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诗词曲集] 唐宋元明清状元诗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顾鼎臣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科状元。
顾鼎臣(1473-1540),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苏州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据传顾鼎臣之父顾恂是个小商人,在镇上开设了一个小店铺。顾恂五十七岁时还没有子女,一天他家婢女送饭来到小店铺,因遇大风大雨,顾恂便邀她同宿,结果怀孕生下顾鼎臣。顾恂原配妻子极为悍妒,曾暗中将鼎臣投掷磨道,想让拉磨的驴子踩死,幸得磨坊主人发现,救出收养。直到鼎臣中状元以后,养父才讲出真情,让鼎臣回到顾家与亲娘相认。
顾鼎成天分极高,读书也用功。弘治十四年(1501)举应天乡试,弘治十八年(1505)殿试夺魁,例授翰林院修撰。正德初迁左谕德。嘉靖元年(1522),值经筵,进讲范浚《心箴》,敷陈剀切,受到世宗特别眷顾,累官詹事、给事中,后又拜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世宗好仙术,常在内殿摆道场。顾鼎臣为投其所好,写《步虚词》青词七章(所谓青词系指摆道场时,道士上告天神的言词,因写在青藤纸上故称),且详细开列上坛中应办事宜。世宗从此对顾鼎臣更加宠信。嘉靖十三年(1534)升为礼部尚书,不久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太子太傅,进武英殿。
嘉靖十九年(1540),顾鼎臣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赠太保,谥文康。有《未斋集》二十二卷、《文康文集》二十四卷、《文康奏议》一卷。

应对父联一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锦;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应对父联二
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
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柟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状元。
吕柟(1479-1542),字仲木,因居泾水之阳,故别号泾野,陕西高陵人。吕柟幼时便有志于圣贤之学,终日端坐在低矮的小屋中,无论严寒酷暑,足不出户,诵读六经,夜以继日。弘治十四年(1501)乡试第十,会试不中,遂入太学。正德三年(1508),大魁天下,例授翰林修撰。宦官刘瑾欲招附门下,吕柟不从,只得托病辞官。刘瑾被诛后才恢复原职。是年秋,以父病归。
世宗嗣位,首召吕柟。吕柟上疏劝世宗,勤学以为新政之助,请皇上"克己慎独,上对天心,亲贤远谗,下通民志,庶太平之业可致"。"大礼"之争,吕柟与桂萼、张璁不协,上疏十三事,激怒世宗,削职下狱。后谪解州判官,代理知州职务任上,他恤孤寡,减赋税,劝农桑,兴水利,办教育,护盐池,政绩卓著。嘉靖三年(1524),升南京宗人府,后晋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署吏部事。三年后辞官归里,以著述讲学自娱。卒年六十四岁。谥文简。著有《四书因问》、《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春秋说志》、《泾野诗文集》等。

应对武宗联
君正德,臣正德,万民正德;
日大明,月大明,一统大明。
有一天,明武宗(朱厚照)与吕柟论政事,席间偶出上联,命吕柟属对。
出句"正德"三次重现。君正德,指武宗帝年号;臣正德,指吕柟,于正德年间中状元;万民正德,谓万民都属正德所管。
吕柟领悟其意,当即以日、月、大明为对,恰切国号,言词溢美,对仗工整。武宗听后赞赏不已。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慎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由六世祖杨世贤迁居四川新都。祖父官至提学签事,父亲杨廷和位至少师、大学士,叔父杨廷义也官至礼部尚书。杨慎自幼聪敏,人称"神童"。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入京,赋《黄叶诗》,深得"文坛七子"首领李东阳赏识,收为门徒。正德二年(1507),乡试第三,正德六年(1511),会试第二,殿试第一。时年二十四岁,例授翰林修撰。不久,服继母丧,期满复职。时武宗昏庸,宦官刘开专权,残害忠良。杨慎修《实录》时,不畏权势,秉笔直书。正德十二年(1517),武宗微服浪游,杨慎犯颜切谏,不听,遂引病归乡。
世宗嗣位,召为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召为翰林学士。杨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指时任南京刑部主事桂萼一派)学术不同,议论亦异,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痛加斥责,停其奉禄。不久,"大礼"之议起,杨慎等又再次上疏力谏,继而率众廷臣两伏左顺门哭谏,世宗震怒,下诏全部廷杖下狱,削职贬谪。杨慎被廷杖两次后充军云南永昌,带病行万里,几乎送命。自此,杨慎被谪戍达三十五年之久。晚年,他在一首《感怀诗》中悲愤地写道:"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疾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嘉靖三十八年(1559),杨慎客死永昌,享年七十二岁。隆庆初年,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杨慎博学多才,雄冠当代。他一生勤于著述,好学穷理,老而弥笃。其知识之渊博,兴趣之广泛,在明代无与伦比。他不但对经、史、诗、文、词曲、戏剧、音韵、文字等造诣精深,且于天文、地理、金石、书画、草木虫鱼、医药也都颇多建树,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人们常把他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共同祭祀。其著作主要有《周官音诂》、《六书索隐》、《风雅逸篇》、《选诗外编》等一百余种。后人辑有《升庵集》八十一卷。

应对父联
老枣靠道倒;
矮槐挨阶栽。

应对皇上联
炭黑火红灰似雪;
谷黄米白饭如霜。
相传明孝宗在一次宴会上,指着正在燃烧炭火的火盆,出了一个上联,让群臣应对。炭、火、灰,是三种物质,具有三种不同颜色,而且后二种是从第一种衍化成的。炭原为黑色,燃烧生火,火红色,化成灰后,白色,类似雪。从修辞学上讲,炭、火、灰三者同出一源,表达了一个连贯的意思,叫"同出"。下联也须用"同出",这就不容易对了。
在座者面面相觑,无言以对。随同父亲杨廷和一道赴宴的小杨慎,挺身而出,道出了下联。谷是黄色,脱壳而成米,白色,米煮成饭,更白,像霜一般。从修辞学上讲,也是"同出"。谷、米、饭对炭、火、灰,是物名相对;黄、白对黑、红,是颜色相对;如霜对似雪,是词组相对。此联平仄对仗甚工,修辞手法也一致,真是难得的巧对。
题鸡足山联
宾壶酒尽人皆醉;
苍山雪岭我独餐。
鸡足山在云南宾川境内,因山势形状像鸡脚趾,前伸三指后出一指,故名。

题云南巍山圆觉寺联
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
远峰远列,近峰近列,人来山上观山。

题昆明华亭寺联
一水抱孤城,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华亭寺在云南昆明市西山上,故址为宋时大理国鄯阐侯高升智的别墅,几毁几修,现存建筑为1923年重建。
一水,指滇池。
竹枝词
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晔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这首诗的主题是咏巫山神女峰。
巫山在四川巫山县东。神女峰是巫山十二峰中最为峭丽秀美的一座山峰,峰下有神女庙。宋玉所著《高唐》、《神女》两赋,记述了楚襄王梦中幸遇神女的故事。

送余学官归罗江
"豆子山,打瓦鼓。扬平山,撒白雨。白雨下,娶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我诵绵州歌,思乡心独苦。送君归,罗江浦。
这首诗是为送别一位姓余的学官将回四川罗江而作,属于送别诗。其写法别致,前面十句,引自《绵州巴歌》,只有最后四句,是作者自己的话。
《绵州巴歌》描写了一个勤劳、纯朴的龙女把亲手织成的绢缎,一半送罗江县,一半送玄武县,这两县都属绵州。那位余学官与作者,同是四川人,引用这首家乡民谣,最能表达自己的乡情、乡思,胜过别的任何赠言。
从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想见作者在民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引用整首民谣,只添加自己的四句话,便构成一首情辞契合无间,且别有新意的诗,不露一点斧凿痕迹。如果没有良好的民谣修养,是办不到的。
三岔驿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驿站是古代官员、信使歇息换乘的交通站点。三岔驿泛指十字路口的一个驿站。北去南来的旅客,常年络绎不绝。转应曲
银烛,银烛,锦帐罗帏影独。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
门掩,门掩,数尽寒城漏点。《转应曲》,即《调笑令》,又名《宫中调笑》,出于唐人酒筵小曲,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押,首句二字重叠;一体为三十八字,仄韵。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临江仙》,又名《谢深恩》、《庭院深深》,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明嘉靖三年(1524)秋,杨慎被谪戍云南永昌,其妻黄峨伴送至江陵,遂从此离别。杨慎即作此词。
读一读其妻黄峨《又寄升庵》诗,也许能加深对此词的理解。黄峨诗云: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浪淘沙
春梦似杨花,绕遍天涯。黄莺啼过绿窗纱。惊散香云飞不去,篆缕烟斜。

油壁小香车,水渺云赊。青楼珠箔那人家。旧日罗巾今日泪,湿尽铅华。《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等,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这首词可能作于谪戍云南期间。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皋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状元。
唐皋(1469-1524),字守之,号心庵,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唐皋少时家贫,学习刻苦,早年便以文才出名,立志科举,然而时运不济,屡试不中。有好事者编了一首打油诗来讥讽他:"徽州有个唐皋哥,一气秋闱走十科。经魁解元荷包里,怎奈京城剪绺多。"唐皋听了并不生气,反而更激发了他立志夺魁的决心。他在书房的墙壁上写道:"愈读愈不中,唐皋其命如何;愈不中愈读,命其如唐皋何?"从此读书更加用功。终于在正德九年(1514),再次入京参加会试、殿试,连中两元,终于大魁天下,时年四十六岁。
唐皋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预修《孝宗实录》。书成,晋升为侍讲。正德十六年(1521),曾作为使节出使
朝鲜。不久,唐皋一病不起,卒于任上。著有《心庵文集》、《史鉴汇编》、《韵府增定》、《皇华集》等。
应对朝鲜国王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明正德年间,唐皋受命出使朝鲜。朝鲜国王见他胡须花白,貌不出众,在行过礼仪后,假意说有一上联求对。唐皋听后似胸有成竹,脱口对出下联。朝鲜国王听了,惊叹不已。
出句"琴瑟琵琶"为四种乐器名,字头皆含有"王"字,可说是"八大王"头面都一样。
对句"魑魅魍魉"为鬼怪统称,部首属"鬼",从四字结构看,内部"离未罔两"字形不同,可说是"四小鬼"各自肚肠,似乎各有心计。
此联属部首对,极为贴切自然,堪称妙对。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舒芬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状元。
舒芬(1484-1527),字国裳,号梓溪,江西进贤人。舒芬生而颖异,有志于圣贤之学,不喜与一般儿童游玩。六岁时教授《孝经》、《论语》即懂大意,七岁能诗,十二岁作《驯雁赋》,名扬乡里。正德二年(1507),乡试中举,正德十二年会试第十一名,殿试夺魁,授修撰。武宗经常微服私行,郊游无度。舒芬多次上书劝谏。武宗震怒,命舒芬等跪阙下五日,廷杖三十,几乎致死,抬至翰林院中。掌院者怕受牵连,急忙命人抬出院外。后来舒芬被贬为福建舶司副提举,带病赴任,数次死而复生。任上,他布德宣威,地方人士心服口服。闲暇时则讲学不倦,生徒日众。不久,奔父丧,地方士绅皆挥泪相送。
世宗即位,召复原官。"大礼"议起,舒芬与杨慎等伏左顺门哭谏,触怒世宗,下狱廷杖,削官夺俸,舒芬濒死不悔。后母丧归家,因哀伤过度,一病不起,年仅四十四岁,世称"忠孝状元"。万历年,追谥文节。有《易问笺》、《周礼定本》、《东观录》、《梓溪文钞》、《成仁遗稿》等。

自题书斋联
砍桂斧头,此日七八磨就了;
上天梯子,今秋千万放长些。
值科举考试之年,舒芬撰此联悬于书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洪先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罗洪先之父罗循,官至山东按察副使。罗洪先自幼端重,十五岁时想拜
王守仁为师,被父劝阻。嘉靖八年(1529)廷试,大学士杨一清以罗洪先等六卷呈皇帝御览,皇上一一品评,在洪先卷上批道:"学正有见,言傥而意必忠。"遂钦点罗洪先为状元。罗洪先中状元后,即请假省亲。他在家一住两年,被人弹劾超期,不得已入京复官。不久,又回乡奔父丧,继而又守母丧,孝名闻遐迩。
嘉靖十八年(1539),召拜左春坊赞善。当时,世宗常称病不视朝,洪先便与好友唐顺之、赵时春上疏,请示朝见太子。世宗见疏大怒,将他们三人全部削职为民,三人亦因此而名重天下。
洪先归里后,潜心研究阳明之学,上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至阴阳、算术,无不精究,至于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更是悉加研讨。他还帮助地方官清理赋税,赈济灾荒,维护治安。无奈,皇上对他成见太深,终不见用。
嘉靖三十七年(1558),好友唐顺之被朝廷起用,想拉罗洪先一起还朝,当朝权相严嵩也以同乡身份想推举他。时洪先年已五十有余,绝意仕进,力辞不往,遂闭门谢客,默坐于床塌之上,三年不出家门。嘉靖四十三年(1564)卒,享年六十一岁。诏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庄。著有《广舆图》、《冬游记》、《念庵集》。

题孔子登临处牌坊联
素王独步传千古;
圣主遥临庆万年。
孔子登临处牌坊在山东泰安泰山一天门北,为登山之初阶。贺及第
天机锦绣富胸襟,文字三场抵万金。此日共闻登第喜,平生不负读书心。
墨题金榜声名重,宴赐琼林宠渥深。他日致君尧舜上,苍生四海望为霖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大钦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壬辰科状元。
林大钦(1511-1546),字敬夫,号东莆,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州)人。林大钦家境贫寒,但读书十分勤奋,聪颖过人。嘉靖八年(1529),应试中秀才,时年十九岁。嘉靖十一年(1532)一举夺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时年二十二岁。
林大钦淡泊名利,取状元后只当了三年修撰,便辞官回家,著书讲学,侍奉母亲。后来,母亲去世,他因哀伤过甚而卒,年仅三十六岁。
后人把他的诗文收集在一起,于1942年出版了《东莆先生文集》。

应对塾师联
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
梅花始发,哪曾见有叶先生。
有位塾师姓叶,名闻乡里,人称叶先生。有一次,他想考考林大钦的才学,便出了一个上联,叫小林速对。上联云:"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小林不慌不忙,脱口对出下联:"梅花始发,哪曾见有叶先生。"出句把林大钦比作刚出土的竹笋,他日可望参天成林,既隐含大钦的姓,又在探问大钦的志向。大钦以刚开的梅花未曾有叶先生之理相对,暗指塾师的尊姓。对仗极为贴切。
应对东家联
银湖院后虎耳草;
金石宫前龙眼花。
林大钦少时家贫,不得不停学外出谋生。有一天来到银湖院,想做塾师。东家便出一上联考他:"银湖院后虎耳草",这出句既含有地名,又有当地特有的植物名。大钦一时无对,只好怏怏离去。走不多远,来到一个叫金石宫的地方,一阵狂风,将龙眼花吹落满地。小林茅塞顿开,终于有了下联,急忙返回告诉东家:"金石宫前龙眼花。"东家一听,赞不绝口,便留下小林做塾师。应对老秀才联
树高枝茂,小鸟何能寄足;
潭清水浅,困龙暂且安身。
相传有一天,林大钦访友返家,路经潭清村时,天色已晚,距家还有一段很远的路程,便想在此借宿。该村一位老秀才说:"借宿可以,但要对出我的对子。"老秀才出上联:"树高枝茂,小鸟何能寄足?"林大钦沉思片刻,答出下联:"潭清水浅,困龙暂且安身。"老秀才连声称妙,即领小林到自家住宿。又对塾师联
议论吞天口;
功名志士心。
林大钦年少志高,常出言不逊。一天,一位塾师出上联考他,大钦不假思索,便对出下联。
从字面讲,出句说的是,出言不寻常,口气很大,也可理解为夸海口,带有讽刺意味。对句则坦率表明,追求功名,是志士的心愿。
从表现技巧讲,出句的"吞"字,可析为"天口",而对句的"志",也可析为"士心",如此巧对,可谓天衣无缝。
解悬对
白水漈头,白屋白鸡啼白昼;
黄泥垅口,黄衣黄犬吠黄昏。
明代有个地方叫白水漈,那里悬有一条上联,无有对者。一天,林大钦从此经过,沉思片刻,便得出了下联。"黄泥垅口"对"白水漈头",是地名对地名。白屋,指平民的住宅,黄衣,指穿黄袍的道僧,是名词对名词。"黄犬"对"白鸡",是动物对动物,"黄昏"对"白昼",是时间对时间,"黄"对"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全联意义相对,词性相对,平仄相对,重言相对,诚为巧对。
吊古
万事悠悠总逝波,人非物是旧山河。凤楼寥寂金莲步,燕馆荒凉玉树歌。
别浦春风开芍药,小亭秋色上藤萝。客怀正苦风涛恶,况复登临思转多。
口占柬友
万里长风扫碧苔,一时残雾日边开。青山历历当轩接,绿树森森入户来。
竹径啼莺窥客过,沙洲飞鹭傍人回。相思一水盈盈隔,日暮谁同泛玉杯。
口占,谓不拟草稿,略加思索便随口吟成。柬友,寄给友人。田园杂咏八首(其二)
人事多舛错,百年会多忧。知止乃不辱,安命故无愁。
投冠①旋旧庐,学圃②度清秋。忘我千年思,庆此孤生幽。
衣食聊自须,沌然无外谋。长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①投冠:辞官。冠,指官员的帽子。
②学圃:学习种植蔬菜的技能,借指耕种。《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此诗是作者辞官归里后作,表达了安命知止、投冠学圃的心绪。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汝楫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状元。
唐汝楫(1514-?),字思济,号小渔,浙江兰溪人。父唐龙,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官颇多建树,且与严嵩关系密切。唐汝楫得以经常出没严家,通关节,寻门路,倚仗其父亲的名望,巴结严嵩父子,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状元及第,时年三十七岁。例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左春坊左谕德。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事败被诛,唐汝楫亦被作为严氏党羽罢官削职。有《小渔遗稿》。

侍恩荣宴
万年天子宴蓬莱,五色云中宝扇开。青琐班随?鹭列,瑶阶韵行凤凰来。
词臣上寿陈金镜,羽客来朝捧玉杯。白面书生无以报,惟歌天保答涓埃。
此诗从恩荣宴起笔,"五色云中宝扇开",形容宴会隆重祥和的气氛。接着两句,赞科考取士,招致群贤云集。第五、六句,比喻众贤臣将会贡献良策,振兴朝纲。末尾两句,作者谦称"白面书生无以报",唯有歌颂朝廷恩德,尽微薄之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诸大绶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丙辰科状元。
诸大绶(1523-1573),字靖甫,号南明,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诸大绶在兄弟中排行第二,自幼过继给其三叔。他聪敏过人,日诵千言。二十一岁乡试第二,但会试屡屡不中,他毫不气馁,更加勤奋读书,终于在三十四岁时大魁天下。
嘉靖四十二年(1563),预修《承天大志》,校录《永乐大典》,书成以后,升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不久任经筵讲官,其讲论技艺超出他人,深得穆宗青睐。大学士徐阶赞道:"诸太史乃真讲官。"隆庆元年(1567),升侍讲学士掌院事。隆庆四年(1570),升礼部右侍郎,备受穆宗宠信。穆宗去世,诸大绶异常悲恸,哀毁骨立,卧床不起。万历元年(1573)病故,享年五十一岁。赠礼部尚书,后追谥文懿。有《诸文懿公集》。

应对塾师联
泾渭同流,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炎寒异态,夏则饮水,冬则饮汤。
一日塾师出上句命大绶属对,大绶反应极快,对出下联。
原来塾师出的上联源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谓要注意分辨清浊,各有所用,清则濯缨(洗冠带),浊则洗脚,不可混淆颠倒。旨在教育学生要注意明辨事物的真伪是非。
大绶以炎寒异态为对,说明要顺应气温的变化,做出不同的选择,夏热,则饮水,冬凉,则饮汤。此对语寓含修身处世的哲理,可见大绶认识上的进步,塾师听了异常高兴。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申时行
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状元。
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默,号瑶泉,晚年号休休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据《申氏世谱》记载,申时行的祖父从小过继给徐姓舅家,故申时行参加科考,皆用徐姓,入仕之后,才恢复本姓。申时行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会试第三,殿试时,世宗见申时行文辞书法兼美,钦点为状元。时年二十八岁。登第后,授修撰,迁左庶子,掌院事。万历三年(1575),升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万历五年为会试主考,为迎合当朝首辅
张居正,擢其子张嗣修一甲第二,被世人议论。万历六年,张居正归葬其父,遂举荐申时行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不久,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二年(1584),升少师、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位居首辅。
申时行入阁近十四年,继张居正为首辅近九年,务承帝意,唯求安定自保,无所建树,反将张居正苦心建立起来的各种制度尽行废弛。
万历十五年(1587),申时行辞官获准,家居二十余年,诗酒悠游。万历四十二年(1614),申时行年届八十,神宗特遣使臣向他祝寿,可诏书刚到,他已寿终正寝。诏赠太师,谥文定。
申时行擅长真、行、草书,写有《赐闲堂帖》。著有《赐闲堂集》四十卷、《外集》十卷、《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召对录》一卷、《纶扉奏草》十四卷、《纶扉笥草》四卷、《纶扉牍草》十卷。

回击东家联
何方野鸟,敢从梅树借栖身;
有志蛟龙,偏向海门来现爪。

申时行未任前,有一富家延聘他做家教。及至东家见其贫寒的样子,遂出此上联。申时行闻东家出此轻薄之言,愤然答以下联,斥其以野鸟相看,对语自比蛟龙,展现不凡抱负。说罢,便扬长而去,东家追而谢罪,申时行坚不肯就。
自题堂屋联
有赋归来顺四时,成功者退;
无心毁誉同三代,直通而行。
万历十五年(1587),申时行辞官后返乡,撰此联,悬于堂屋。
上联自比陶渊明,以功成身退为乐。"有赋归来",指陶渊明所著《归去来辞》,是其辞去彭泽令回家不久写的。
下联自比葛洪,不计较毁誉荣辱,坚持照正道行事。葛洪(约281-341),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士、名医,精通炼丹术。其为人也,信心而行,毁誉皆置于不闻。《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通而行也。"三代:夏、殷、周。
全联词句精练,用典自然,展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直通而行的心绪。
附:申时行殿试八股文《子曰:"回之为人也"一章》
注:本试题出自《中庸》:"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1)圣人称大贤求道而得之深,以见其真知也。
(2)夫择乎中庸而能守之,则所得者深矣。非颜子真知,其孰能之?
(3)子思引夫子之言若曰,中庸之为德也,有定理无定形,固贵择也;得之难失之易,尤贵守也。
(4)盖人之鲜能久矣,其惟回之为人也,明睿而旁通,深潜而默识,随事观理,则知无过不及之为妙用,而万变错陈,能无眩乎?于是审查之以尽其详。必欲先明乎善也,缘物求心,则知不偏不倚之为实体,而百虑纷起,能无淆乎?于是辨别之以求其当。
(5)固将允执厥中也,理愈析而愈精,则必随所择而有得焉;其心愈存而愈固,故能随所得而无失焉。
(6)笃行之力,与明辨之功交致,虽主善无常,而一有契悟,即其据德之资矣,拳拳焉中心藏之,何有须臾之离耶?深造之学,与自得之妙相成,盖进善无穷,而凡有贯通皆其依仁之地矣,拳拳焉终身由之,岂但期月之守耶?
(7)吁,颜子之能择能守如此,此之谓真知,而道所由以明也,抑夫子尝称回之仁矣。观其视听言动,随时而精察之,非能择乎?克己复礼,三月不违,非能守乎?盖其为仁乃所以体中庸也。彼知乃而仁不能守,虽得之必失之,于中庸何有哉?
(8)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君子欲依乎中庸者,亦曰学颜子之所学。
八股文是专为科举考试设计的一种特殊文体,题目必出于《四书》、《五经》。考生作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组成。"破题"用两句话点破题目要义;"承题"用三五句话承接破题的意思加以说明;"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的议论。"中股"又是全篇的中心。以本文为例,第一自然段为破题,第二自然段为承题,第三自然段为起讲,第四自然段为入手,第五自然段为起股,第六自然段为中股,第七自然段为后股,第八自然段为束股。分段号系编者所加。
初时采用八股文,意在便于把握评卷标准,以示公正。久之,形成套式,钻牛角,抠字眼,限制了自由发挥,把考试引向了死胡同。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元忭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辛未科状元。
张元忭(1538-1588),字子荩,号阳和,祖籍四川绵竹,为宋代丞相张浚之后。其父张天复,官至太仆寺卿,徙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张元忭生有异质,以嗜书如命而闻名遐迩。然而体质羸弱,母亲经常告诫他不要学习过累,他便将油灯藏于幕帐里,待母亲熟睡之后再挑灯诵读。他十余岁便以气节自负,常给那些为全气节而捐躯的先贤写文祭悼,每到动情之处,便潸然泣下,衣衿尽湿。
嘉庆三十七年(1558),张元忭中举。其时,父张天复官至云南副使,因进击武定起兵反叛的凤继祖有功,被朝廷嘉奖。后反叛者还袭武定,官军败绩,巡抚吕光洵统兵讨灭之。隆庆元年(1567),有人上疏追究其父武定兵败一事,逮至云南对质,元忭万里护行。稍后,他又进京诉冤。当事者无不为元忭的孝心感动,遂从轻发落,其父得以削籍归。元忭又急忙奔回家乡,安慰父亲。张元忭一年之内往来奔波三万里之遥,刚过三十岁,便已鬓发全白。
张元忭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旋即回乡奔父丧。万历七年(1579),任经筵讲官,为宦官讲《忠鉴录》,编《内馆训言》,将伦理纲常如忠、廉、诚等加以训解。万历十年(1582),以使事至长沙,兵备道李天植敦迎主教岳麓书院为第十四任山长。他使楚还,过家省母,见母亲有病,立刻辞官回家侍奉,汤药亲尝。母卒,他辞官服丧三年。期满仍为修撰,进左谕德。
神宗刚登基,张元忭请求恢复父亲官职,诏许给冠带,竟遭到神宗拒绝。元忭自此忧郁成疾,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岁。天启初年,被追谥文恭。著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会稽县志》、《皇明大政记》、《不二斋文选》、《翰林诸书选粹》等。

大成殿
峨峨绀宇祀先尼,曲曲清泉出涧回。
万壑总归江上去,一源原自谷中来。
大成殿是岳麓书院文庙的主殿。
张元忭怀着对先尼(孔子名尼)的崇敬写下这首诗。岳麓书院副研究员、诗人江堤对这首诗做过通俗的翻译,他写道:"尼,巍峨的大殿祭祀您,您就是源泉清清流淌,千万条小溪汇成大江,江中的流水源自您的心上。"
朱张祠
太极先天自古今,两贤曾此共推寻。
须知至宝人人具,万象由来总在心。
太极,古代哲学家用以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谓太极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而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因而认定,太极是宇宙万物之源。
诗的前两句,以写实的手法,记述了
朱熹、张栻岳麓书院会讲,探索太极的盛会。
后两句则是作者自己的观点,"须知至宝人人具,万象由来总在心",是作者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吐露。
岳麓自勉
光岳开南极,星沙拥上游。千峰云气绝,一境水声幽。
结构先朝远,宫墙数仞周。禹碑遣鸟篆,拜石立松邱。
灵杰三湘会,朱张两月留。学成濂洛系,文共汉江流。
夏屋今仍在,春衣得共游。初来山色曙,中度日光浮。
歌咏偕童冠,蒸尝荐枣羞。嘐嘐狂者志,默默杞人忧。
任重吾何敢,升高尔自优。明宜虚户牖,寝莫愧衾绸。
九十涂方半,二三道不侔。好将今日意,努力绍前修。
张元忭在任岳麓书院山长期间写此诗自勉。
这首诗从书院的自然风光、文化传统,讲到自己的责任,"任重吾何敢,升高尔自优",告诫自己:"明宜虚户牖,寝莫愧衾绸。""好将今日意,努力绍前修。"
诗的篇幅虽长,但内容没有离题,读之不觉枝蔓。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翁正春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科状元。
翁正春(1553-1626),字兆震,号青阳,侯官(今福建闽侯)人。翁正春自幼聪明好学,万历七年(1579)以末名中举,其后多次会试不第,以老举人身份荐为龙溪(今福建龙海县)教谕。待到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参加殿试夺魁。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累迁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拜礼部左侍郎,代理部务。万历三十九年神宗四十八岁生日那天,朝廷举行盛大的"万寿节",文武百官各有贡献,或金银,或宝物,而翁正春向神宗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极言时弊,而帝不能用。后因与韩敬不和,遭其党羽诬劾。翁正春疏辩且多次请求辞官,神宗不准。帝虽慰留,自是不安其位。不久改吏部,掌詹事府,后以侍奉老母为名辞官。
天启元年(1621),熹宗启用翁正春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旋因魏大中等七十余名大臣上疏弹劾魏忠贤,翁正春请熹宗把魏忠贤赶出皇宫,以息众怒,熹宗不允,他因此得罪了魏忠贤。第二年,遭魏忠贤党羽御史赵胤昌的弹劾,遂愤而辞官乞归。熹宗念他曾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当时,翁正春已年逾七十,老母百岁。在故里,翁正春亲率子孙给母亲祝寿,其乐融融,乡人称羡。不久辞世,享年七十四岁。崇祯初年,谥文简。著有《南宫奏疏》、《青阳集》。

戏对一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天启元年(1621),宰相叶向高去看望状元翁正春,在翁家留宿。翁戏出上句,对宠宰光临寒家,既感到荣幸,又觉得怠慢,让贵客寂寞。体现了主人谦虚好客的态度。
叶向高察觉出句九字,皆为宝盖头,要求同部首相对,沉思片刻,对得下联,表示了对主家的夸赞,且字字皆含宝盖头。不过,"宫"属平声,而此处应用仄声,不如改"宅"字为好。
戏对二
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叶向高在池塘边散步,见到塘中有一队鸭子,数一数,竟是三双一只,于是随口说出上联。在旁的翁正春似胸有成竹,当即答以下联。出句与对句,皆巧嵌数字,饶有趣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以诚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状元。
张以诚(1568-1615),字君一,号瀛海,青浦(今上海青浦)人。张以诚自幼天资过人,四岁能读书,日诵千言,八岁能为文,经史百家,朝章典故,莫不博览。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次年会试列第三十七名,殿试夺魁,时年三十三岁。
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他为官注重名节,每在翰林,专心编校,不轻易与人交往。时神宗不理朝政,不见外臣,张以诚上疏极谏,援古引今,直陈利弊,一时传为奇文。万历三十八年(1610)充会试考官,万历四十年任福建乡试考官。万历四十三年(1615)其父病故,他因哀伤过度而亡,终年四十八岁。著有《酌春堂集》、《毛诗微言》、《国史类记》、《须友堂集》等。

自题联
救世愧无扶汉略;
侨居且作避秦人。

题文峰塔联
灵秀孕璇枢,数仞宫墙同仰止;文明资砥柱,万方兵革此登临。
文峰塔在江苏南通市东濠河侧,因文峰禅院而得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同升
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状元。
刘同升(1587-1646),字晋卿,又字孝则,江西吉水人。刘同升的父亲刘应秋,是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探花,官至国子监祭酒,为一代名臣。刘同升自幼深受其父影响,发奋读书,师从邹元标,热衷研究王守仁"心学"。中状元后,崇祯帝问其年几何,同升答道五十有一。帝曰:"若尚少年,勉之。"例授翰林院修撰。次年,杨嗣昌"夺情"入阁,给事中何楷等上疏弹劾获罪,刘同升偕同榜探花赵士春抗疏,对杨嗣昌大加鞭挞,激怒思宗,被贬为福建按察司知事,同升遂愤然称病归乡。崇祯十六年(1643),廷臣屡荐,崇祯正待召用,讵京都沦陷,崇祯帝吊死煤山。
顺治元年(1644)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以原职召刘同升复仕,同升不赴。第二年五月,南京不守,福王被俘,江西也不保。刘同升携家人逃往福建避难,在雩都(今江西于都)遇原兵部主事杨廷麟,二人召募士卒,起兵抗清,被在福州称帝的唐王牛聿键封为国子监祭酒。刘同升入赣州,同杨廷麟一起筹措军饷,统兵北上,攻取吉安、临江等地,唐王晋刘同升为詹事府詹事兼兵部左侍郎。这时,刘同升已身患重病,衰弱不支。但他每日仍与士大夫们宣讲忠孝大节,激励他们的斗志,闻者无不感奋。但终因劳累过度,病死赣州,享年六十岁。赠东阁大学士,谥文忠。著有《锦鳞集》、《音韵汇编》、《明名臣传》、《文苑英华删选》、《明文选》、《明诗选》。

及第感怀
千行马上思亲泪;
一寸阶前报主心。
崇祯十年,刘同升中状元后自题此联以抒怀。
上联表示孝意。在远行千里赴任之际,骑在马上思念亲人,不禁流下了热泪,决心牢牢铭记父母亲人的教诲,不负众望。
下联表示忠心。写自己中了状元要感谢皇上的圣恩,愿以微薄之力,为朝廷效忠。
题玉茗堂联
门满三千徒,四海斗山玉茗;
家传六七作,万年堂构金汤。
玉茗堂是汤显祖(1550-1616)弃官归里后营建的新居名。玉茗,乃白山茶花的美称。汤显祖正是以奇质高韵、不同凡俗的玉茗,作为居所之名。时人因之称汤显祖为汤玉茗。刘同升作为汤显祖的女婿,在岳父新居建成之时题此联以贺。
上联赞扬汤玉茗弟子众多,其威望如同北斗泰山,为四海所钦仰。
下联称颂汤显祖著述丰厚。"六七作",指汤显祖的代表剧作《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箫记》、《紫钗记》及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等,必将流传后世,成为千古绝唱。
金汤对玉茗,属工对,并切汤显祖之姓名。可见作者匠心独运,用语不俗。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缪彤
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状元。
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于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人,但在后来的礼部会试中却接连四次落榜。康熙六年(1667)二月,缪彤第五次参加礼部会试,试毕,他便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第二天发榜一看,他终于以第三十六名中试,可以参加殿试了。殿试结束后,举行传胪大典,传胪官唱到他的名字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竟不敢出班接榜行礼。直等到礼部官员把他拉出队列,他才跪拜接榜。
缪彤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康熙九年(1670),缪彤充任会试同考官。不久,任侍讲学士。他觉得仕途艰难,于是回归故里,不问时事。回乡后他开设学馆,以教书为业,创办了"三畏书院",为乡里培育学生,成为从事教书约五十年的"状元先生"。有《双泉堂文集》四十一卷。缪彤的儿子缪曰藻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榜眼。

渡江
凉月漾中流,金山①隐隐浮。
尚余残醉在,和梦到扬州②。
①金山:旧在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长江中,今已与东岸连接。
②扬州:清初府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这首诗写的是月夜渡江的情景。"凉月"一词点明了季节,是在秋凉以后的一个月夜,不感到酷热了。此时乘船渡河,倍感舒适。只见月亮和金山的倒影随江流荡漾,诗人酒醉尚未全醒,和着梦就到达了扬州。
全诗着墨简约,描写生动、传神,读之轻松有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菼
清康熙十二年(1673)癸丑科状元。
韩菼(1637-1704),字元少,号慕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韩菼自幼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康熙十一年(1672),由国子生中顺天乡试,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殿试,皆名列榜首。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帝以其能文命撰《太极图说》,召入弘德殿进讲《大学》,主持纂修《孝经衍义》。韩菼以其文才博得康熙帝之恩宠,先后两次典顺天乡试,迁侍讲学士,升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以病请假归籍,家居八年。三十四年(1695)还京,主编《一统志》。后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康熙帝赐给"笃志经学、润色鸿业"匾。后韩菼触怒龙颜,因教习庶吉士不勤失宠,虽再三乞退,帝不允。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谥文懿。有《有怀堂文集》、《有怀堂诗集》。

答吴士对
曲礼一篇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韩菼未及第时,曾为一东家设塾馆教书。有一天,吴中一名士路过韩菼塾馆,听到生徒读《曲礼》时,将"临财毋苟得"句中的"毋"读成"母",遂吟出一上句:"曲礼一篇无母狗。"
事有凑巧,正在这时,韩菼回到塾馆,从容对道:"春秋三传有公羊。"
那名士方知是馆主人误教,对韩菼的对句赞赏不已,韩菼因此闻名遐迩。后人便以此联作为运用"飞白"修辞手法的一个范例。
题才子亭联
在昔唐衢常痛哭;
只今宋玉为招魂。
才子亭在江苏苏州唐寅墓旁。唐寅与徐祯卿、祝允明、沈周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上联以唐衢暗切同姓之唐寅。唐衢,以善哭著称于世,看见别人文章有所伤叹者,读之涕零不已。韩菼用此典,表示对唐寅遭遇不平而愤慨。
下联以宋玉指代同姓之宋荦。宋玉,传为屈原弟子,作楚辞《招魂》,招屈原之魂。韩菼用此典,赞扬宋荦任江苏巡抚时,为唐寅修墓。
单从字面看,此联显得平淡。若细加分析,此联以同姓切人切事,借古喻今,却是得来不易,颇具匠心。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敏中
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状元。该科为庆乾隆帝登极恩科。
于敏中(1714-1780),字叔子,号耐圃,金坛(今江苏金坛)人。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山西乡试、会试考官,山东、浙江学政,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曾为方略馆、国史馆、三通馆及四库全书馆总裁。封太子太保。
乾隆三十九年(1774)因内监泄漏御批审理事,供出于敏中曾问御批事,而且内监打官司曾托于敏中疏通府尹。乾隆帝当面责问,于敏中自责认罪。经部议革除其所任职务。由于于敏中是执政最久的军机处首席大臣,不久,又得到皇帝垂爱,特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爵位。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病故,谥文襄。但在他死后两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外臣借捐官而大肆侵吞捐官款之事败露。于敏中生前曾奏停捐官,而实则主张大开捐官,从中收贿,在朝中为贿官撑腰。另外还查出于敏中外出广收贿赂,在朝中推行弊政。遂追回世袭爵位,撤出贤良祠,剥夺子孙世职。
于敏中著有《临清纪略》、《素余堂集》。

题菜园联
今日正宜知此味;
当年曾自咬其根。
此联表达了作者富贵不忘贫贱,仍以艰苦生活自励的思想。
全联语言平易,含义深刻,细细品味,可得教益。
赠介福联
天下文章同轨辙;
门墙桃李半公卿。

介福,满洲镶黄旗人,清
雍正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此联赞扬介福在培育人才方面的突出贡献。上联意谓,天下文章同出一辙,即是说,天下读书人,都曾受到介福的影响。下联意谓介福所培育的人才,多半都成了朝廷重臣,他们是国家的栋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庄有恭
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状元。
庄有恭(1713-1767),字容可,号滋圃,广东番禺(今广东广州)人。祖籍福建晋江,其父庄奕仁徙居番禺。庄有恭从小聪颖过人,十三岁已熟读四书五经。二十六岁中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入值上书房。乾隆十三年(1748)任江苏学政,十六年任江苏巡抚,翌年署两江总督,二十四年(1759)调浙江巡抚,二十九年擢刑部尚书,三十年(1765)任协办大学士,仍暂留巡抚任。庄有恭在江浙为官多年,兴修水利有功。乾隆帝两次南巡,曾召见庄有恭,并赐诗嘉勉。
庄有恭亦有两次大的错误。一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江南河道总督时,因擅自应允死囚犯以钱赎死,庄有恭被令回家候审;又查其隐瞒贿官企图作弊等两讼案,擅自处理而未上奏。因此庄有恭被革职,本拟处以绞刑,乾隆帝念他未收贿而改判发配充军。后令其戴罪立功,署湖北巡抚。二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庄有恭因曾授意浙江按察使朱奎扬等有意徇私包庇苏州府同知段成功大肆收受贿赂,被撤销一切职务候审。军机大臣审理后,先追缴任江苏学政时罚金,后拟立斩。乾隆帝改为监候斩。不久,又以其在江浙兴修水利有功,而予以赦免释放。不久授福建巡抚。次年,病死任上。

寿沈归愚宗伯八十
侃侃郎庙心,落落江湖性。南北分辙辕,两涂岂相并。
陶铸感天功,洪炉特造命。忆公入承明①,悬车②近致政③。
槿苦朝华披,菊喜晚香盛。绩学契宸衷,幽光表高行。
教胄协中和,典礼别纬经。安步十余年,不改冰霜劲。
土音达民艰,娓娓动天听。疏仪矢素襟,坦坦离世阱。
趋朝日三接,归田时问讯。呼曰归愚叟,引与故人并。
此遇古今无,此福天地吝。公何修致然,余日引笃敬。
请看八十翁,上寿称巨庆。筋力礼不衰,谦谦终日竟。
一饭不忘君,百年奉朝请④。寄语中外人,好作人伦镜。
①承明:汉代殿名,在未央宫中。
②悬车:将车子停用。古人年届七十就辞官归家,弃车不用,谓之悬车。
③致政:同致仕,交还所执掌的政权,即辞官。
④奉朝请: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春季叫朝,秋季叫请。汉代对退职大臣、将军多给予奉朝请名义,使他们可以参加朝会。
沈归愚,即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辞科,四年成进士,时年近七十,命值上书房,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他是清代著名诗人,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流传较广。
沈八十寿诞,庄有恭赋此诗以贺。全诗三十六句,多为溢美之词,不必细究。
送袁子才
卢陵事业起彝陵,胸界原从阅历增。况有文章堪润色,不妨风骨露崚嶒。
杯分廉俸余同况,明彻冰壶尔独能。儒吏风流政多暇,新诗好与寄吴绫。
子才,袁枚的字。袁枚(1716-1798),清代著名诗人,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出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四十岁辞官定居江宁,在小仓山筑随园而居,专事诗文著述。
这首诗是对袁子才的赞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大士
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科状元。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大寿特设恩科。
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号涧泉,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秦大士自幼聪慧好学。十岁便能赋诗作文,后又精书法。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又一年,散馆朝考一等,充咸安宫总裁官,入值武英殿。乾隆二十二年(1757),入值上书房,教习庶吉士,任侍读。次年,大考京察一等,任顺天武试副考官。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二十七年(1762),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次年,又任会试同考官。后以病请长假。
秦大士历任考官,卷卷尽阅,尽职尽责,得人才颇丰。侍皇子读书则一丝不苟。培养、选拔人才,很有成效。
秦大士工诗文、善书画。诗得雅颂体、赋神韵。书兼精篆、隶、行、草。画有盛名,长于画竹。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著有《蓬莱山樵集》、《抹云楼集》。

题秦桧跪像联
人从宋后羞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相传秦大士曾在杭州为官。有一天与友人同游西湖,瞻仰岳庙、岳坟。一友人知他是秦桧后裔,便要他为岳坟前秦桧跪像撰一副对联。秦大士应声道出此联。
此联没有直接评论秦桧。只用六个字"羞名桧"、"愧姓秦",表达了世人包括作者自己对秦桧陷害忠良
岳飞的罪恶行径的愤慨。感情真切,用词通俗,所以此联得以在民间广为流传。题东山楼联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熟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作者辞官南归择居南京武定桥畔(传为前明尚书何汝宠故宅),取名瞻园,园中有东山楼。此联表达了作者安于隐居生活的愉快心情。
上联中的"喜"、"好领取",和下联中的"对"、"最难忘",楹联术语叫领字,领字有引领下文的作用,常用在多句联中。上、下联领字位置必须相对应,领字平仄最好是相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毕沅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状元。
毕沅(1730-1797),字?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父亲早逝,母亲张藻,卓有才识,不仅能诗,还通经史,被誉为"国朝闺秀第一"。毕沅六岁时,她就授以《诗经》、《楚辞》。毕沅十岁,就能作诗。稍长,母亲又将他送到苏州灵岩山,师从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乾隆十八年(1753),毕沅应顺天乡试,考中举人,但以后两次春?不第。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但他并没有放弃科考。乾隆二十五年(1760)殿试前一天晚上,朝廷把陕甘总督黄廷桂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正在值班,认真阅读了这份奏折,没想到第二天殿试的第一道策试题,就是关于新疆屯田的谋略,毕沅写起来特别顺手。但由于书法欠佳,主考官把他排在第四,呈送乾隆裁定。乾隆对前三名的卷子,都不太满意。看到第四名毕沅的卷子,认为议论贴切,与自己的想法接近,便将毕沅拔到了第一。毕沅中状元后,例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升侍读、左庶子,外放甘肃巩秦阶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升陕西按察使。后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乾隆四十六年(1781),闻甘肃争立新教,相互仇杀,毕沅能调度军事,妥贴行事,赏一品顶戴。乾隆四十七年,因巧饰积弊而降为三品。次年复职。乾隆五十年(1785),转为河南巡抚。次年,山西富户趁河南受灾而折地放债,贫民失所,奏报后,谕以原价赎回,晋升湖广总督。乾隆五十五年(1790),帝宠臣和珅四十寿辰,毕沅讨好巴结,赋诗四首相赠。乾隆五十九年,因差役被殴死案未报,降为山东巡抚。次年,复任湖广总督。嘉庆二年(1797)病逝,赠太子太保。嘉庆四年,和珅被查办赐死,毕沅因巴结和珅而获罪;遂以办事不善,动用军需,馈送银两,贻误地方而被褫夺原赐轻车都尉世职,没收家产。
毕沅学识渊博,工书能画。著有《续资治通鉴》、《灵岩山人文集、诗集》、《关中胜迹图记》等书。岳麓书院藏有他的诗碑。

访岳麓书院
己酉孟冬诘武星沙,邀张忍斋学使、王梦楼侍读访慎斋前辈于岳麓书院,遍游诸名胜,攀跻绝顶,摩挲古刻,叙旧论文,薄暮渡江而返,得长律二章,呈政。
其一
暖谷催梅在雪先①,讲堂高据岳云边。名山久占关请福②,旧雨重逢要夙缘③。
著述力争千古事④,精神强胜廿年前。画图一幅湘西景⑤,隔岸人呼访戴船⑥。
其二
绝磴霞关费仰窥,钟声送客出嵚峨⑦。绛纱绪衍南轩脉⑧,青玉书摩北海碑⑨。
泉石松窗诗并丽,文章芸箧⑩岳争奇。学澜比似云澜阔,不到登峰那得知。①暖谷句:作者自注:"时在小春上浣潇山梅萼已大放。"
②名山句:作者自注:"先生主讲岳麓,振兴文教者有年。"
③旧雨句:作者自注:"忆在词馆,时相过从,旋持节奏陇豫楚,忽忽廿余年矣。"旧雨:老朋友。
④著述句:作者自注:"先生邃精易学,兼笺毛诗,著述甚多。"
⑤画图句:作者自注:"时永州太守王蓬心为临北苑潇湘图。"
⑥访戴船:意谓访友,源出《世说新语》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典故。
⑦嵚峨:两山相对而险峻的样子。
⑧绛纱句:作者自注:"岳麓为南轩、紫阳两夫子讲学处,先生提携后学,克绍前贤。"绛纱:纱帐。衍:繁衍,延续。
⑨青玉句:作者自注:"山有李北海碑,尚完好无缺,实梦楼学书根源也。"
⑩芸箧:放了可以避蠹虫的芸草的书箱。

锦云川
日华霞彩映晴川,潋滟波光夺目妍。试唤乌篷乘兴去,一篙撑上水中天。
锦云川是山东济南北侧的一条小河,注入大清河。毕沅何时去锦云川,无考。这首诗确是描写锦云川的。

安会①道中感时述事
解渴争泥水,充饥啮草根。四年三遇旱,十室九关门。
流徒儿孙绝,萧条垄墓存。更谁携麦饭,烧纸酹孤魂!
卖儿偿一饭,鬻妇索千钱。长别宁堪此,生存亦偶然。
吞声知泪尽,分手尚衣牵。决绝真无计,斯须立道边。
奇荒今至此,草草议难支。郑监②图难绘,舂陵③句可思。
尽心臣下责,惜命上天慈。牢补羊亡后,经营莫更迟。

①安会:地名,在今兰州境内。
②郑监:唐人郑虔,荥阳人,曾为国子监广文馆博士,故称郑监。他能诗善画,曾作《流民图》。
③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道县境内。
原题为《春仲东行安会道中感时述事寄兰州当事诸公三首》。

题岳阳楼联
湘灵瑟,吕仙杯,坐揽云涛人宛在;
子美诗,希文笔,笑题雪壁我重来。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相传岳阳楼原是三国时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兵时的
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岳州太守张说大加修葺,定名岳阳楼,后人因此认为岳阳楼是张说所建。宋庆历四年(1044),郡守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

题太白亭联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
太白亭,又名仙枣亭,在湖北省武昌黄鹤楼左侧,祀唐代诗人李白,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清光绪年间被毁。传说有位太守与人对棋,听见有人吹笛,随笛声寻至楼上,却不见人,只见石镜上有题诗,末署一"吕"字,知为吕洞宾。故又名吕仙亭。题杨贵妃墓联
莺花尚恋霓裳影;
环佩空归月夜魂。
杨贵妃名玉环。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占据长安,玄宗仓皇出奔,途经马嵬,六军不进,胁迫玄宗赐死杨贵妃。至德二年(757),玄宗密令将贵妃迁葬。
上联化用白居易古诗《长恨歌》句:"缓歌漫舞疑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描写莺花至今还怀恋当年杨贵妃的翩翩舞影。
下联引用杜甫《咏怀古迹》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形容杨贵妃香消玉殒,只剩得凄清的月夜魂了。
自挽联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作者生前自择墓地于江苏太湖邓尉山,并撰此挽联。
上联说,读圣贤书,理国家事,才算是真正的儒生,不必去问他是否藏书名山,留名史册。
下联说,学佛成仙都是不现实的,毕竟不如坐赏五湖明月,万树梅花之雅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5 21:23 , Processed in 0.07010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