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苍梧听风

【原创】杜诗随笔(修订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217.《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直是浣花草堂舆图志也。惜乎,公乃一生羁旅客,经营上元,断手宝应,所居几何哉?宇宙,大天地也;屋宇,小天地也。志系乎大,情系乎小,不知杜公当时取舍亦有不堪之思否?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218.广德二年二月,怀恩乱。杜作《青丝》。有云:“不如面缚归金阙,万一皇恩下玉玺。殿前兵马破汝时,十月即为齑粉期。”永泰九月,怀恩殒身鸣沙。诗于杜子手下百般花样,《青丝》即可当劝降便笺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219.蜀之战乱民瘼,尽在《三绝句》中。然末篇“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乃有深刺之意。民乱于贼,可恨;乱于官,可悲!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220.诏试文章,实老杜一生荣耀。“翰林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莫相疑行》)、“明光起草人所羡”(《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云云,皆不绝于口。老杜一生有几多得意?——思之黯然。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221.杜诗重写实,故多以时间入题者。如卷十二之《九日》,记梓州重九感怀,发十年肠断之悲;卷二十之《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言为客无了,痛故国之思;同卷之《十月一日》,说乡风民俗,含怪叹之意。黄生曰:“题作特书之体,记为客之岁月,便自具文见意。”仇氏云:“杜集中,凡诗题记日月者,皆志节气也。……杜诗不特善于记事,抑且长于纪历。”听风阁主人曰:杜诗千汇万状,其题亦千姿百态,然以时间作题者,千四百余首中,仅此三例,伴以地点、人事者众矣。杜子一生漂泊,记为客岁月何以记哉?乃记客中不欲忘却之时事也。至于节气、历法,老杜之意恐不在斯。想一生几多节历,惟记些许,只是此日此时观感也。于太史之任强加老杜,似觉勉强。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222.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又雪》),此云安之雪也;“轻箑烦相向,纤絺恐自疑。 烟添才有色,风引更如丝”(《雨》),此云安之雨也。老杜观物,纤毫毕见,故于诗中绘景状物皆契合当地风物、当时节令,即此雪雨,便是南楚雪雨,实实移他处不得。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23.瓯北老人尝曰:“古人流寓,往往先营居宅。杜诗云:‘杜曲幸有桑麻田。’又《寄河南韦尹》一首,自注‘甫有故庐在偃师,公频有访问’云。是杜曲、偃师,皆有少陵田宅,不知何以寄妻子于鄜州?盖因禄山之乱,河南、长安所在被兵故耳。因妻子在鄜,而托赞上人为觅栖止之所。先择东柯谷,次及西枝村,卒结茅於同谷。未几入蜀,结庐於浣花江上。其后入巫峡,又有‘前江后山根’之居。已而巫峡敝庐赠崔侍御。而至夔州,先寓西阁,旋卜居赤甲,又迁瀼西,再迁东屯。此数年中,课辛秀伐木,遣信行修水筒,催宗文树鸡栅,使獠奴阿段寻水源,使张望补稻畦水,其辛勤较成都十倍矣。后将出峡,则以果园四十亩赠南卿史而去。以后流落湖、湘,并无突黔之地矣。后来东坡亦略似之。黄州则有临皋亭、雪堂之居,惠州则有白鹤观之居。儋州则又结茅与黎人杂居,亦随地营宅,然坡以迁谪难有归期,故然。少陵则偃师、杜曲尚有家可归,且身是郎官,赴京尚可补选,乃不作归计,处处书居,想以携家不能远涉之故。甚矣妻子之累人也!”此说殊为疏谬。“不能远涉”,何以至荆湘?杜子美天下漂泊,无一日不思故园。“但遇新少年,少逢旧亲友”、“竟非吾土倦登楼”、“龟蒙不可见,况乃怀故乡”、“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皆可见老杜眷眷思归之心也,然而不归,何哉?
一以兵祸。“何年灭豺虎,似有故园归”,然四海风烟经久不息,直至老杜辞世,“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也。《得舍弟消息》云:“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奈何,奈何!   
二以疾病。“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抱病漂萍老”、“客病留因药”、“病身终不动”、“行色兼多病”、“鲁钝仍多病”,老杜先天不足,后天不养,以至五十余岁便已眼暗耳聋齿落,又加痺痿、头风、肺燥、尿糖、病脚等诸病交侵,瘦骨伶仃,苦不堪言!  
三以穷困。“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苦摇求食尾,常曝报恩腮”、“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生活艰难一至于此,何以归为!“欲行囊无金”,老杜惟有将思乡之情委之于文章也。此与“妻子”何干?是此二者,亦可于《逃难》见之,诗曰:五十头白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累人”之说,实不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24.黄氏谓《杜鹃》起句连用四杜鹃乃借用乐府《江南词》四“鱼”连用格;赵氏谓乃借用《诗经•小雅•伐木》篇末四“我”连用格。然黄、赵皆见其体式而未辩明其义也。“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意在写观赏者目光之专注,其随鱼而动,一无他顾,诗人之意,在人不在鱼。“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意在写听者行迹之移徙,其随耳而听,闻之则谓之有,不闻则谓之无,非断其出生根本也。仿物写物,取诸江南乐府可矣,赵说远阔,故不论。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25.“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时子美三十有七;“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时子美四十有四;“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稷契易为力,犬戎何足吞”(《客居》),时子美五十有五;“致君尧舜焉肯朽”(《可叹》),时子美五十有六。然杜子之志,诗人之志也。背井离乡,老而无成,惟留心于翰墨,寄意于篇籍矣。“儒生老无成,臣子忧四番。箧中有旧笔,情至时复援。”余读此句,了无感伤,唯叹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志宏未必得遇,才大未必能用。老杜尚且如此。更况他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26.读《赠郑十八贲》有两处不得忽略。一乃“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此杜子精神动力之一源;二乃“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此杜子清醒之自我评价也。“愿”大何用?“力”不足也。若以兹置身朝堂,或损公害国,或毁家殒身,自古及今,历历在焉。老杜能识己短,可贵。更况鹰隼在堂,不如远而避之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27.生逢乱世,生人各有去处。素人隐于野,陶靖节之类是也;智者隐于朝,东方朔之类是也。余读《寄常徵君》批曰:杜子美窜迹南楚,是做陶靖节活计而怀东方朔心智也,——安能不苦?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28.《客堂》:“尚想趋朝廷,毫发裨社稷。形骸今若是,进退委行色。”老杜不归金阙,岂果真以“形骸”之故乎?若是,何以又由云安移夔州哉?进退之机在朝廷,不关“形骸”也。尚使严武秉政,杜子得不归乎?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29.“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乃老杜曲刺唐皇也,仇氏曰“天子施恩,而生民转困者,以朝有奸佞,外多掊克耳”真隔靴挠痒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30.《上白帝城二首》其一“兵戈犹拥蜀,赋敛强输秦”当与《别蔡十四著作》“玄甲聚不散,兵久食恐贫。穷谷无粟帛,使者来相因”对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31.《登楼》、《白帝城最高楼》二篇,比而评者众矣,独黄生语可与之论:“城尖径仄”于“花近高楼”寓慨一也。“花近高楼”,以伤心而直陈其事。“城尖径仄”,以泣血而微见其辞。直陈其事,不失和平温厚之心音;微见其辞,翻成激楚悲壮之响。若以本集较之,“花近高楼”,正声第一;“城尖径仄”,变声第一。余曰:东自扶桑,西及弱水,所包世界甚阔,故下有叹世句。二诗一正一变。非惟声也,于诗旨、诗辞、诗气皆可见焉。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32.刘豫州以兄弟情起,以兄弟情败,不知此不足以读《八阵图》。诸葛孔明知其所以败,杜子美亦知其所以败。一“恨”字,大可玩味。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33.《负薪行》、《最能行》皆可见夔州风俗。前写女,后写男,关键在“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若道土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上。一方水土滋育一方人物,老杜笔下之夔州女登高采薪,辛劳持家,老杜笔下之男穿激流、越险滩,取薄利以给困顿。于“死生射利”、“贫穷取给”之民何所求哉?求容貌俊丽乎?求知书达礼乎?古之奇女俊才之地翻作丑女细人之乡,何耶?老杜深刺之意在焉。王嗣爽所谓“解嘲”、“游戏”云云,恐大违杜子诗旨。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34.“宗之潇洒美少年”(《饮中八仙歌》)之“潇洒”,清高脱俗也;“潇洒到江心”(《忆郑南》)之“潇洒”,清新秀丽也;“信宿罢潇洒”(《种葛苒》)之“潇洒”,雨水纷纭也。求之辞书,不可得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35.“分军应供给,百姓日支离”,说尽国政困窘;“黠吏因封己,公才或守雌”,说尽吏治腐败。《赠崔十三评事公辅》非皆客套辞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36.“气竭肠胃融,汗湿衣裳污”(《雷》)、“流汗卧江亭,更深气如缕”(《火》)、“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热三首》其一)皆夔州苦夏句也。老杜当此际仍能走笔不辍,“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归》),老杜自有信念在心,其坚毅自律,胜人多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一青诗社 ( 沪ICP备2021008031号-2 )沪公网安备31011502402258号

GMT+7.8, 2025-5-2 10:12 , Processed in 0.05467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