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73|回复: 1

贺铸《生查子西津海鹘舟》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铸《生查子西津海鹘舟》赏析
董冰竹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在长期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妇女一直作为男子的附庸,因而产生了许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家庭爱情生活悲剧。这首词就是为讽刺“陌上郎”之流的“负心汉”而作的。“陌上郎”,用《秋胡行》的典故。据刘向《烈女传》:“鲁秋胡纳妻五日而官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悦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织紝,以供衣食,奉二亲,吾不愿金。’秋胡归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妇污其行,去而东走,自投于河而死。”这里的“陌上郎”指秋胡。比喻对爱情不忠的丈夫。
  词的上片,写丈夫别妻出走的场景。开始两句“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描绘了一幅飞舟渡江的图画。“西津”,指西方之渡口,泛指分别的地点。“海鹘舟”,是一指快船。“鹘”是老鹰一类的猛禽,能长距离迅飞。故船上常雕刻鹘的形状,寓意像老鹰一样迅速。这里只写装载丈夫远去的海鹘舟,撇下岸上送别的妻子女儿,径直地渡过沧江,消失在迷蒙的江水之中。至于丈夫的铁石心肠,妻子的绵绵别情,却蕴含在形象的描绘之中。一个“径”字,大有深意,写出了这个丈夫不顾一切,毫无情意,一点也不留恋地径直而去。接着“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两句,采用“移情”手法,以双橹有情衬托人之无情。说双橹本无情之物,但船行时尚鸦轧有声,像是对送行人作语。而舟中有情之人,却一言不发,径直而去。
  词的下片转写弃妇凄苦心情。“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两句,写丈夫变成了挥金如土的陌上郎,妻子变成了永立江头望夫不归的“望夫石”。前一句借秋胡戏妻的典故比喻对爱情不忠贞的丈夫。后一句借“望夫石”的典故喻弃妇的忠贞。“化石”的典故,事见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词的最后两句“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是作反问这位负心汉的丈夫,说有什么能垂系你的铁石心肠呢?恐怕只有扶床学步的三岁女儿了。但试想一心追求利禄、喜新厌旧、不知爱情为何物的负心汉丈夫,连夫妇之情都不要,哪里会有父女之义呢?显然这也是徒然的空想。而愈是落空,愈是显出弃妇的可怜。作者谴责之意也就愈深。
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弃疾《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赏析
艾治平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此词作于宋宁宗泰嘉四年春至开禧元年夏(1204-1205)镇江知府任上。京口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为当时府郡的行政中心。南宋镇江郡治(郡府的官署所在地)在城北俯临长江的北固山,尘表亭当为郡府僚吏公余休憩之所,或取其举目迎风高出尘表之意。
  本词迥异作于同时期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苍劲悲凉、豪视一世的感慨,而是凝聚成一点即发思古之壮怀,歌颂大禹治水,过片转而写眼前景象,却又未离题亭本事。开篇二句对起“悠悠”,遥远、无穷尽。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矻矻”,劳极貌。《汉书》卷六十四下《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两句有力地表明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他当年的辛勤难以言喻。后句亦正如《史记》卷二《夏本纪》云:“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带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只不过词的语言更为概括凝炼。像大禹这样的人不正是高出尘表的么,巧妙地暗切尘表亭意。接具述禹治水的功业:“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据《孟子•滕文公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泽生草曰菹);“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词用此意,恍如己出,正是“使事如不使”,“以不露痕迹为高”(顾嗣立《寒厅诗话》)。
  上片怀古,下片伤今:“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红日、白浪,交映辉映,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感慨万端。这是于尘表亭上目之所见,而诗人的内心痛苦隐然其间。后来明人杨慎《临江仙》的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取法于此。只是情调更凄惋了。煞拍金声玉振,撼动全篇:“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据《舆地纪胜•镇江府景物》:“旧名浮玉,唐李锜镇润州,表名金山。因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留下了千秋功业,诗人赞之,颂之,思量之。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置国事于不顾,对沦陷的中原人民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投降派的官僚们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的生活,有几人想过力挽狂澜,重整山河!“我自思量禹”,一语抵千言,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它的艺术力量应不在那些“龙腾虎掷”、“大声镗鞳”、“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概”等等“英雄语”之下吧。刘熙载云:“苏、辛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悉出温柔敦厚”(《艺概》卷四)。“潇洒卓荦”之说,于此词亦可见之,而又正是“其秀在骨,其厚在神”(况周颐《香海棠馆词话》)也。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5-10 22:37 , Processed in 0.0641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