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4|回复: 0

[其他] 转--文伟对联小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伟对联小评金锐动笔之前,首先要祝贺文伟获得2006年的对联创作奖金奖。说祝贺,有三层意思,其一,这是对文伟一年对联创作的肯定;其二,我们可以看到对联界一个纯文学意义的奖项——虽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未获奖的联友中也有很多高手——但毕竟是一个抛开功利、喧嚣、炒作,完全基于文学创作的奖项,不用考虑廉政建设,也不用涉及作风过硬;其三,这也是对网络对联的一种认可——认可的是创作水平,而不是组织、活动、信息共享等等——虽然我觉得这种纯文学角度的创作水平早应该得到认可。还想关于网络对联再说几句。广义的说,凡是有对联作品发表在网络的,就可算作“网络联手”。不过如果范围划小一点,如果平时只关注征联一块,“网络性”似乎并不是很明显;如果在上网前已经创作了不少对联,“网络性”也并不是很纯粹。最狭义的“网络联手”或许应该像文伟这样——上网之前并不懂对联,甚至连格律都不懂,是在上网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探讨、进步的——这似乎和网络对联的发展如出一辙。我认识文伟大约是在四五年前,网名叫作一散人、七楼往下飞。那时他三十出头,还不大会写对联,偶尔会在网上玩一些出句对句。后来一段时间,渐渐开始写成联,而且越写越好。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如下几联:李后主
问君能有几多愁?直血泪难书,此后休提故国;
唯我平添如许恨,恸江山易主,来生不做文人!
此联起句直用李后主词,把一个“愁”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下联则个人情怀,最后六个字升华主题。无题
那人新嫁未?
有笑渐盈无?
两个问句缠绵悱恻,有无限思念于联外。校园  
关于记忆,有绿草如茵,有闲花似酒;
或许将来,是繁华作秀,是寂寞成刀。
读此联,让人仿佛回到校园生活当中,如新诗一般的词语组合成古典的意境。上下联的最后四个字很有意味:将花比喻成酒,将寂寞比喻成刀,初看似乎无理,然而细读之下,却是回味无穷,正说到心头想说又说不出的那一处。邀月
闻世上千年,每以团圆相约;
待樽前一晤,原来你我同孤。
上联以“团圆”二字入手,中秋圆月,然而往往月圆人不圆,于是望月、思乡、念亲,一个“约”字道出无数辛酸。下联则另起一笔,仿佛一人独坐窗前,举酒问月。“原来你我同孤”一句当真神来之笔,想象奇特,有无限的落寞、孤独、悲郁蕴于其中。又与上联的“团圆”二字形成照应、反差,更加强烈的烘托出作者内心。无眠  
问天之处,凭海之时,待月满三秋,便焚作经年大梦;
执手如何?倾心如此!忽胸中一梗,再祭了那夜寒潮。
此联最能代表文伟的早期风格,把心情抽离出来,配以意象,极度渲染。文字又百般锤炼,直指人心。上联两个起句气象开阔,中间五个字一顿,收句的情感扑满纸面。下联起句却作眼前景,然后“胸中一梗”四字动人心弦,最后七字倾泻而出。这联的两个动词“焚”、“祭”下得最佳,让人读后心潮澎湃。但我也总认为这两个字下得过重,斧凿痕迹太明显——虽然我想不到替换的方法。平心而论,以上几联用字、布局、立意的手法,都并不是很成熟,题材和风格也颇有些局限性。但对于当代对联而言,却注入了一种纯文学、纯性情的元素,一旦这种元素成熟,吸取了更丰富的营养,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后,就将达到它的成熟期。2005年是文伟对联风格的一个明显分界点,那一年他开始参加征联,比如诸葛亮、山西太原、岳麓山、云台山、赵尚志、鹳雀楼等等,斩获颇丰,风格上也有明显变化——一方面是受到了现代征联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吸收了清联的很多妙处。山西太原的征联可说是明显的标志,赵尚志征联则可谓最成功的作品:山西太原园林景区
汾酒迎君,忆太白游时,曾醉倒初秋槐影;
晋风送我,在卫青去后,已吹开一路菊花。
此联布局端正大方,一迎一送颇有法度,最后的七字收句稳切不浮,有文意盎然。而其中“白”和“青”的工整对仗,几乎成了文伟日后的标志性风格。山西太原迎泽湖
画舫过湖心,顾影桥横波月里;
笛声出水榭,倚栏人在藕花中。
此联有书卷气,眼界却不局限,清新入骨。赵尚志纪念堂  
血肉筑龙城,岂容家国驰胡马;
精忠铭史册,不惜头颅奋太阿! 
有血性,并且筋骨、眼界都不寻常,和之前一味作性情语的作品大不一样。 赵尚志陵墓
掷项上头颅,抗日救国,岂任黎民沦虎口;
仰胸中血气,舍生赴死,永留飞将驻龙城。
此联与上联类似,但在布局、对仗、贴切等处更胜一筹。“虎口”与“龙城”的借对堪称点睛之笔。作者找到赵尚志出生的地方“朝阳市”,正是古之“龙城”,并用“虎口”配对,可谓用心良苦。原来和朋友闲聊时,我说联之一道,有极放者,纯以性情气血行之,不拘于对仗格律布局,情景搭配等等,又有极收者,法度森严、布局严整、上承古法、吐属名贵,然放者往往失于粗,收者又往往乏神采。现在看来,这番话倒颇可给文伟作一番注脚。他的联极放极收两种风格都有,然而各执一端,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上述赵尚志两联,虽然血性法度兼得,然毕竟第一联粗率,第二联拘谨,未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文伟04年的作品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主,05年的作品则颇注意章法,也有一部分如04年般恣意纵横的。而之后两年,风格上没有什么突破,境界和功力上则大有提高。一方面如我之前所说,努力在收与放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另一方面,技法上也更加成熟。 南京梅花山观梅轩
有客往来三径雪;
看花开谢六朝春。
如果让我挑选当代风景联可以和清人并提者,此联是其中之一。上联“雪”切住梅花,下联“六朝”切住南京。作者下字素雅,但平淡中却有无穷回味。上联不直写梅花,由游客往来的闲雅之态,衬托梅花,下联虽短短七字,却容纳了历史的变迁、兴衰,或哀叹,或沉郁,或进取,或闲适,或伤感,或怀念……作者不主观作一语评价,不同的读者自有不同的体会。此联实不需解,强解之下,颇觉无味。苏小小墓
君此去难成故调,是耶非耶,俱冷亭桥,莫道青骢逝南浦;
我今来不敢高声,怜者叹者,各经风雨,只看啼眼黯西陵。
上联怀古,感怀苏小小一生,却不言明,只是一股凄凉哀伤贯穿字句之间。下联则转到作者自身,发出作者的感慨。全联透着一个“悲”字,是对苏小小的悲,也许也有触景伤怀的悲。从技法上,字字工对,“南浦”对“西陵”尤其工整,起结两句都是七言,单是起句收句结构不同,再加上中间两个四言的变化,不但没有单调的感觉,反而句式活泼、气脉顺畅。“西陵”不作“西泠”,想是由于“西陵松柏下”一句,更多一份悲凉之气,“啼眼”出自李贺诗《苏小小墓》中“幽兰露,如啼眼”一句,也有所本。所谓用典而不隔,正是如此。曹植墓
一醉卧千年 ,襟上酒痕遗太白;
无人分八斗 ,坟前诗稿对空青。
此联上言酒,下言诗,有俊逸之风,亦有萧瑟之气,即合乎子建之风流,又可切墓。略有一些遗憾的是,少了点典实厚重。联中“千年”对“八斗”、“太白”对“空青”,足可见作者对仗之功。题浙江望海楼
劫后重来,倚楼头十二栏杆,遥看海上生明月;
客中小醉,忘眼下三千烦恼,笑向天涯觅古人。
起句四字劈空而来,“十二栏杆”劲健有力,下联起句舍大取小,作登楼感慨,亦佳。挑毛病的话,上联收句讨巧,因为中间七字势大,便显得接不稳,下联“三千烦恼”又觉得入窠臼,最后七字也觉得有敷衍之态。当然,瑕不掩瑜,况且此联本就不以字句求之,看他气脉气势俱佳,像极清人。康桥水岸
撑篙寻着梦,轻轻的来,是虹影招摇水草;
挥袖别了云,悄悄的走,那星辉荡漾康桥。
这联颇有巧思,全联的用字都出自徐志摩的新诗《再别康桥》,意境也仿佛。重新组合一番,居然对仗、流畅。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不俗,偶然为之,让人耳目一新,若写得多了,或者文字不够纯熟,往往拖沓,不伦不类。联迎刘太品先生
联坛幸会先生,何物共倾心?是曾文正才情,左文襄手笔;
俗世无多同好,有缘聊备酒,话五千年岁月,九千里风云。
起句开门见山,收于文章联对,下联则言互为知己,收句开阔,正是赠联的标准写法。“何物共倾心”几个字敷衍了些。最后两个五言的自对颇有趣味,“文”、“千”两个字的重复相对,虽然用巧,却不觉得轻佻,反而是大家手笔,骨骼奇峻。有感几个三十九岁殒命的
岳鹏举、卢象升、塔齐布,并同苏易简,共相逢卅九好年,若我来时,有请诸公少候;
世间人、方外客、天上神,可似酒中仙?再莫道四十不惑,随风去了,不劳马齿徒增。
此联起因大约是句玩笑话,文伟敷衍成联,居然又是一篇佳作。全联风趣豁达,立意奇巧,“岳鹏举”、“卢象升”的对仗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全联以散文入联,力求古朴,不过觉得“共相逢”、“若我来时”、“随风去了”等处,笔力上还是有所欠缺,“诸公”和“马齿”的对仗也有遗憾。代牛群的哥们和我自己贺浪子生日
七八子性情相近,遇可恨事,或独坐而拂之、或群起而踩之,笑骂由他,偏定要笔底风生,屏间水起;
二三年诗酒以酬,是有缘人,算不羁而名者、算难缠而著者,轻狂如我,却忽然天涯梦断,陌上花开。
“牛群”是我和文伟、周广征、曾清严、武晓勇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无聊时建的一个聊天群,当然美名其曰“学术讨论”,并自我标榜为“人品与联品俱佳”的。由于几个人都颇有些轻狂,所以见到看不惯的事情,总不免会有些动静。且不论“怜才”的人有无,“欲杀”的想来不少。以上是玩笑话,也算交代一下“牛群”,更方便欣赏这副对联。此联起笔神情自若,中间两个分句的自对挥洒自如、举重若轻,最后收句圆润有回味。内容上,狂、怪、洒脱、不羁,表现得淋漓尽致,“独坐而拂之”、“不羁而名者”几处,当真让人倾倒。此联可谓大开大阖、收放自如。自省
各有行藏,嵇康七不堪,杨秉三不惑;
非关吐属,情性若如此,恣横又如何?
此联名为自省,实是自得。与上一联类似,亦是神情自若、超然世外,峻拔恣意处犹有过之。上联最后十字只觉力透纸背、毫无拘束。若说瑕疵,则是下联十字,虽然也是好句,然而毕竟说尽,并且上联十字太强,此十字终究嫌弱。若非如此,则又是一古人也。综观文伟之联,章法森严、对仗严整是最大的特点,另有一部分性情之作。并且他现在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将性情融入章法之中,比如苏小小墓、曹植墓、望海楼、贺生日、自省几联,已颇见收放之功。当然,他的联也有他的缺点:有时过于求稳,会有一些匠气和套路;在虚词上用笔不够老辣,略少古朴——我评联往往很少就总体评价好坏,不过与文伟私交甚笃,并且他的联也颇值得把玩,所以也就多说了几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6-10 09:37 , Processed in 1.1132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