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田寶

[公告] 惠淇源《婉约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璟

浣溪沙
手卷真珠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②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③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④,接天流。

  【作者简介】
  李璟字伯玉,史称南唐中主。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于是适用于歌筵舞榭的词,便在南唐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对南唐词坛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注释】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评解】
  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李璟的词,已摆脱雕饰的习气,没有晦涩之病。辞语雅洁,感慨深沉。
  【集评】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情景融为一体,气象雄伟,意境深沉委婉,留有余韵,可称词中之神品,不为过誉。
  《漫叟诗话》:李璟有曲云“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非所谓遇知音者。
  《诗话总龟》:《翰苑名谈》云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思清句雅可爱。
  黄蓼园《蓼园词选》:清和宛转,词旨秀颖。
  《南唐二主词辑述评》引《翰苑名谈》云:清雅可诵。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沙
菡萏①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②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④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注释】
  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
  【评解】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的悲秋念远之情,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从而反映了封建时代夫妻远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自然贴切。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不仅十分贴切地描绘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荆公尝问山谷曰:“江南词何者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妙。冯延已对中主语,极推重“小楼”七字,谓胜于己作。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南唐中宗《出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选声配色,恰是词语。
  黄蓼园《蓼园词选》:按“细雨梦回”二句,意兴清幽,自系名句。
  结尾“倚阑干”三字,亦有说不尽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延巳

谒金门
风乍①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②鸳鸯香径里,手挼③红杏蕊。 斗鸭④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⑤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作者简介】
  冯延巳,一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多才艺,工诗词。仕南唐,李璟时为宰相。他的词虽也写妇女、相思之类的题材,但不象花间派那样雕章琢句。他能用清新的语言,着力刻画人物内心的活动和哀愁,他运用“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的传统手法,隐约流露出对南唐王朝国势的关心与忧伤,对温庭筠以来的婉约词风有所发展。
  【注释】
  ①乍:忽然。
  ②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③挼:揉搓。
  ④斗鸭:以鸭相斗为欢乐。斗鸭阑和斗鸡台,都是官僚显贵取乐的场所。
  ⑤碧玉搔头:即碧玉簪。
  【评解】
  冯延巳擅长以景托情,因物起兴的手法,蕴藏个人的哀怨。写得清丽、细密、委婉、含蓄。这首脍炙人口的怀春小词,在当时就很为人称道。尤其“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是传诵古今的名句。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点明时令、环境及人物活动。下片以抒情为主,并点明所以烦愁的原因。
  【集评】
  四印斋刻《阳春集序》:冯词类多劳人、思妇之作,“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
  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一载,当时中主李璟曾戏问冯延巳:“吹绉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答道:“夫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中主悦。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风乍起”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柴浮水,似沾非著,宜后主盛加称赏。此在南唐全盛时作。“喜闻鹊报”句,殆有束带弹冠之庆及效忠尽瘁之思也。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闻鹊报喜,须知喜中还有疑在,无非望幸希宠之心,而语自清隽。
  贺裳《皱水轩词筌》:南唐主(李璟)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又云:“无凭谐鹊语,犹觉暂心宽”,韩偓语也。冯延巳去偓不多时,用其语曰:“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窃其意,而语加蕴藉。
  陈秋帆《阳春集笺》:考古今词家选籍,如《尊前集》、《花庵词选》、《草堂诗余》、《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唐五代词选》、《词林纪事》等,均作冯词,尤为可证。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鹊踏枝
谁道闲情①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②,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③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注释】
  ①闲情:闲愁。实际指爱情、相思。
  ②病酒:饮酒过量,醉酒。
  ③青芜:丛生的青草。
  【评解】
  这首《鹊踏枝》,把“闲情”写得缠绵悱恻,难以排遣。
  词的上片着重写爱情。词中人物为相思所苦,憔悴不堪;下片着重写景。而杨柳依依牵愁,畔草青青惹恨。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婉。这首词并不着意刻画人物的外在形象,也不经心描写具体景物或情事,而是把笔墨集中在创造缠绵凄恻的感情境界上,形成了冯词的独特风格。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深美闳约”。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可谓沉着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沉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
  冯煦《阳春集·序》:翁(延巳)俯仰身世,所怀万端,缪悠其辞,若显若晦,揆之六义,比兴为多。若《蝶恋花》(即《鹊踏枝》)诸作,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郁伊怆怳之所为。翁何致而然耶?周师南侵,国势岌岌;中主既昧本图,汶不自强,……翁负其才略,不能有所匡转,危苦烦乱之中,郁不自达者,一于词发之。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词是描写相思之情的。隐约地流露出作者对南唐王朝衰败的关心和忧伤。
  谭献《谭评词辨》卷一:此阕叙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①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
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注释】
  ①绿酒:古时米酒酿成未滤时,面浮米渣,呈淡绿色,故名。
  【评解】
  词写春日开宴,夫妇双方祝酒陈愿。词以妇人口吻,用语明白如话,带有民歌情调。末两句以梁燕双栖喻夫妻团圆,天长地久。全词浅近而又含蓄。
  【集评】
  《柳塘词话》:冯正中乐府、思深语丽,韵逸调新,多至百首。有杂入《六一集》中者,而其《阳春集》特为言情之作。此词清新明丽,语浅情深,有民歌风味,无亡国哀音。
  徐釻《词苑丛谈》:南唐宰相冯延巳,有乐府一章,名长命女云:“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其后有人以词改为雨中花云:“我有五重深深愿。第一愿且图久远。二愿恰如雕梁双燕,岁岁得相见。三愿薄情相顾恋。第四愿永不分散。五愿奴留收因结果,做个大宅院。”味冯公之词,典雅丰容,虽置在古乐府,可以无愧。一遭俗子窜易,不惟句意重复,而鄙恶甚矣。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阮郎归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①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②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注释】
  ①日长:春分之后,白昼渐长。《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慵困:懒散困乏。
  【评解】
  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南园美景如画,春色撩人。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词家之妙诀也。

清平乐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①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②春寒。

  【注释】
  ①砌:台阶。
  ②特地:特别。
  【评解】
  双燕穿柳,池水新绿,已经春满人间。这首小词,通过江南春景的描写,委婉含蓄地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独倚朱阑,那楼头新月,砌下落花,不禁勾起相思之情。全词以景托情,辞语雅洁,意境清新。“罗衣特地春寒”,雅丽含蓄,饶有韵致,令人揽撷不尽。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春晚之景。“花落春寒”句论词则秀韵珊珊,窥词意或有忧谗自警之思乎?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纯写景物,然景中见人,娇贵可思。初写雨后池满,是阁外远景;次写柳院燕归,是阁前近景。人在阁中闲眺,颇具萧散自在之致。下片,写倚阑看月,微露怅意。着末,写风振罗衣,芳心自警。通篇俱以景物烘托人情,写法极高妙。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采桑子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①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注释】
  ①忍:那堪,怎忍。
  【评解】
  正当春花怒放,携手观赏时,失却了“游春侣”!独自寻芳的心情,纵有笙歌,也不免愁肠欲断。眼前蝶戏林间,燕穿帘栊,更使人不堪思量。词中用“各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寂。“绿树青苔半夕阳”韵味无限,耐人寻思。全词情景相渗,构思新颖,风流蕴藉,雅淡自然。体现了冯词的特色。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首仅寓孤闷之怀。江左自周师南侵,朝政日非,延巳匡救无从,怅疆宇之日蹙,“夕阳”句寄慨良深,不得以绮语目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触景感怀,文字疏隽。上片,径写独游之悲,笙歌原来可乐,但以无人偕游,反增凄凉。下片,因见双蝶、双燕,又兴起己之孤独。“绿树”句,以景结,正应“满目悲凉”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凝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披,银烛锦屏帷①。建章②钟动玉绳③低,宫漏④出花迟。
春态浅,来双燕,红日渐长一线。严妆⑤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

  【作者简介】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少好学,年19,登进士第。初仕后唐,继为后晋宰相。凝生平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有“曲子相公”之称。有集百卷。其长短名句《红叶稿》,又名《香奁集》。
  【注释】
  ①锦屏帷:锦绣的帷屏。
  ②建章:汉代宫名。这里泛指宫阙。贾至《早期大明宫》诗:“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③玉绳:星名。
  ④宫漏:古时宫禁中用以计时之铜壶滴漏。
  ⑤严妆:妆束整齐。
  【评解】
  和凝当后晋全盛之时,身居相位。故而他的词多承平“雅”、“颂”之声。这首小词,抒写了宫中生活的情景。上片以“晓月坠”、“宿云披”、“钟声”、“宫漏”,生动地描绘了春宫破晓时的景色。正象他在《薄命女》中所写的天曙之状:“宫漏穿花声缭绕,窗外星光少。”生动形象,情辞俱佳。下片写晨起理妆之所见所感。红日渐长、鸟啼燕飞,春意浅上花枝,隐约地透露了人物的情思。这首词意境新、语言美。
  【集评】
  《草堂诗余》:此词与《小重山》词意相似。乃承平《雅》、《颂》声也。
  《北梦琐言》: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布于汴洛,洎入相,专托人收拾焚毁不暇。契丹人夷门,号为曲子相公。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满子
正是破瓜年纪①,含情惯得人饶②。桃李精神鹦鹉舌③,可堪虚度良宵④。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注释】
  ①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②饶:饶恕。这里有怜爱之意。
  ③桃李精神鹦鹉舌:伶牙利齿,美丽多姿。
  ④可堪:哪堪。
  【评解】
  一位体态轻盈、艳丽多情的少女,眉目含情,风彩动人。诗人通过这首小词,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全词描写细腻,抒情委婉。自是《香奁集》中之佳作。表现了和凝词的特色。
  【集评】
  徐釻《词苑丛谈》:晋宰相和凝,少年好为曲子。契丹入彝门,号为“曲子相公”。有《河满子》词曰“正是破瓜年纪”云云,亦《香奁》佳句也。
  栩庄《栩庄漫记》:“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为和词名句。其源盖出于张平子《定情诗》,陶公《闲情赋》,尚在其后。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煜

忆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①,车如流水马如龙②。花月正春风。

  【作者简介】
  李煜,南唐后主,字重光。中主李璟之子。在位17年。降宋后,被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死。他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教养的文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章无不擅长。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决定于他独特的艺术成就。他用清丽精炼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词成为抒情言志的新体诗,对后世词坛较有影响。
  【注释】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评解】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统观这首小词,构思新颖,环环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语言明净流畅。
  《唐宋词鉴赏集》: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梦”的画廊之中。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车水马龙”句为时传诵。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云: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君人而为此词,欲不亡国也得乎?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捣练子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①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②。

  【注释】
  ①砧(zhēn):捣衣石。寒砧:寒夜捣帛声。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②栊:窗户。
  【评解】
  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砧声不断”、“月到帘栊”,从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轻柔含蓄,耐人寻思。这首小令,语言新,意境新,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曲名《捣练子》,即以咏之,乃唐词本体。首二句言闻捣练之声,院静庭空,已写出幽悄之境。三句赋捣练,四、五句由闻砧者说到砧声之远递。通首赋捣练,而独夜怀人情味,摇漾于寒砧断续之中,可谓极此题能事。杨升庵谓旧本以此曲名《鹧鸪天》之后半首,尚有上半首云:“塘水初澄似玉容,所思还在别离中。谁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案《鹧鸪天》调,唐人罕填之。况塘水四句,全于捣练无涉,升庵之说未确。但露珠月弓,传诵词苑,自是佳句。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通篇无点题之笔,但处处写离情,情包含在景中,从景中透露出感情,极为含蓄,意境清新,是李词中内容较健康的词作。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清秋:凄清的秋色。
  【评解】
  这首小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上片写秋夜“独上西楼”的景色;下片写凄凉寂寞的心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把抽象的离愁别恨具体化、形象化。全词写得精炼、深刻而又自然。用简短朴素的语言,创造出极美的意境,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也是作者卓越艺术才能的体现。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思路凄惋,词场本色。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句妙。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别愁,凄惋已极。“无言独上西楼”一句,叙事直起,画出后主愁容。其下两句,画出后主所处之愁境。举头见新月如钩,低头见桐阴深锁俯仰之间,万感萦怀矣。此片写景亦妙,惟其桐阴深黑,新月乃愈显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换头三句,深刻无匹,使有千丝万缕之离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断,理还乱”,则离愁之纷繁可知。所谓“别是一般滋味”,是无人尝过之滋味,唯有自家领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尝之滋味,自与常人不同,心头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说则无从说起,且亦无人可说,故但云“别是一般滋味”。究竟滋味若何,后主且不自知,何况他人?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后阕仅十八字,而肠回心倒,一片凄异之音,伤心人固别有怀抱。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①,春意阑珊②,罗衾③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④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潺潺:水声,这里借以形容雨声。
  ②阑珊:将尽;衰落。
  ③罗衾:丝绸被子。
  ④一晌:片刻。
  【评解】
  这首词把惨痛欲绝的国亡家破的感情,通过伤别与惜春表现出来。上片通过梦醒前后两种境界的对照,抒写诗人当时的生活感受。下片写凭栏远眺的情怀。“春去也”三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和无可奈何的悲哀!“流水落花”、“天上人间”,构成了一种意境,含有不尽的余味,留给读者以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首词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集评】
  《乐府纪闻》:后主归家后与故宫人书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旧臣闻之,有泣下者。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
  蔡绦《西清诗话》:诗人(李煜)归宋后,“每怀故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即指此词),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自然率真,直写观感,直抒胸臆,因之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仅在旧时曾为人传诵,现在看来也是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一件珍品。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言梦中之欢,益见醒后之悲,昔日歌舞《霓裳》,不堪回首。结句“天上人间”三句,怆然欲绝:此归朝后所作。尤极凄黯之音,如峡猿之三声肠断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情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栏”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此与“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同为悲愤已极之语。“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天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中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
  《南唐二主词汇笺》引郭麟云: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之至。李后主之“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所以独绝也。
  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高妙超脱,一往情深。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美人
春花秋月①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②应犹在,只是朱颜③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春花秋月:代指岁月的更替。
  ②雕栏玉砌:指南唐豪华的宫殿楼阁等建筑物。
  ③朱颜:红润的脸色。
  【评解】
  李煜由南唐国君变为宋朝囚犯,失去了人身自由,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产生了他特有的悲和愁。他以词倾泻了真实感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贴切生动地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造成良好的艺术效果,成为李词的主要特点,对后代词家颇有影响。有人说李煜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并非过誉。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亡国之音,何哀思之深耶?传诵禁廷,不加悯而被祸,失国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伤矣。《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丛书》又谓白乐天之“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浓愁”,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
字,真伤心人语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怀故国,悲愤已极。起句,追维往事,痛不欲生!满腔恨血,喷薄而出:诚《天问》之遗也。“小楼”句承起句,缩笔吞咽;“故国”句承起句,放笔呼号。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罪孽未满,苦痛未尽,仍须偷息人间,历尽磨折。下片承上,从故国月明想入,揭出物是人非之意。末以问答语,吐露心中万斛愁恨,令人不堪卒读。通首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轾《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泌

蝴蝶儿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①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②和泪拭燕脂。惹教双翅垂。

  【作者简介】
  张泌,字子澄,淮南人。初官句容尉,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随后主降宋。泌为花间词人。前蜀舍人(生卒年、籍贯不详)。词风与温、韦相近。
  【注释】
  ①阿娇:汉武帝的陈皇后名阿娇。此泛指少女的小名。
  ②无端:无故。
  【评解】
  晚春时节,蝴蝶翻飞。少女倚窗学画,初如花间所见,翩翩成双;忽而无故拭泪,使得画面蝴蝶双翼下垂。全篇不言恋情,只摄取学画者情绪的细微变化,遂将少女难言的心事和盘托出。此即所谓手拨五弦,目送飞鸿之法,收到不以言传而以意会之效。
  【集评】
  《雨村词话》:张舍人泌,词如其诗。《花间集》所载,皆可入选。更工于用字。如“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首词不写真的蝴蝶,而写画的蝴蝶;画上的蝴蝶却处处当作真蝴蝶去写,又关合作画人的情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妮妮之态,干卿甚事,如许钟情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浣溪沙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①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注释】
  ①泛:透出。
  【评解】
  这首春夜怀人的小词,抒写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与刻骨相思。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独立寒阶,睹景思人。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下片着重抒情。当初一别,人间既难再见,便只有在梦中寻访,以慰相思。这首词委婉含蓄,情味深长而又真挚感人。
  【集评】
  《花间集》:张子澄时有幽艳语,“露浓香泛小庭花”是也。时遂有以《浣溪沙》为《小庭花》者。
  《餐樱庑词话》况周颐云:张泌词,其佳者能蕴藉有韵致,如《浣溪沙》诸阕。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歌子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①香,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精②帘额,衬斜阳。

  【注释】
  ①砌:台阶。
  ②水精:即水晶,光亮透明的物体。水精帘:透明精致的珠帘。
  【评解】
   春天又到江南,杨柳遮楼,落花飘香。画堂春风,景色撩人。而眼前珠帘高卷,斜阳夕照,更使人情思绵绵,无法排遣。这首小词,通篇写景,委婉含蓄地透露了人物的感情。正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写明丽之韶光。“帘额斜阳”尤推佳句。柳暗花明,春色恼人耳。
  许昂霄《词综偶评》:此初日芙蓉,非镂金错彩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庄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①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②似月,皓腕②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④断肠。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唐末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黄巢破长安,庄逃至南方。唐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及第,为校书郎。五代时,庄为蜀宰相。他是“花间”词人,与温庭筠齐名。《历代词人考略》称颂他们的词作“薰香掬艳,眩目醉心,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少其匹”。周济说:“端己词清艳绝伦。”他的词风格较温词清新明朗。著有《浣花词》一卷。
  【注释】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合:应当。
  ②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③皓腕:洁白的手腕。
  ④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评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集评】
  张惠言《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栩庄《栩庄漫记》:端己此首自是佳词,其妙处如芙蓉出水,自然秀丽。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风流自赏,决绝语,正是凄楚语。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①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②。纵被③无情弃,不能羞。

  【注释】
  ①足:足够,十分。
  ②一生休:这一辈子就算了。
  ③“纵被”两句:即使被遗弃,也不在乎。
  【评解】
  作者以白描手法,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出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这首词语言质朴多情韵,无辞藻堆砌现象,却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
  【集评】
  徐育民《历代名家词赏析》:作者是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象韦庄这类酣恣淋漓近乎元人北曲的抒情作品,在五代文人词里是很少见的,只有当时的民间词如敦煌曲子等,才有这种风格。这是韦庄词很可注意的一个特点。
  栩庄《栩庄漫记》:爽隽如读北朝乐府“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诸作。
  贺裳《皱水轩词筌》: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之类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0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①光好,洛阳才子②他乡老。柳暗魏王堤③,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④,水上鸳鸯浴。凝恨⑤对斜晖,忆君君不知。

  【注释】
  ①春:一作“风”。
  ②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18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阳洛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④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⑤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评解】
  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身在江南,回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次年离开洛阳这段生活的。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回忆起来,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洛阳才子他乡老”又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片写江南春景,抒发内心的感慨。全词写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结合,写景采用白描写法,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集评】
  张惠言《词选》:此章致思唐之意。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菩萨蛮》词,致其乡国之思。洛地风景,为唐初以来都城胜处,魏堤柳色,回首依依。结句言“忆君君不知”者,言君门万里,不知羁臣恋主之忧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忆洛阳之词,身在江南,还乡固不能,即洛阳亦不得去,回忆洛阳之乐,不禁心迷矣。起两句,述人在他乡,回忆洛阳春光之好。“柳暗”句,又说到眼前景色,使人心恻。末句,对景怀人,朴厚沉郁。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韦端己《菩萨蛮》四章惓惓故国之思,而意婉词直,一变飞卿面目,然消息正自相通。
  《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丁寿田等云:结尾二语,怨而不怒,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6-19 03:32 , Processed in 1.15587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