卷、《附录》·一卷(浙闽总督采进本)
宋朱子撰。程子之学,一传为杨时,再传为罗从彦,又再传为李侗。侗字愿
中,延平其所居也。侗於朱子为父执。绍兴二十三年,朱子二十四岁,将赴同安
主簿任,往见侗於延平,始从受学。绍兴三十年冬,同安任满,再见侗,仅留月
馀。又阅四载而侗没。计前後相从,不过数月。故书札往来,问答为多。後朱子
辑而录之。又载其与刘平甫二条,以成是书。朱子门人又取朱子平昔论延平语,
及祭文、行状别为一卷,题曰《附录》,明非朱子原本所有也。後侗裔孙葆初,
别掇拾侗之诸文,增入一卷,改题曰《延平文集》,且总题为朱子所编,殊失其
旧。今仍录原本,而葆初窜乱之本别存目於集部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思录》·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宋朱子与吕祖谦同撰。案年谱,是书成於淳熙二年,朱子年四十六矣。书前
有朱子题词曰:淳熙乙未之夏,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过余寒泉精舍,留止旬日。
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宏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
入也,因共掇取其关於大体、而切於日用者,以为此编云云。是其书与吕祖谦同
定,朱子固自著之,且并载祖谦题词。又《晦?集》中有乙未八月与祖谦一书,
又有丙申与祖谦一书,戊戌与祖谦一书,皆商榷改定《近思录》,灼然可证。
《宋史·艺文志》尚并题朱熹、吕祖谦类编。後来讲学家力争门户,务黜众说而
定一尊,遂没祖谦之名,但称《朱子近思录》,非其实也。书凡六百六十二条,
分十四门,实为後来性理诸书之祖。然朱子之学,大旨主於格物穷理,由博反约,
根株六经,而参观百氏,原未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故题词有曰:穷乡晚进,
有志於学,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然後求诸四君子之全书,以
致其博而返诸约焉,庶乎其有以尽得之。若惮烦劳,安简便,以为取足於此而止,
则非纂集此书之意,然则四子之言且不以此十四卷为限,亦岂教人株守是编,而
一切圣经贤传束之高阁哉!又吕祖谦题词,论首列阴阳性命之故曰:後出晚进,
於义理之本原虽未容骤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列之篇端,特使知
其名义,有所向往而已。至於馀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自有科级。循
是而进,自卑升高,自近及远,庶不失纂集之旨。若乃厌卑近而骛高远,躐等凌
节,流於空虚,迄无所依据,则岂所谓近思者耶?其言著明深切,尤足药连篇累
牍,动谈未有天地以前者矣。其《集解》则朱子殁後叶采所补作。淳熙十二年,
采官朝奉郎,监登闻鼓院,兼景献府教授时,尝赍进於朝。前有进表及自序。采
字仲圭,号平岩,建安人。其序谓悉本朱子旧注,参以《升堂记闻》及诸儒辨论,
有略阙者,乃出臆说。又举其大旨,著於各卷之下,凡阅三十年而後成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思录集注》·十四卷(编修徐天柱家藏本)
国朝茅星来撰。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按朱子《近思录》,宋
以来注者数家,惟叶采《集解》至今盛行。星来病其粗率肤浅,解所不必解,而
稍费拟议者则阙,又多彼此错乱,字句讹舛。因取周、张、二程全书及宋、元
《近思录》刊本,参校同异。凡近刻舛错者,悉从朱子考正错简之例,各注本条
之下。又荟萃众说,参以己见,为之支分节解。於名物训诂,考证尤群。更以
《伊洛渊源录》所载四子事迹具为笺释,冠於简端,谓之附说。书成於康熙辛丑,
有星来自序。又有後序一篇,作於乾隆丙辰,去书成时十五年。盖殚一生之精力
为之也。其後序有曰:自宋史分道学、儒林为二,而言程、朱之学者,但求之身
心性命之间,不复以通经学古为事。盖尝窃论之,马、郑、贾、孔之说经,譬则
百货之所聚也。程、朱诸先生之说经,譬则操权度以平百货之轻重长短者也。微
权度,则货之轻重长短不见;而非百货所聚,则虽有权度亦无所用之。故欲求程、
朱之学者,其必自马、郑诸传疏始。愚於是编,备著汉、唐诸家之说,以见程、
朱诸先生学之有本,俾彼空疏寡学者无得以藉口云云。其持论光明洞达,无党同
伐异、争名求胜之私,可谓能正其心术矣。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思录集注》·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近思录》虽成於淳熙二年,
其後又数经删补,故传本颇有异同。至各卷之中,惟以所引之书为先後,而未及
标立篇名,则诸本不殊。至淳?间,叶采纂为《集解》,尚无所窜乱於其间。明
代有周公恕者,始妄加分析,各立细目,移置篇章,或漏落正文,或淆混注语,
谬误几不可读。永以其贻误後学,因仍原本次第,为之集注。凡《朱子文集》或
问、语类中其言有相发明者,悉行采入分注。或朱子说有未备,始取叶采及他家
之说以补之。间亦附以己意,引据颇为详洽。盖永邃於经学,究心古义,穿穴於
典籍者深,虽以馀力为此书,亦具有体例,与空谈尊朱子者异也。
△《杂学辨》·一卷、附《记疑》·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朱子撰,以斥当代诸儒之杂於佛老者也。凡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
《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
录原文,各为驳正於下。末有乾道丙戌何镐跋。镐字叔京,何兑之子。丙戌为乾
道二年,朱子三十七岁,监岳庙家居时也。《记疑》一卷,前有朱子题词,称偶
得杂书一册,不知何人所记,惧其流传久远上累师门云云。盖程子门人记录师说,
附以己意,因而流入二氏者,亦摘录而与之辨,凡二十条。其书作於淳熙二年丙
申三月,朱子方在婺源,距作《杂学辨》时十年矣。後人附刻《杂学辨》後,以
类相从,今亦仍旧本录之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集注》·六卷(通行本)
宋朱子撰。明陈选注。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庚辰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
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事迹具《明史·本传》。朱子是书,成於淳熙丁未三月。
凡内篇四,曰立教,曰明伦,曰敬身,曰稽古。外篇二,曰嘉言,曰善行。考
《晦?集》中有癸卯与刘子澄书,盖编类此书,实托子澄。其初有文章一门,故
书中称文章尤不可泛,如《离骚》一篇,已自多了。《叙古蒙求》亦太多,兼奥
涩难读,非启蒙之具。却是《古乐府》及杜子美诗意思好,可取者多。又有乙巳
与子澄书,称《小学》见比修改,凡定著六篇云云。是淳熙十二年始改定义例,
又越二年乃成也。案《语类》,陈淳录曰:或问《小学·明伦篇》何以无朋友一
条,曰,当时是众人编类,偶阙此尔。又黄义刚录曰:曲礼外言不入於阃,内言
不出於阃一条,甚切,何以不编入《小学》?曰:这样处漏落也多。王懋?《朱
子年谱考异》,谓据此则编类不止子澄一人。而於两录又可见古人著书,得其大
者小小处亦不屑寻究,其说最确。後人或援引古书,证其疏略,或误以一字一句
皆朱子所手录,遂尊若六经,皆一偏之论也。选注为乡塾训课之计,随文衍义,
务取易解,其说颇为浅近。然此书意取启蒙,本无深奥,又杂取文集子史,不尽
圣言。注释者推衍支离,务为高论,反以晦其本旨。固不若选之所注,尤有裨於
初学矣。是书自陈氏《书录解题》即列之经部小学类。考《汉书·艺文志》以弟
子职附《孝经》。而小学家之所列,始於史籀,终於杜林,皆训诂文字之书。今
案以幼仪附之《孝经》,终为不类。而入之《小学》,则於古无徵。是书所录皆
宋儒所谓养正之功,教之本也。改列儒家,庶几协其实焉。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内府藏本)
宋咸淳庚午导江黎靖德编。初,朱子与门人问答之语,门人各录为编。嘉定
乙亥,李道传辑廖德明等三十二人所记为四十三卷,又续增张洽录一卷。刻於池
州,曰《池录》。嘉熙戊戌,道传之弟性传续?黄?等四十二人所记为四十六卷,
刊於饶州,曰《饶录》。淳?己酉,蔡杭又裒杨方等二十三人所记为二十六卷,
亦刊於饶州,曰《饶後录》。咸淳乙丑,吴坚采三录所馀者二十九家,又增入未
刊四家为二十卷,刊於建安,曰《建录》。其分类编辑者,则嘉定己卯黄士毅所
编,凡百四十卷,史公说刊於眉州,曰《蜀本》。又淳?壬子王亻必续编四十卷,
刊於徽州,曰徽本。诸本既互有出入,其後又翻刻不一,讹舛滋多。靖德乃裒而
编之,删除重复一千一百五十馀条,分为二十六门,颇清整易观。其中甚可疑者,
如包杨录中论胡子知言以书为溺心志之大?之类,概为刊削。亦深有功於朱子。
《靖德目录》後记有曰:朱子尝言《论语》後十篇不及前,六言六蔽,不似圣人
法语。是孔门所记犹可疑,而况後之书乎?观其所言,则今他书间传朱子之语而
不见於《语类》者,盖由靖德之删削。郑任钥不知此意,乃以《四书大全》所引,
不见今本《语类》者,指为或问小注之证,其亦不考之甚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4 18:25 , Processed in 0.06174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