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8|回复: 2

一青学院二期楹联班第一节讲义-柳三院长主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我们一青参加楹联班的学习
一、前言
对联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同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起源自五代时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说“诗言志,画寄情”,那么对联则是寓情志与其中,它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加以锻炼、浓缩、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剥削阶级往往把对联作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富贵的手段,内容陈腐者居多。
劳动人民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则常用对联作为武器来抨击剥削者和封建制度,或者书法自己的理想和豪情。
解放后对联真正成人民群众表达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文学形式,其内容呈现出万紫千红,璀璨的奇观。
由于上个世纪末网络的普及,互连网聊天室为对联爱好者提供了早期交流平台。由于对联短小精悍类似于“灵光一现”式的文学表达,正好符合聊天室即时交流的要求
其音韵和谐、和吟可诵,使爱好和追随者越来越多。
时至今日,对联经过了聊天室时代(如联一,联二等房间)、论坛时代(联都等论坛)到QQ群的时代(早期的蝴蝶谷群等)
有个歌诀正好诠释了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上下联句须相同, 字词失对理不通。 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
 杂乱冗长生大错, 意象完美见句工。 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我们来看下这四个基本特点
其一是形式对称。这个大家都知道,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上下联,字数一样;结构一致
其二是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就不能叫做对联。
例如,上联写春天的景色,下联写秋天的景色。上下联毫不相观,这样的不叫对联。
给大家说一个笑话
这个笑话出自野史
乾隆殿试三甲,出了一个联,“一行征雁向南飞”
结果一个考生对之曰“两只烤鸭朝北走”
这个我们回头在接着讲
其三是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其四是节奏鲜明。对联上下联的平仄相反,节奏对称。
这个就是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我们在来看下对联的分类,
从内容上分,我们可以看出对联的题材范围
根据内容来分:
A、流风遗韵 包括故事、传说、轶事
B、立身出世 包括格言、自勉、互勉
C、妙语解颐 包括幽默、讽刺、机智
D、寄慨抒怀 包括风景、名胜、祠墓
E、悼亡悲逝 包括 挽联

但是,古代的对联并不是文学的一种体裁,顶多算是一种形式。登不得大雅之堂的。
有个故事,说鲁迅小时,老师出了句子,让他对
老师出的是“独角兽”鲁迅对之为“比目鱼”
关于这样的对子,算不算对联?
这里要说下
这个叫对课
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
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
要求是词类相对,结构一致。
和对联的区别是,对联必须上下联相关,而对课到无妨,上下联相关也成,不相关也无妨。
所以刚才的 两只烤鸭朝北走,算是对课,不是对联
三、学习对联,应该 掌握的四个 基本要素
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是三个基本要素,刚打错字了

A
、辨四声、知平仄

•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古汉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也有人可能听说过 汉五声
因为平声又分阴平和阳平。所以,加上当时翻译佛经,使人懂的了,清浊音。出现了汉五声。
这个,谁知道,因缘、缘分、一词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么?又有谁知道谁把佛教引到了中国?
现在洛阳白马寺,就是当时翻译佛经的地方
三藏翻译佛经的地方在西安,大雁塔,小雁塔
平声平道莫低昂(高起高收)  
上声高呼猛烈强(低起高收)  
去声分明哀远道(高低适中)  
入声短促急收藏(一发即收)
这个是四声歌诀
讲到这,不得不说下我国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 他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         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         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         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这个大家了解下就成,无须深究。
我们在经常会听到,平仄这个词。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
我们来讲解下
•     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也就是说,第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那么古代汉语呢,平声就是指,阴平和阳平。仄呢就是指上去入声。
我们来类比下
普通话:      第一声 第二声
古代五声   阴平 阳平
普通话仄    第三声 第四声
古音    :上去入
由于普通话里没有了入声发音
以前的入声字,现在已经分别派入了平上去,三声里了。
只需要把现在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记忆下来就可以
现代发音为平,古代发音为入声的字,一共一百多个。例如,数字一七八十,都是入声字
如,菊,福,觉,约,等字,都是入声字
例外还有曲,铁,歇也是
回头,我会把入声字记忆的歌诀发到咱学院的讲义组里,大家可以去看。这里不在讲了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如何分辨四声和平仄。这个很关键,尤其是入声字,虽然有一百多个需要大家记的,
发表于 2011-9-28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

GMT+7.8, 2024-6-1 13:26 , Processed in 0.1232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